药娃说防疫丨口罩“后遗症”?这么应对就妥了!


药娃说防疫丨口罩“后遗症”?这么应对就妥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这个防护“神器”成了主角。口罩虽然能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但长期佩戴也难免会造成各种不适,如痤疮、压痕、破皮、呼吸不畅等。这些口罩“后遗症”,你知道如何应对么?


“口罩痘”

形成原因

长期佩戴口罩,口罩内部会形成一个潮湿、闷热的密闭环境,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甜腻、心情压抑等因素,可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油脂堵塞毛孔,为细菌的滋生营造了有利环境。如果皮肤清洁不及时,就很容易长痘痘,即“痤疮”。痤疮主要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肤损伤为特点。

预防措施

  1. 注意面部清洁,每天使用温水洗脸2~3次,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可选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切记,不要过度清洁!
  2. 口罩潮湿时,应及时更换。
  3. 戴口罩期间尽量不化妆或者仅化淡妆,并仔细卸妆,避免化妆品残留堵塞毛孔。
  4. 饮食清淡,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5. 早睡早起,作息规律,保持乐观心态。

症状处理

  1. 轻度(Ⅰ级))(仅有粉刺),可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这类药物有光敏性,用药部位应避免日光照射,建议睡前(夜间)使用。
  2. 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可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治疗建议睡前使用维A酸乳膏,晨起洗漱后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
  3. 中度(Ⅲ级)(出现脓疱)。出现脓疱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 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出现结节、囊肿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注意:以上药品需要在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涂抹软膏时要先清洁双手,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应在医生/药师指导下用药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药娃说防疫丨口罩“后遗症”?这么应对就妥了!

压痕、破皮

形成原因

鼻梁、颧骨、耳部等部位的皮肤真皮层比较薄,缺乏脂肪层缓冲,长时间佩戴口罩,与口罩接触的皮肤组织容易受压、摩擦,出现机械性伤害,如压痕、破皮等。

预防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口罩。对于低、中风险区域的人员来说,无需佩戴N95/KN95口罩。因为这类口罩密封性强,对面部、耳根部的压力大,更容易使皮肤受损。可选择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以减少压痕、破皮等情况的发生。
  2. 选择绑带式而非耳挂式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可减少对耳后皮肤的摩擦及压力;或者使用牛奶箱上的塑料提手,将口罩两侧挂绳挂于两端后进行佩戴。
  3. 在环境卫生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每隔2~3小时摘下口罩,使皮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适度变换口罩位置,使局部压力得到缓解。
  4. 佩戴口罩前,在容易损伤的部位涂抹润肤剂,同样可减少刺激。

症状处理

  1. 轻微压痕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2. 压痕处伴有皮下淤血时,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钠乳膏等。
  3. 如果皮肤出现红肿和破皮,尽量避免接触水。洗脸、洗澡前可使用防水创可贴加以保护,接触水后在破损创面外涂莫匹罗星或夫西地酸等抗生素药膏。
药娃说防疫丨口罩“后遗症”?这么应对就妥了!

呼吸不畅

形成原因

佩戴口罩时,如果出现憋气、头晕、胸闷等轻度缺氧问题,摘掉口罩后症状消失,可能是口罩透气性较差,口罩材料不合格所导致。

预防措施

根据所处环境的风险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中低风险区域人群长时间佩戴N95口罩会加重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建议使用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即可。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口罩,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三无产品”。


审核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药剂药理科主任、主任药师 刘皈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