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癌症患者必知:除了治疗,还要警惕这些“后遗症”

肿瘤的发展及治疗手段对机体的影响均会产生系统的功能障碍,如淋巴水肿、深部静脉血栓、脊髓损伤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在精神上也打击着患者,此外过大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加重了系统功能的紊乱。如此形成一个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既然肿瘤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困扰的呢?出现功能障碍了,我们又该通过一些什么手段来减轻它们的影响呢?

1、淋巴水肿

淋巴系统一方面能够引流淋巴液,清除机体内的异物、细菌等,另一方面淋巴系统是身体防御的前哨,分散于身体各部分淋巴结似一滤过装置,可有效阻止经淋巴管进入的微生物。但是当淋巴管受阻或者阻塞后,就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体液、蛋白质渗出管外,在皮下积聚从而造成淋巴水肿。

手术或放疗之后常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等慢性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40%。

癌症患者必知:除了治疗,还要警惕这些“后遗症”

肿瘤患者出现淋巴水肿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1)肿瘤性淋巴水肿,由于肿瘤本身或肿瘤扩散累及的淋巴结导致淋巴、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肢体慢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水肿或静脉水肿;

(2)术后淋巴水肿,是由切除肿瘤的手术引起的,常发生与淋巴结清扫术后;

(3)放疗后淋巴水肿,是由放疗导致淋巴管扩张、水肿,继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管纤维化及闭塞。

肿瘤患者出现淋巴水肿需注意以下方面:

(1)出现淋巴结水肿后要及时就医;

(2)如确定为非肿瘤浸润或压迫引起的淋巴水肿,要将水肿肢体抬高;

(3)下肢水肿时,可穿戴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等弹性外套,有助于减轻因活动/行走而加重的水肿;

(4)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手法按摩,以促进淋巴引流。

2、深部静脉血栓

深部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部静脉腔内凝结而形成血栓,栓子脱落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要静脉均可能发病,但多见于下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等现象。

肿瘤患者出现深部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长时间限制活动或卧床,肿瘤手术后长期卧床可以引起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

(2)静脉壁损伤,这是由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造成的静脉壁损伤激活了凝血因子,进而促使血栓形成;

(3)肿瘤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出现深部静脉血栓需注意以下方面:

(1)及时就医,医生视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2)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1到2周;

(3)抬高患肢,使患肢位置高出心脏平面20到30cm;

(4)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5)开始起床活动时,需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用时间可因血栓位置而异:

(6)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7)患者应该戒烟,以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8)要注意保暖。

(9)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加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0)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活动强度,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会造成损伤部位以下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这就是常说的四肢瘫和截瘫,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由于截瘫造成长期卧床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褥疮/泌尿系统感染/骨关节挛缩固定、肌肉萎缩,以及脊髓神经破坏导致的痉挛(俗称抽筋)和疼痛、髋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下肢静脉血栓等情况。

癌症患者必知:除了治疗,还要警惕这些“后遗症”

肿瘤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可通过以下手段进行治疗:

(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功能和提高残存的肌力。患者可逐步做平衡协调、体位变换、转移等动作。

(2)作业治疗,患者循序渐进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运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如编制等),以便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

(3)心理疗法,针对心理不同阶段的改变,制定出不同类别的心理治疗计划,便于患者的心理康复。

(4)康复工程,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站立和步行,也可以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弥补功能的不足。

(5)中医康复,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

肿瘤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后,护理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1)在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体位变换,也就是定时翻身,防止褥疮,一般2小时1次,突出骨部分(如肩胛骨、足跟、后背部、骶尾骨、双肢部)加软垫垫起。

(2)活动身体各个关节,保持关节正常活动度,每天活动2到3次,每个关节活动应少于1分钟。

(3)注意大小便排出是否通畅,注意体温变化,注意安慰患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定时饮水。

(4)颈胸段脊髓受损患者,应该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做必要的对症处理,加速康复。

4、骨折

当癌症发生骨转移时,患者易发生脊柱和骨盆部位的骨折。骨折的发生不仅限制患者的活动,还可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防治癌症患者的骨折非常重要。

肿瘤患者应注意从以下方面防范骨折:

(1)当癌症患者出现负重疼痛时应注意减少相应骨骼的负重,以防骨折的发生。

(2)积极配合医生实施骨转移癌的治疗,如放射、注射双磷酸盐及核素治疗等,因这些治疗有助于预防骨折,减轻疼痛并防止骨质进一步破坏。

5、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是指除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周围神经损伤后,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周围神经损伤在癌症患者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因放疗、化疗等治疗引起,也可由肿瘤直接侵犯或副癌综合症所致。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顺铂、长春新碱、长春瑞滨(诺维本)等所致神经病变,其特点为远端肢体及对称性病变,一般于停止化疗后数月可完全恢复。

癌症患者必知:除了治疗,还要警惕这些“后遗症”

肿瘤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护理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1)对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应做适当的镇痛处理;

(2)对感觉丧失(俗称不知冷热疼痛)的患者,应防止皮肤创伤、烧伤等,并避免继发感染;

(3)肢体运动神经损伤患者必要时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械;同时可应用物理治疗、按摩及适当电刺激,保持肌张力,减轻肌萎缩及纤维化;锻炼肌张力尚存在和恢复中的肌肉,改进肢体功能。

6、性功能障碍

肿瘤本身及治疗副作用、体力不支、疼痛及情绪抑郁等,均可导致肿瘤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精神上的打击则加重性功能障碍。

肿瘤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后,护理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1)患者及配偶应克服因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恐惧感对性生活的影响,避免因心理上、精神上所带来的不良情绪抑制性欲;

(2)患者及配偶应了解,医生在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时,会尽量争取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较小的创伤性手术,并最大限度地保存性功能。

(3)性功能康复是多方面的,即使因癌症本身或治疗所致不能进行性生活的患者,通过配偶的理解、爱抚、拥抱、身体接触等内容,也可起到补偿作用,有益于患者及配偶的身心愉悦。

科普君说:

肿瘤患者出现了上述的淋巴水肿、静脉血栓、脊髓损伤、骨折、周围神经损伤、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后,应该多咨询主治医师寻求治疗、保存积极的心态,家属也积极地做好科学护理工作。相信在医生、患者自身、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定能够降低这些后遗症的影响,保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生存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