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在近代史中,各式各樣的熱武器的比拼成為了各種戰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幾天火氣之中巡洋艦是最為保守的一種戰艦武器裝備,巡洋艦又被稱之為海上戰鬥堡壘,它是一種海軍必不可少的船艦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巡洋艦的誕生,它被廣泛的應用於海軍作戰之中。其中蘇聯的巡洋艦規模是最大的,而且蘇聯的巡洋艦數量非常火,戰鬥力也極其強大,而在蘇聯的這項巡洋艦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莫斯科號巡洋艦,莫斯科後巡洋艦這個名稱並不被許多人所熟知,其實莫斯科巡洋艦是蘇聯的一個1164工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和武器。

莫斯科巡洋艦的誕生背景

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莫斯科巡洋艦的誕生背景是在上世紀美蘇兩國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與蘇聯之間的關係非常的僵硬,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戰爭就要一觸即發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開始改變自己曾經輕視水上戰艦的戰略方針政策,要知道在莫斯科巡洋艦誕生之前,蘇聯雖然表面上強調著水上戰艦的重要性,但實際上他們一直把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潛艇上面。為了能夠返回自己的水上戰艦這方面的弱勢,莫斯科巡洋艦應運而生。據《莫斯科號》瞭解當時的蘇聯:“陸續建成了基輔級航空母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多用途導彈巡洋艦,以及勇敢級(或譯作無畏級)和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等一系列高性能的作戰艦艇。”當時剛剛誕生的莫斯科巡洋艦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作為一個武器被使用的,事實上,在莫斯科巡洋艦誕生之前誕生的莫斯科航母才是蘇聯準備的秘密武器,這個後來被重金研發出來的莫斯科戰艦的主要作用是為莫斯科航母護駕導航。

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根據《莫斯科號》介紹:“光榮級是蘇聯在肯達級,克列斯塔I、II級,卡拉級之後,建造的又一型常規動力巡洋艦,項目工程代號為1164。基洛夫級與其先後於70年代初期和中期開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為當時蘇聯新建航母護航,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並擔任編隊的防空和反潛任務。”這個代號為1164的工程項目造就了莫斯科號巡洋艦的誕生,只不過當時因為資金方面的缺乏以及技術方面的限制,所以這個莫斯科戰艦的排水量並不佔據主要優勢,不過比正常的戰艦少一半排水量的莫斯科戰艦並沒有失去它原本的性能,他雖然少了排水量,但是它的攻擊力度卻沒有降低,武器配備方面與其它戰艦並沒有明顯的差別。甚至從另一個方面上來說,莫斯科戰艦比之前研發的戰艦的造價以及性能的比例更加的合適當時的蘇聯財政狀況以及政治形勢,正是因為這樣小而優的莫斯科戰艦的誕生,使得當時的蘇聯把建造戰艦的重心放在了光榮級的水上戰艦製造上。

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莫斯科戰艦的性能和配置

莫斯科戰艦的誕生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蘇聯財政狀況比較堪憂,同時當時的莫斯科戰艦擔任的並不僅僅是保駕護航的作用,它的全稱應該叫做莫斯科導彈戰艦,所以在配備了重型武器之後的莫斯科戰艦具有極強的殺傷力。這個戰艦的性能和武器裝備在當時都是遙遙領先的水平,他對於搗蛋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它的防空裝備是比蘇聯的其他巡洋艦都要強一些的存在,根據《世界巡洋艦大全》一文介紹得知莫斯科戰艦:“從該艦的性能、武備特點看,它的對艦導彈數量多、威力大;防空裝備除"基洛夫"號外比前蘇聯任何一-級巡洋艦都強,是一級具有較強防空能力的反艦型導彈巡洋艦。”莫斯科巡洋艦具有一般巡洋艦的功能,它主要用在遠距離的還要作戰上邊,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驅逐其他的戰艦,同時具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另外配合航空母艦進行攻擊戰鬥也是它的功能之一,莫斯科戰艦作為一種導彈戰艦,可以說,它是整個戰艦部隊中的核心所在。

從《世界巡洋艦大全》一文中可以理解到:“該艦長186米,寬21.5米,吃水7.6米。標準排水量9800噸,滿載排水量1 1200噸。編制員額454人,其中軍官38名。該級艦為燃氣輪機推進方式,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7500海里/1 5節。該級的艦體,大抵是從"卡拉"級導彈巡洋艦衍變而來。”一般情況下,莫斯科戰艦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海上進行巡邏,只有在海上戰鬥真的爆發的時候,它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在戰鬥過程中,莫斯科戰艦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它既可以保護航空母艦進行戰鬥,同時又可以獨立攻擊敵人,更重要的是它對於後勤工作的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時候,戰爭過程中的一些人員的撤離以及物資裝備的運輸都是要靠莫斯科戰艦來完成,其中莫斯科戰艦上的導彈裝置是最符合一艘戰艦的基本配置,雖然莫斯科戰艦隻有一個發射導彈的發射口,但是這個戰艦上的導彈儲存量以及威力都不容小覷,莫斯科戰艦作為蘇聯的秘密武器是名副其實的存在。


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莫斯科戰艦的戰鬥力和結局

莫斯科戰艦主要性能和武器裝備決定了它在戰鬥過程中所擁有的戰鬥力,在莫斯科戰艦上面配備的導彈設置以及最先進的各種儀器裝備大大的增強了它的戰鬥力。從《莫斯科號》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莫斯科號巡洋艦強調單艦的綜合作戰能力,因而攜載有齊全而先進的武器裝備。艦上導彈、火炮、魚雷樣樣不缺;反艦、防空、反潛攻防兼備,其對空武器主要有SA-N-6、SA-N-4對空導彈,AK630艦炮以及火箭干擾發射裝置,“邊球”和“酒桶”電子戰對抗裝置等,具有遠、中、近和高、中、低多個層次的防禦能力。”莫斯科戰艦上的反艦、防空、反潛等攻防兼備的裝置做到了全面禦敵的準備,其中,它的反艦導彈發射是採用超音速控制的裝置,同時,這個裝置被安放了雷達自動尋找的功能,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技術,不得不承認前蘇聯的軍事水平確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除此之外,防空以及反潛、雷達等方面的裝置也算是莫斯科戰艦戰鬥力的一部分,它在防空方面的裝備主要是遠程艦空導彈,這個導彈的發射裝置在整個戰艦的後方,而且隱藏的比較好比較難被發現,總共有八個之多,鑑於當時的技術限制,這個防空導彈的裝置是半自動的,也就是說除了要雷達自動尋找之外也需要人工進行設置才可以完成目標,這是1983年之後才進行的新配置,不過在1970年之後就已經裝備了近程防空導彈,所以莫斯科戰艦上不僅有遠程防空導彈,也有近程防空導彈,它做到了當時最高水平的面面俱到。

從《世界巡洋艦大全》裡理解到:“反潛:這並不是該級艦的主要任務。它只備有2具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和2座射程為6千米的RBU600012管反潛深彈發射器,起輔助作用。”除了這幾個配置之外,用來提高它的戰鬥力,並支持這些功能順利實施的重要裝備就是雷達,當時的雷達對於飛機的探索距離有366千米,而要想精準的擊中目標的距離是在183千米之內。

為航母保駕護航,退居在二線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據《從斯維爾德洛夫到光榮":蘇聯巡洋艦秘史》介紹:“蘇聯時代共計劃建造6艘光榮”級巡洋艦,……被更名為"莫斯科"(Moskva)號,與1986年服役、 1995年完成改裝的2號艦"烏斯季諾夫元帥"(Marshal Ustinov)號 目前共同在北方艦隊服役。”也就是說從莫斯科戰艦誕生到莫斯科號退役總共經歷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而且這個莫斯科戰艦的製造計劃僅僅存在了七年,所有與莫斯科戰艦一起誕生的戰艦,在蘇聯解散之後基本上就已經都退役了,伴隨著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解體,莫斯科戰艦也最終消失在了軍事歷史上,留下的只是一些文字記載和數據積累。

總結

莫斯科戰艦的誕生是上世紀前蘇聯和美國冷戰的直接結果,莫斯科戰艦在誕生初期就是作為一個戰鬥力超強的水上武器而存在,在它參與戰鬥的十年之間確實是發揮出了自己應有的性能,作為配備了當時最先進技術的戰艦它在不斷的進行更新換代,不過這一切都隨著蘇聯解體而失去了作用,曾經光榮一時的莫斯科戰艦還是迎來了它的退役。

參考文獻:《從斯維爾德洛夫到光榮":蘇聯巡洋艦秘史》、《斯科號》、《世界巡洋艦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