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坐标”,俯瞰战略产业定位与业务组合——助力十四五

摘要:欢迎关注国企改革先锋号:混改风云

企业成长“坐标”,俯瞰战略产业定位与业务组合——助力十四五

文|关哲(中央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知本咨询项目总监)

当前,面对一个可能长期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增强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产业定位,选择业务发展主航道,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要素进一步向主业聚集,构建和重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但聚焦主业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仅在传统业务范围内进行存量竞争,而是要利用聚焦主业带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积极进行产业链延伸、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实践,促进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形成多元业务组合,从而不断产生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解决自身产业定位问题

企业的产业定位,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往往即是清晰又模糊。

说清晰,是因为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显然是最为了解;说模糊,是因为企业在关注自身经营的同时,往往难以花费大量精力关注全国、乃至全球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弄清自身所处的位置。

但无论是哲学的基本原理还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都告诉我们,位置从来都是相对的,是要依靠坐标系来确定的。所以企业在身处有诸多赛手的马拉松竞赛中,既要关注脚下的赛道,也要同时关注其他选手的赛程,才能根据自身的竞赛位置,选择最优的竞赛策略。

我们通过数据分析,首先要帮助企业解决的就是建立企业所处产业的坐标系构建问题,从而使企业在产业规划与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以俯视的视角观察、思考和规划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路径。

以我们长期跟踪的能源行业中的储能板块为例。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的一个产业领域,在新能源企业汽车与工商业储能两大市场的带动下,全球储能产业参与企业众多,既有GE、西门子等跨国集团、又有“两网”、“三桶油”等国家队、也有宁德时代、Arrival Ltd.等明星企业。在这一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明确自身的产业位置,对于集团公司产业板块布局与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就都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成长“坐标”,俯瞰战略产业定位与业务组合——助力十四五

通过对全球两千年余家储能企业以及其中一千三百余家电化学储能企业的三维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展现目标企业的产业位置与竞争力水平。

上图由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和资本质量三个维度,二十余个二级指标组成。

横轴为盈利能力,越向右说明盈利能力越强,纵轴为增长能力,越向上说明增长效率越高,圆形面积为资产质量,大小变化显示资产的质量水平。

我们从一千三百余家电化学储能企中随机选取了一家企业,将其纳入到全球储能产业坐标系之中,可以看到,在盈利能力方面,这家企业明显领先于储能产业企业平均水平,但这种领先其实更多来源于电化学储能领域在储能产业中的盈利能力优势,与电化学储能企业平均水平相比,这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就显得并没有那么突出了,而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企业盈利能力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在增长能力方面,这家企业整体来看处于全球电化学领域企业的平均水平,仅有个别年份实现了领先增长;而在资产质量方面,这家企业远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资产结构与运营能力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企业成长“坐标”,俯瞰战略产业定位与业务组合——助力十四五

哲学原理与物理规律同样告诉我们,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所以,在产业定位的过程中,关注行业企业与企业自身的相对位置变化轨迹,也必不可少。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们常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企业的成长与产业板块的发展道理亦然。

如果仅仅是看到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增长与能力提升,而忽视行业企业的整体高速发展,企业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现状,而盲目乐观自信;相反如果仅仅看到了企业自身短期的业绩下滑与增速放缓,而忽视了行业企业发展的整体减速,企业又可能会低估自己的韧性,而做出不理性的调整。

二、解决业务组合布局问题

无论是聚焦业务主航道还是多元化发展,一家集团公司都面临着业务组合的选择问题,而对于聚焦主业的企业来说,业务的良好组合布局,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作为主航道战略的提出者,在华为三十余年的成长过程中,其三大主航道的布局,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均有其重要意义。

首先是2010年以前,运营商业务一直是华为的核心增长板块,而2010年以后,消费端业务则形成了第二条增长曲线,近年来企业端业务市场空间快速增长,有望成为华为未来的第三个增长极。

而对于多元化发展的集团企业来说,要实现良性发展,其业务布局也往往不会完全脱离主业。

以三一集团为例,作为一家工程装备巨头,与很多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一样,布局了房地产板块,目前在全国已握有超过2万亩的土地储备。

但三一集团并未选择市场火热的普通住宅和商业地产,而是选择进入了相对冷门的工业地产领域。将工业地产板块的发展定位于,以(产业)园促产,共赢共享,完全服务于三一自身的产业升级诉求和产业生态圈的打造。

在企业工业地产的开发运营过程中,进一步打造了以三一太阳谷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孵化与加速平台,实现了在传统工程装备领域的裂变式创新,通过双创平台的孵化,三一裂变出了三一重卡、树根互联、三一重工消防装备等符合主业发展方向,又不同于传统业务的全新增长板块。

所以对于一家集团公司的业务布局规划来说,要思考的不是是否要进行业务组合布局,而是要如何选择业务组合布局,实现可以滚动持续的业务增长组合。

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对各产业领域企业数据的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在产业规划中存在困扰的第二个问题。

企业成长“坐标”,俯瞰战略产业定位与业务组合——助力十四五

以一些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关注的新兴产业为例,通过对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军工装备等产业领域的全行业企业数据与部分传统行业领域全行业企业数据的对比,显示当前不同产业领域的市场进入价值,为企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进入或退出某些产业领域,优化业务组合布局提供一个可以实现全行业俯视的产业坐标体系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军工装备产业是目前新兴产业中最为值得进入的产业板块,这一方面是由于军工装备产业的技术附加值较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空间较大,从而为为数不多的参与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但是否要进入这一产业领域,集团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一定考量。

我们在关注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目前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板块,进入价值并不突出。

尽管企业依靠前期技术积累与政策鼓励形成的高盈利水平尚未衰退,但增长能力的普遍下降,说明未来一段时期内,新能源产业领域的竞争必将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竞争烈度必将大幅提升,如果有集团公司此时仍要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板块,一定要认真理清和积极发挥自身所有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在激烈的搏杀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分析视角,对科技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研发方向规划同样适用,可以帮助科技型企业跳出传统的科研视角,从全产业的高度重新思考企业的产业创新与技术研发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