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树人、要循序渐进

百年树人、要循序渐进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一直处于自觉与不自觉地学习之中,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但是,这学习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可能与人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的发育程度以及社会实践等等相关连。纵观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大家”,成功都在花甲之年,真正能在不惑年能成为院士一类的人物,毕竟是凤毛麟角!

百年树人、要循序渐进

中国是一个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由中国的传统教育而出现的人才和‘大家’也是不可胜数。从总体上看,当中国的发明、发现成为现实和广泛应用时,在西方的世界还处于启蒙阶段。应该说中国是一个教育成熟、成功的国家。但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这教育却像是跳舞一样,不时在发生变革。在建国初期,国家提出“学习是青年特别突出的任务”。因为国家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当时许多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如饥如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于是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说。当年我们在学校里可以说是日以继夜地捧着书本硬啃。学成毕业也是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到国家最需要、也是最艰苦的地方去!

自从反右派以后,教育的风向开始转变,学生要“又红又专”,不能走“白”专的道路。把政治提到了第一位,学习也要政治挂帅!进入文化大革命后的十年,教育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从高中到大学的学子被打成了臭老九!历史又回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状况。这时所有外语、包括书籍、杂志一律视为“毒草”。凡是古代传下来的书,都是“四旧”,被红卫兵查到都一律销毁!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焚书”,其规模和影响都是超前!虽然学校停课、大学停办的事实在文革后期,也恢复了学校,但本着‘书、越读越蠢’的观点,小学被缩减为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三年。大学招收工、家、兵,学员,他们进大学主要是去“掺沙子”、改造学校!教授讲课、讲完后还得问学生有错没有?

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一切又从头再来。进入改革开放期后,于是又兴起了股外语热、特别是英语热。一时有点热昏了头。社会几乎是进入了全民学外语的新时代!不久又参加了世界性的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而中国的中学生每每都捧回来灿灿金杯,于是又一场奥林匹克的知识开始在学校内外铺开,这时奥热又是一阵高过一阵,规模也越来越大。全国性的奥林匹克知识复习、竞赛、高考加分......扑面而来。这时聪明的中国人大办辅导班,出版社大印复习资料,于是社会上又有‘周朝有辞、汉朝有赋、唐朝有诗、宋朝有词、元朝有曲、明清有小说、民国兴白话、现在是复习资料的美谈!而且这复习资料竟形成了一条从编写、出版、输送、学校、书店、摊贩、老师、场地......等等一条龙!每年在这条龙上流动的资金上百亿。着实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百年树人、要循序渐进

这时最苦的应当是学生,从幼儿园开始,都把知识摆在了第一位,从前孩子们的‘黄金时代’被后移到大学时期!我们的高考像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从高中、初中、小学、直到幼儿园孩子们的鼻子走。大学课程下移到高中、高中又下移到初中,一直下移到幼儿园。幼儿园里面教拼音、教数学、还教珠算和速算。本是是无忧无虑的孩子 ,却忙于上培训课、看辅导资料、做作业。你看到初中、高中生的桌子上都是高高的辅导书本,每天是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做不完、家长就帮忙,一家人都围着孩子团团转。到了中学时期,学生的教科书不完整,留了一个‘窗口’让给了辅导材料来填补.....。总之一句话,学生都处于“书山、题海”之中。真是“书山有路谨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于是问题也层出不穷地来了,一是中国儿童、青年的近视率是世界第一,中国年青人睡眠时间最少的也是世界第一,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也几乎是世界上的倒数第一!但是做习题和考高分也是中国第一!到了开学招生的那天,许多学校都考试、择优入学;今天的一些民办小学竟提出要凭父母的学历资格(毕业证书)入学!这对从前孔老夫子提倡的‘有教无类’进行了最无情的挑战!如果是这样,那又重现了‘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地洞’的血统论去了!有人说这是民办学校,难道民办学校就可以无法无天?

今年的高考、考前说:考题不会超出教学大纲,可事实上今年的高考中的数学许多是一种思维拓展题。这种思维拓展题的提法,正是当年禁止办奥数辅导后,奥数的变相提法!如果明年依然是这样的考试题,那新包装的奥数辅导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而教育部的“减负令”将成为一纸空文!而且今年的考试难度惊人、既吓倒了考生、家庭,也吓倒了教师和学校,明年又如何?今年的高二又该如何教、如何学?

在全国都在叫今年的数学太难时,网上有专家解释说,全国一千万考生不是都能进名校,他举例说进北大、清华的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进211、985的也只有百分之几、进一本也只百分之十几......意思是高考本身就是一种精英选拔!所以今年考题很难、是十分正常的。这种说法我是不敢 苟同,因为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光是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就得几千万!还要几千万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专业岗位,而且每一层次、每一行业都得有更多的接班人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中国的进步、发展是一项伟大的、史无前例的事业,不是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名精英所能承担得了的。再说把高考说成是选拔精英,大可不必以动员全国上亿人们、耗去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办,完全可以走奥林匹克的竞赛之途径,为什么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蠢事!

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是普及了,它每年的升学率都在90%左右,高考不是选拔精英,它是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坚实基石!

纵观我们的教育,几乎是两年一动、三年一改,使广大的老师都有点无所适从,高考从来是文理齐考、后来改为文理分考;考文课的等于放弃了理、化。考理课的等于放弃了史、地。至于那些与高考不沾边的体、音、美、劳都被冻结了。以至于大学生写不好汉字,理课生写不好论文。应了俗语说的‘文不能测字、武不会卖拳’的笑话!前年浙江改了高考,试了一年说:是失败的。其原因是什么?没有了下文。后来又改为英语可以多次考,以最好的成绩计分,为什么也没有解释,高考原本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后来权力下放,各省可以自主命题;原来考生有多种奖励分,后来又泛烂成灾;以前是一律凭考分录取,今年的大专考生中一部分可由学校自主录取......我国的高考的改革好像是在跳探戈舞,一会俯身、一会仰腰、一会倒地、一会腾空。学生和家长们都被高考跳得心惊肉跳,不知明年的命运又是什么?

百年树人、要循序渐进

事实上我国的高考制度造成了高中阶段的知识的偏面性和基础知识的不稳固性,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能通过高考这一条独木桥,所学到的知识,自已都来不及消化,全是填鸭式地硬灌进去的。许多学生既没有时间去融会贯通、也不可能去举一反三,如果记住了公式,也不太清楚这公式是怎样导出来的,如果稍加改变 ,就会出现不知所措,如在今年的数学题应考、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我认为,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是需要潜心地坚守下去才有成果,不是像一位领导那样去异地任职,就是三年五载就能干出成绩的。许许多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一辈子干一件事,还不一定能得出成果。教育是一门塑造人们灵魂的科学,中国历来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这是历史和事实的总结,!我们对高考的期望是不是太高、太急,是不是缺乏对教育的科学性、长期性的认识和研究;是不是在顶层设计上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值得探讨。我们在发展经济时,都希望有一个稳定期,而教育一代年青人不是更需要一个较长的稳定期吗?更何况学校教育只给予学生书面上的知识,不是说‘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吗?而培养一代人更需要他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去增长知识、接受磨练和积累经历!可以更确切地说:精英不是靠学校教出来的,大学只能是提供一个高起步的台阶,主要是靠他今后在社会实践中锻练成长。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没有高考的经历、也没有读过大学,但是从1978年恢复高考起到2015年高考结束的三十七中,我家里有两代、六个人都经历了高考、并都考取了大学本科。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一篇800字的作文能说得清、写得完的。每位家长对子女的操心,并不限于高考这两、三天,而是进入学校后的全过程!每天从早晨六点开始到晚上十点都与子女们守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他们的学业 、身体、饮食、睡眠都无时无刻地操心、挂念。有人说“ 天涯海角,有坐标可查,而家长对子女的操心和思念却是无边无际”!,每一次高考结束大家都是心力交瘁,如果考不上大学,那真得有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个稳定的高考包括课本、大纲、教学、试题、制度,对于中国几亿青年人,对于广大的家长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