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小编提前预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节,是中国人心中富有诗意的节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到中秋之夜,一轮圆月高悬碧空,家家户户在庭院里边赏月边吃月饼,亲情无限、其乐融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在古人眼里几乎与春节齐名,节庆活动也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琼台玩月 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节的历史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中秋祭月

到了唐代,中秋正式成为节日,赏月形成习俗。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月,人们登高望月,饮酒作诗。

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王孙公子、有钱的大户人家,一般会选择登高楼赏月,并大开筵席,席间“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寻常百姓人家也会准备酒馔,一家人欢度中秋。

宋时,月饼已被正式列为节日佳品。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词“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夸赞月饼。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宋徽宗《闰中秋月帖》

元代开始,民间中秋还有“走月”的风俗。所谓“走月”,就是乘着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糕点、鲜果等食品。

明清时期,中秋之夜,几乎家家备宴,以酬佳节。

亲友们互赠月饼、月果已成礼俗。民间还流行“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中秋月饼

古代中秋宴席

在这个月圆人圆的传统佳节,自然少不了亲朋欢聚一堂的中秋宴席。

古代的中秋宴,以宫廷最为讲究。

清代宫廷中秋宴会尤为隆重。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会在紫禁城乾清宫举行盛大的中秋大宴。

摆月供祭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供桌上摆月宫符象,还要摆上一个特大月饼,再摆上小月饼数盘,酒、茶数盏,四周点缀应时鲜花和鲜果。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届时举行乾清宫中秋大宴。大臣们齐聚乾清宫,领受皇帝的中秋赐宴、赐酒、赐月饼,君臣共同赏月。宴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月赋诗,皇帝会对诗作一一点评,评出前“三甲”,亲自赐酒、颁赏。

乾清宫宴会完毕,皇帝还要率领后妃祭拜月神。同时专设中秋家宴,带领后妃、皇子皇孙一起赏月饮酒,吃月饼,欢度中秋。

中秋节,清代宫廷宴会美食荟萃。其中一项“重头戏”就是品尝内廷制作和各省供奉的月饼。除月饼外,清宫里还时兴吃螃蟹,饮菊花酒,品尝石榴、葡萄等时鲜果品。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清《高宗赏月图》

大户人家的中秋宴也非常气派。

曹雪芹《红楼梦》书中生动地记载了贾府的一场中秋家宴。

家宴开始前,需要先举行拜月仪式。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众人跟随依次拜过。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87版《红楼梦》剧照 贾府中秋家宴

因为贾母的一句“赏月在山上最好”,贾府的中秋家宴便被安排在了大观园的凸碧山庄上。中秋,自然是希望人月两团圆。这宴会的桌椅,形式都是圆的,取“团圆”之意。

长期在外出差的贾政回来了,儿子、孙子、重孙围坐在贾母身边,共叙天伦。坐定后,贾母命令折一枝桂花,大家玩起了击鼓传花,饮酒、说笑话、作诗,好不热闹。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清本红楼梦图 凸碧堂中秋赏月

中秋螃蟹正肥,吃蟹也是中秋宴的重头戏。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姚府蟹宴庆中秋”的场景。

主客都落座之后,一个上面放满螃蟹的大绿盘子,被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啊!”随后便纷纷卷起袖子,准备开吃。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书中说,吃螃蟹不同于吃别的饭那样由仆人伺候,由仆人端送,而是每个人都得自己忙,自己动。经过一阵忙乱,每一口螃蟹吃到嘴里越发觉得味美。

莫愁是吃螃蟹的内行,她把螃蟹的每一部分都吃得干干净净。她笑木兰:“你不算是吃螃蟹。你吃螃蟹像吃白菜豆腐那样乱吞。”

“全家人人都喜爱的一餐,没有胜过一桌螃蟹席的了”,螃蟹自然是中秋宴上的“主角”。


赏月、吃月饼、设中秋宴,古人的中秋才叫过节呢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再次祝大家:

中秋快乐,幸福团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