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4月15日通報,其母公司擬以28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公司(簡稱AustAsia公司)25%的股權,以滿足中國業務奶源供應。而據日本媒體不久前報道,有92年曆史的日本“明治牛乳”將停止日本本土店面銷售,明治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拳頭產品“OISHI牛乳”上。

儘管明治中國方面表示其牛奶業務未受此影響,但明治乳業盈利乏力卻是不爭事實。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進口高端乳品競爭加劇,業內預計明治乳業在華將迎來新的挑戰。

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鉅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明治中國銷售未受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明治集團前身明治制果成立於1916年,而“明治牛乳”的歷史可追溯到1928年,但現在“明治牛乳”要停止日本本土店面銷售。業內猜測,“明治牛乳”在日停售或許與其業務調整有關。2018財年,明治乳製品銷售額約為1000億日元,但公司在財報裡明確表示“盈利艱難”。

明治乳业加码投入中国市场,日本乳企们在华还好吗?

被曝擬退出日本店售的明治牛乳。

就“明治牛乳”在日本店面停售的消息,4月15日,明治乳業中國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其在華產品銷售未受影響。至於中國業務是否實現了盈利,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在中國市場,早在1997年,明治奶粉就曾通過貿易代理商入華。幾經轉折,明治奶粉於2013年退出中國。但僅隔一個月,明治就公佈了其蘇州工廠生產的酸奶和鮮奶產品在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四地上市的消息,成為首個大規模進入中國低溫乳品市場的外資乳企。目前,明治在中國銷售的乳品主要為“明治醇壹”牛乳、保加利亞式酸奶、乳酸菌飲料及餐飲用產品,以牛乳和酸奶產品最為常見。

明治乳业加码投入中国市场,日本乳企们在华还好吗?

中國市場在售明治乳品。

在明治京東自營旗艦店,一瓶950ml的“明治醇壹”牛乳售價24.9元。野村證券曾分析指出,明治牛奶在中國市場的邊際利潤達145日元(約9元人民幣),幾乎是在日本市場的10倍。但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明治中國乳製品業務最快有望在2018財年(2018年4月1日到2019年3月31日)實現盈利,這意味著其此前或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而就在4月15日,明治乳業母公司株式會社明治以約280億日元(約18億元人民幣)收購中國AustAsia公司25%的股份,被稱為是明治併購史上最大規模的出資,目前暫無雙方合作的更多詳細信息。

明治乳业加码投入中国市场,日本乳企们在华还好吗?

明治在通報中解釋稱,“本公司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繼續增長,需要保證優質原料奶的穩定供應。此次股權收購是為了強化從原料奶採購到生產的價值鏈,併為在中國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打好基礎。”

日系奶粉在華“全軍覆沒”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水土不服”,其佐證就是日系奶粉的“全軍覆沒”及其低溫乳品的長期虧損。

2010年,日本遭遇口蹄疫風波,2011年,發生核洩漏事件,致使中國一度停止進口日本奶粉。2011年,明治針對中國市場用澳洲產奶粉替代日本罐裝,但在同年12月,其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因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而召回40萬罐,在華奶粉銷售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2013年,明治遭遇我國反壟斷調查,後於同年10月宣佈退出中國市場。明治方面曾就此發表聲明稱,中國乳製品市場競爭逐漸激化。在此嚴峻環境下,堅持採用澳大利亞全進口奶源生產成本逐年遞增,造成了對公司成本及收益的嚴重影響。

同年,日本朝日集團旗下和光堂奶粉宣佈攜手康師傅計劃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運營嬰幼兒奶粉進口銷售事宜。2015年,日本森永乳業也與旺旺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意圖用歐洲委託加工產奶粉的形式重回中國奶粉市場。

不過,據旺旺方面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上述合作已終止。新京報記者在海關總署官網查詢發現,目前尚無日本嬰幼兒配方乳品企業通過在華註冊,這意味著日本嬰配粉無法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在中國的低溫奶市場,日本乳企也難逃虧損“魔咒”。2006年5月,朝日集團旗下朝日啤酒與日本住友化學、伊藤忠商事投資15億元成立山東朝日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朝日綠源”)。在日本循環農業模式運作下,其牛奶價格是國產高端產品的2倍以上。朝日綠源曾預期在2011年左右扭虧,但直到2015年底仍深陷鉅虧。2016年12月,朝日集團以8257.56萬元的價格,將朝日綠源農業和朝日綠源乳業100%股權轉讓給新希望乳業,“唯品”牛奶從此變為中資品牌。

高端乳品競爭再添變數

在如今的朝日綠源總經理安寶森看來,日資時期的朝日綠源基礎管理薄弱、成本高企。如普通牧場400元/噸就能買到的青儲飼料,幾經倒手賣給朝日綠源就達到了600元/噸;由於未實行激勵考核,當時很多市場人員都在“混飯吃”,由此造成其乳業虧損。

“新希望接手後,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生產工藝等方面延續了日本企業好的理念,奶源指標等比原來還好。在經營理念上,我們加強了管理效率,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修改了考核制度,還將銷售渠道從日資超市擴展到了一線城市排名前三的商超。目前乳製品營收每年增幅都在50%以上,且是盈利的。” 安寶森說。

儘管明治乳業是否在華取得盈利尚不可知,但據明治集團2018財年報告,其低溫乳製品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整體銷售額增長超過20%。而在2020年中長期規劃中,中國也被明治視為海外業務增長的關鍵。

為擴大中國業務,明治乳業2019年9月設立了明治乳業(天津)有限公司。此外,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還在今年3月宣佈,將投資1.49億元增加牛奶和酸奶生產線,產能將增加到現行的1.3倍。緊接著,4月15日,明治方面又傳出收購AustAsia公司25%股權以穩定中國業務奶源的消息。官網顯示,AustAsia公司在山東和內蒙古運營7個大型牧場,日產奶量超過1000噸。

宋亮認為,明治低溫乳品在華東、華南市場走高端化路線,取得了小成功,但礙於奶源、物流、冷鏈、管理等成本問題,此前在中國市場難取得很好的盈利。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購買力下降將抑制高端乳品消費,加上其他進口高端低溫乳品大量進入中國,明治乳業在華業務或迎來新的挑戰。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官網、電商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