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筆記39,氣學的思想脈絡之二:開宗立派

中華文化筆記39,氣學的思想脈絡之二:開宗立派

二、氣學開宗立派


在明朝王陽明學派盛行天下之時,與其同時代的王廷相則為氣學正式開宗立派了。當時封建專制體制經過近兩千年的發展已經殘破不堪,具體到明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朝廷內部腐敗,外部農民起義不斷。王陽明以鎮壓起義聞名,而王廷相則以懲治腐敗著名,他二人的學說本意在為挽救沒落的統治但卻在客觀上加速了專制王朝的崩潰。以後來的歷史軌跡而言,心學成為資本主義啟蒙運動的先聲,氣學則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哲學思想基礎。


中華文化筆記39,氣學的思想脈絡之二:開宗立派

王廷相認為“氣”蘊藏了“種子” ,“種子”可以運化出萬物,正如原子構成物質

王廷相在羅欽順氣是理的本體的基礎上,發揮張載“太和化氣”理論,提出“元氣即道體”的命題,為氣學正式開宗立派。他認為反對理學家認為“不朽之理”的主張,提出元氣是宇宙的本源,萬物都是元氣所造,一切道理和規則都只在元氣的造化運動之中,除了氣之外沒有其他存在。而且他進一步指出整個宇宙只是一氣化的過程,萬物都只是元氣的不同表現,元氣還蘊藏了“種子”作為宇宙的基因,“天地、水火、萬物皆從元氣而化,蓋由元氣本體具有此種,故能化出天地、水火、萬物”。這就有了西方哲學和科學中原子論的意味,使得中國哲學在千年前的墨子之後又一次接近了近代科學的體系。


中華文化筆記39,氣學的思想脈絡之二:開宗立派

王廷相提出“氣”是宇宙本體,是現實世界的本體,不是超現實的

王廷相的本體論實際上是對張載“太和化氣”論的繼承和重新表述,但從歷史地位上看,張載的氣本體論是為理學的發展奠基,後被朱熹所利用;而王廷相的氣本體論則是為了破除朱熹理學而提出,是為了把儒家學者習慣於討論形而上學的觀念王國拉回到形而下的現實世界。正如提出“心與物同體”心學思想的程顥是為理學發展奠基,提出氣學思想的張載也仍然屬於理學一派,所以從歷史作用角度分析,王廷相才是氣學的奠基人。


中華文化筆記39,氣學的思想脈絡之二:開宗立派

否認超現實的認知,是氣學的特點,也是其被稱為“實學”的原因

在認識論方面,王廷相否認理學主張的有“天命之性”的說法,認為只有“氣質之性”;理學家認為德性之知(生而知之)高於見聞之知(學而知之),而王廷相則否認有德性之知的存在,認為只有見聞之知。客觀而言,天命之性、德性之知的說法有神秘主義的傾向,容易被利用作為抽象的道德教條存在的證據,而否認這些則有利於迴歸人性,發揚人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中華文化筆記39,氣學的思想脈絡之二:開宗立派

氣學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是馬克思主義能夠順利的中國化重要準備

與只承認見聞之知聯繫,王廷相尤其強調要進行社會實踐,反對理學家的靜坐內求之法,“知行並進,體用兼舉,有用之學無過於此”。這完全是從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尤其強調在“實踐處用功,人事上體驗”的重要性,用實踐來檢驗認識的正確性,簡直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