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朱姓皇族,为什么国姓爷郑成功一直姓郑? 这里面有误会

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国姓通常来说用的都是朝代的名称或者是当朝天子的姓氏。

帝王们为巩固统治地位,会采取拉拢朝中大臣的手段,常用的手段有两个:一是与朝中重要大臣们联姻;二就是赐予大臣荣誉。

那说到关于赏赐的部分,不胜枚举,表现的方式众多,比如赐大臣国姓是历朝历代皇帝惯用的拉拢大臣的手段。

明朝是朱姓皇族,为什么国姓爷郑成功一直姓郑? 这里面有误会

在汉朝时,谋臣娄敬向汉高祖刘邦献计献策,为汉初政局稳定做出了贡献,刘邦为了勉励他,就为他赐姓“刘”,从此娄敬就改名为“刘敬”,他也是刘邦赐姓的第一人。

在唐代,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很喜欢用赐姓的方式来笼络臣子,徐茂公(徐世绩)、罗艺、杜伏威、郭子和等人都先后被赐以国姓“李”。

但是众所周知,明朝皇帝的姓氏是“朱”,可是在赐姓时为什么却要赐“郑”姓呢?像郑和、郑成功都是我们熟知的被明朝皇帝赐姓的对象,他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

明朝是朱姓皇族,为什么国姓爷郑成功一直姓郑? 这里面有误会

原来在明代,太祖朱元璋更是热衷于赐姓,早在称帝前他就为自己的义子沐英赐姓名“朱文英”,后来他的外甥李文忠、义子平安、何文辉、柴舍、徐司马等人也都被赐姓“朱”,其中一部分人有了功名后,朱元璋才让他们复归原姓。

其实,郑和本来姓马,早年曾在燕王朱棣的府邸中服役。

1399年,郑和参与了靖难之役,并立下大功,故而获得了赐姓的殊荣。

然而因郑和身份比较尴尬,是个太监,不适合冠以国姓“朱”,所以赐姓时选择了郑和立功的点“郑家坝”,获得了姓氏“郑”,他也是明朝被赐姓的臣子中唯一一个没有获得“朱”姓的人。

明朝是朱姓皇族,为什么国姓爷郑成功一直姓郑? 这里面有误会

但不管姓氏为何,朱棣对郑和确实是极其信任和器重的,在朱棣决策下西洋时,郑和一直作为正使,他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大明帝国威名远播。

还有位郑成功的赐姓故事,却和郑和的情况完全不同。

郑成功本来就姓郑,名森,其父亲名叫郑芝龙,南明隆武帝赐给他国姓“朱”,又赐名“成功”,所以他又叫“朱成功”,也被称为“国姓爷”,又因为永历年间曾被封为延平郡王,所以也被称为“郑延平”。

明朝是朱姓皇族,为什么国姓爷郑成功一直姓郑? 这里面有误会

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父亲降清后,他率领父亲的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与清军作战。被清军击败后,只能固守厦门、金门。

所以说,不管郑和还是郑成功,他们都是为国做出贡献,才得以得到皇帝赐姓的殊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