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你有什麼可吹噓的?(下)

其四,打虎武松不過如此!呼延灼打二龍山評價魯楊時一句“非是綠林手段”坑了一大票人也誤導了一部分觀眾,很多人斷章取義的利用這句話誇大正規軍而貶低綠林人。其實在我看來,呼延灼絲毫沒有貶低江湖手段之意,而江湖手段也絕非像某些人說的那樣不堪入目,如說江湖手段不甚高明,我想盧俊義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還有好多人都吹噓體制內軍官武將有多牛逼,相反民間的高手太業餘不能稱其為高手,實則其言大謬。舉幾個例子,好多體制內牛逼的軍官都是藝成之後投軍,如武聖關羽,萬人敵張飛,西府趙王李元霸,直搗黃龍嶽鵬舉,馬陷小商河的楊再興……難道這些人武藝超群都是體制內的培養嗎?水滸諸將亦是如此,那五虎將,未必是參軍之後習得武藝高強,就連楊志,也是先中武舉後做制使,可見當時名將在考公務員前就已經武藝精通了,之後才成了體制內人員,但反觀以勇猛著稱的體制內軍官秦明卻在區區二十合內不敵民間高手史文恭,而史文恭又被另一民間出身的盧俊義秒殺,這又作何解釋?可見“高手在民間”不無道理,出自民間的武松也是一樣,所以體制內外並不能說明能力高低,簡單舉個例子,比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郭姜隔空對峙,其實就相聲基本功說學逗唱而言,體制外的的德雲社諸人不知要比體制內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高談闊論盛宴快餐理論的姜大師高明多少。所以回到水滸傳中武松被藥材店老闆踢飛單刀並不能說明什麼,就好比無規則無限制的格鬥比賽方便對戰徐曉冬,即使比賽結果沒有懸念,方便也不能百分百保證讓徐曉冬的點數最終保持為零。在快活林被武松秒殺的蔣門神也並非泛泛之輩,其在泰山爭交三年無對,這三年不知力挫多少好漢英雄。再到被無數人詬病的飛雲浦在這實在不想多說,深知武松之勇的蔣門神難道會派兩個剛拿駕照的新手上高速嗎?武松身負極重棒傷難道不是一項極為不利的條件嗎?再有很多人說武松上梁山後甚至詔安平寇時鮮有建樹,我想說的是水滸的世界幾乎是個馬軍的世界,梁山的五虎八彪再加小彪無一例外必須得是馬軍,而攻城略地時再白痴的主帥也不會讓步軍先行衝殺,所以步軍立功機會本不多,饒是如此,太陽陣內耶律得重仍舊成了武松刀下亡魂,又有人說了,耶律得重未必武藝高強,OK就算這個說法成立,那麼請問耶率得重是什麼身份----遼國國君御弟,地位有多麼顯赫就不用說了吧,即使太陽陣一敗塗地,主帥身邊也應該重重護衛,明星們保鏢前呼後擁風雨不透的場面都該看過吧,不過這都成了擺設,武松照樣一刀建功。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大概就是這樣吧。

武松,你有什麼可吹噓的?(下)

除卻以上,施公塑造武松也不乏使用溢美之詞,如“忠厚仁德”“虎一般似健”,尤其“真才實學”四字是對種種質疑的有力回擊,形容武松力大也不止一次寫道“神力”,與倒拔垂楊柳片段一帶而過寥寥數語比較,牢城營內武松拋石一段描寫顯然要精彩的多,近日有精細的讀者以大石重量為基數用公式計算了一下重力加速度,有意思的是,得出的結果顯示武二郎拋石之力居然不亞於魯大師的拔柳之威。

說了這麼多水滸傳就不能不再提起兩個人,一為金聖嘆二為俞萬春,金聖嘆一生精研水滸最喜武松,曾以“闊,快,毒,雅,警,真,正,良,捷,大”稱其為天人,上上之人。而說到俞萬春,此人早年參與鎮壓民間武裝,對農民起義最是瞧不上,所以在蕩寇志不遺餘力寫死一百單八將,其中也不乏詆譭之語汙衊之言,但對武松,俞萬春卻未曾輕易下筆,而是讓三員雷將以車輪戰數百回合消耗武松,直到最後武二才漸感不敵,直至力竭而死也不曾讓對手討得半點便宜,原文曰死後仍“執棍怒目,威風凜凜”,觀此戰,雷將三人所為不可謂不齷齪,而行者武松之死也不可謂不悲壯,比較其他梁山人馬兵敗凌遲死無全屍,俞萬春安排武松體體面面戰死沙場死得其所,也表現了俞萬春對武松人品武功的一種肯定。

武松,你有什麼可吹噓的?(下)

最後我想說,當代武俠泰斗查先生也對武松讚譽有加,金庸先生更借鑑武松塑造出了攻無不克的戰神喬峰,說到這,我真不知道不過如此的武松還有什麼可吹噓的。

(附:熟悉港片的朋友們都知道,香港有很多社團,而社團內部有好多職稱各司其職,如坐館,草鞋,白紙扇,其中最為著名的為“紅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打手,要成為紅棍必須身手矯健敏捷,而“紅棍”之中的頂尖人物則被稱為“雙花紅棍”,就是金牌打手,如想成為社團龍頭“坐館”就必須曾經司職“紅棍”,可見“紅棍”之職舉足輕重,據說,因為武松形象總是手執一條紅色大棍且武藝超群,所以“紅棍”之名即是由此而來。)

武松,你有什麼可吹噓的?(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