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在《尚書》中的《盤庚》三篇裡:“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大意就是殷人遷都很頻繁,商朝初期遷了八次,後期遷了五次。具體遷都地點,為何遷都?一直以來存在爭議。我們很難再找到相關歷史文獻資料,無從考證。
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盤庚定都於殷,不再遷徙。

直至盤庚遷都 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商王朝才得以穩定,商朝有過6次遷都,9個都城,但是以殷為都城的時間長達273年。說是殷或者殷商,自然也不奇怪。

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殷高宗武丁復興商朝,開創盛世。

商王盤庚的侄子,商王小乙的兒子——武丁,據傳年輕的時候曾被父親派到民間勞動、體驗生活,得以瞭解民間疾苦和稼檣艱辛。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繼任商君之位,同為其父守孝三年。守孝期間,衣著樸素,粗茶淡飯。沒有參與國家大事。只是潛心修養,深思治國之道。“三年不言”的典故也來源於此。


三年不言,按照孔子的說法,當國君去世時,三年之內,繼任的君王都保持沉默。所以,我們說不言,並不一定是不說話,而是不說而已,說出來也使大家覺得十分和諧。

好不容易等到三年喪期滿了,武丁仍不開口說話,其實他已深知朝廷統治一度衰微,下決心使商王朝強盛起來,找一位有才能的人輔佐他治理國家。這下子把大臣們急壞了,便紛紛勸諫。武丁很有意思,於是這才開口說話,說他夢見了賢才,在傅險的地方住,上天為了磨練他的意志,把他貶為奴隸,此人能治理國家。還命人根據自己的描述畫了畫像,派人去傅險那裡把這位有才德的人請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一代賢相——傅說。

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見德之有報”的一代名相

《孟子·告子下》:“傅說舉於版築之間。”相傳,傅說當過水泥工,工作期間遇見了在民間體驗生活的武丁,那時候的武丁扮成平民混在工友中。兩人一見如故,傅說對國家大事十分關心,深知治國之道,武丁也從傅說身上學了很多東西,對武丁的影響也很大,兩人成為了朋友。

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後來武丁任用賢才,拜傅說為左相,還任用甘盤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鞏固統治,增強國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武丁在傅說的輔佐之下,對農業、牧業生產十分關心,整天勤於朝政,與傅說共同商討治國之道,武丁同時也強調了君臣秩序,天、君、臣、民,身份不可逾越。上級對下級有統治和支配的權力,下級對上級必須完全服從。並且他將這種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解釋為“天命”,從而進一步加強王權。同時也對周圍侵擾商朝的各諸侯國、方國,包括羌方、土方、人方、鬼方、虎方、荊楚等展開大規模的征討,也通過聯姻的方式

恩威並施。此舉在帶來了國家穩定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比較安定的生活空間。我們在已發現的甲骨文中就常有“在麓北東作邑於之”此類的記載,這是武丁時期通過築城駐軍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商王朝對新的疆域的統治,促進中原地區與周邊部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武丁時期的疆域,勢力擴大到了長江以南。

在武丁時期,商王朝的勢力已經達到了長江以南的地區。 商通過幾十年的文治武功,結果使殷商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四方諸侯臣服,出現了繁盛的局面,把商王朝推向了極盛時期,史稱“武丁盛世”。 完全可以稱得上華夏有史記載的第一個大盛世。

武丁中興:殷商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

武丁陵位於河南省西華縣東北

武丁在位59年,死後被尊為“高宗”。接下來的諸王都沒有武丁的雄才大略,國勢開始衰微。但武丁盛世影響一直持續到百年,直至祖甲時期,強大無比的商朝開始走向下坡路。等到第三十一任帝王帝辛繼位的時候,商王朝的內政外交矛盾非常嚴重,在

牧野之戰後,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