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诗刊》社特别推出大型文化诗歌类节目《诗·中国》,今晚(11月17日)9:20将播出第6期,本期节目主题是“乡愁流韵”。主持人杨澜将和节目嘉宾一起,寻找关于家乡的记忆。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围绕“乡愁流韵”这一主题,本期将解析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范仲淹的 《苏幕遮·碧云天》、余光中的《乡愁》和梁小斌的《母语》等多首诗歌。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在节目中,嘉宾们将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主持人杨澜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是出发的原点。 “用思念的力量,穿越千山万水。用源源不断的情感,让乡愁诗篇代代流传”。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提到关于思乡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绝对最富代表性。关于这首诗,每位嘉宾显然都有很多话要说。在文化嘉宾戴潍娜眼里,“李白对月亮特别钟爱。”李白的妹妹叫李月圆,儿子叫明月奴,他写的1000多首诗里面有400多首都和月亮有关。文化嘉宾赵长征则爆料,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居然不是李白的原版,“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才是真正的原版,着实让到场嘉宾和观众感到大吃一惊。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在解读这首诗的环节,也发生了有趣的插曲。法国人菲利普亲自朗诵了这首《静夜思》,不过他的发音有些特别,如果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出来他在讲汉语。实际上,菲利普是安徽卫视的老朋友,他经常参与台里一些电视节目的录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客串过李安的电影《色戒》。目前,他定居在合肥,还开了一家法式面包店。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如果说,《静夜思》是表达的是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那么余光中的《乡愁》则写出了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余光中一生漂泊,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称作的“蒲公英的岁月”。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他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他一人占尽。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余光中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而这首《乡愁》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余光中在台湾写这首诗时不过20多岁,创作的过程也很传奇,居然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带着对诗人的崇敬,《诗·中国》探访了余光中的老家——位于重庆的“悦来街道”,那里的一切都成为日后余光中思念不竭的源泉,投射在他的诗歌创作里。实际上,余光中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而逃离故乡,母亲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担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后来又辗转避难于重庆。在巴山蜀水深处,余光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当时的四川战火笼罩,交通封锁。十几岁的余光中一心想逃离这个闭塞落后之地,在念大学时,选择了金陵大学外文系。原以为可以就此驻足在此,却没料到迎来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因为战争,余光中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

《诗·中国》爆料:您背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原版

分赏诗歌之美,感受中国情怀!本期《诗·中国》将有哪些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晚(11月17日)9:20安徽卫视播出的《诗·中国》第6期“乡愁流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