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文|二十四桥LL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第一次接触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是去年年底的时候,看的是短篇小说《受戒》。

简单的笔触,淡淡的文字,以及明子和小英子如水般的感情,一看就喜欢上了。

自那以后,特意找来许多先生的其它作品来看,到今年终于看了《大淖记事》。

两本书都在讲少年少女的爱情,都体现出先生一贯主张的人性美,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不同的是,《受戒》的描写相对含蓄节制,情节上并没有太大的转折起伏,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水样的温润和玉般的无暇,更能感受到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纯净、明澈的爱情。

《大淖记事》的情节出现了一些波折,比如巧云被刘号长破了身子、十一子差点被刘号长他们打死。通过对这些挫折的描写,体现出少年少女相恋的美好,折射出人性之美。

总的来说,《受戒》讲的是自自然然的纯净爱情,《大淖记事》讲的是较为曲折的爱情。


书中,大淖这个地方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甚至有些风俗在现在看来都让人觉得有些“离经叛道”。

姑娘在家生私孩子、媳妇除丈夫外再“靠”一个男人,在这里都不是稀奇事。男女之间是好还是恼,只有一个标准:情愿。

在这样的地方,巧云、十一子两人的感情才更显得真,更能激起读者的向往之情。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纵观全文,巧云和十一子之间的感情出现了三个阻碍。

第一是风气问题。

巧云是大淖土生土长的姑娘,十一子是兴化帮的,属于外来客,两个地方的风气不同。

简单来说,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要在一起并不太容易,尤其是这两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较大差异的时候。

大淖人的观念和十一子这些外来客有着较大的差别,老锡匠常常告诫十一子不要和这个地方的姑娘媳妇拉拉扯扯,“她们和我们不是一样的人。”

看得出来,当人们对一个地方的风气产生不好的印象时,就容易对那里的人产生偏见,而偏见是最难改变的。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第二是家庭问题。巧云有一个半瘫的父亲,她不愿撇下这个可怜的残废老爹。虽然她生得漂亮,但大淖本地的小伙谁也不愿意做倒插门。

十一子是家里的独子,上面有一个老娘,近些年眼睛越来越不好了。虽然现在还能做些针线活,但十一子总担心她有一天会瞎。

一个是要招养老的女婿,一个是要娶一个当家的媳妇。从家庭“成分”来看,巧云和十一子两人是对立的。虽然他俩很要好,彼此之间也有情意,但外人都认为他们是配不成对的。

中国社会长时间以来强调的门当户对,并不完全是糟粕。放在以前,强调的是双方家庭上面的对等。放在如今,强调的是双方在经济实力、三观等方面的对等。

门当户对,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现实问题,直到如今仍需要我们去面对。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第三是恶势力。说恶势力可能有点过,但说“小说反派”就比较贴切了。他是水上保安队的号长,姓刘。

正是这名刘号长,在一天夜里破了巧云的身子,走的时候还留下了十块钱。

发生这档子事,巧云并没有流泪,也没想着要自杀。只是心里有些乱糟糟的,后悔没有把自己给了十一子。她能这么想,还得归结于大淖当地的风气。要是换作别的地方,巧云说不定就自寻短见了。

巧云不在意,十一子也不在意。在这之后,他俩开始在晚上偷偷摸摸的约会。

可这事很快就被刘号长知道,他觉得没了面子,就在一天夜里把十一子从巧云的被窝里拉了起来,弄到泰山庙后面的坟地。

刘号长的目的很简单,要十一子答应不再挨巧云的身子,让他认个错,求个饶。

但十一子却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生生被他们差点打死。

兴化帮的锡匠们气不过,在老锡匠的带领下上街游行,要县政府给个说法。最终,刘号长被赶出了县城,十一子的医药费由保安队负担。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从另一个角度讲,刘号长也是促成巧云和十一子光明正大在一起的人。书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

“你要我说么?”

“不要。”

“我知道不要。”

“你值么?”

“我值。”

“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

“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

“好,亲你!”

从这样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巧云和十一子互相深爱着彼此。这种爱使得他们愿意冲破风气、家庭等方面的阻碍。

曾听一个前辈说,好的感情是男女双方退出自己的原生家庭,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而并非仅是一方退出。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首先一个,原生家庭是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根,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如今的人格,我们并没有办法退出。


汪曾祺《大淖记事》:好的感情,是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


我想,好的感情应该是男女双方过去人生总和的互相容纳,彼此磨合

,而非摆脱原生家庭重新开始。

巧云和十一子正是在这条路上走着,即使两人的家庭并不匹配,但两人之间的蕴含的感情却让他们克服万难走在了一起。

就像书中所言:巧云的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媳妇。

可见,她对这段感情的未来是看好,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