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華麗詞藻?學會金庸這招,你也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每一個作家,都是掌控文字的魔術師。

同樣的文字,你我都認識,但寫出來時,卻別具特色。為什麼有的人寫出來的文章就大受歡迎,有的卻讀之無味呢?

就拿小說來說,曾有人將小說比作一座歷史長存的建築,必須有優質的基石,才能屹立不倒。而文字就是基石,只有優質的基石,才能撐得起小說這座建築。

那麼,這座建築怎麼才能建的精美,住的舒適呢?

除了要有優質的基石外,還要有獨特合理的整體結構設計(小說整體的主題框架)、合理的建造方法(小說創作的各種技巧),還要有符合時代背景中人們生活習慣和審美習慣(也就是說,小說的題材要與文字相配合)。

沒有華麗詞藻?學會金庸這招,你也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比如《紅樓夢》寫貴族女子,就有貴族女子的語言;《水滸傳》寫草莽英雄,就有草莽英雄的語言。這在古典文學中尤為突出,中國的古典文學,大多情節較散,文字就成了根本,文字不好,則不能成為好作品。

金庸的小說中,有很多不同於現代白話的古典白話,如果用現代白話來寫武俠小說,由於人物和故事都不是現代的,就會顯得格格不入。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的後記中說:

據李思純在《元史學》中說,蒙古語對漢語的影響,可考者只有一個“歹”字,歹是不好的意思,歹人、歹事、好歹的“歹”,是從蒙古語學來的。

撰寫以歷史作背景的小說,不可能這樣一字一語都考證清楚,郭嘯天、楊鐵心等從未與蒙古人接觸,對話中本來不該出現“歹”字,但我也不去故意避免。

我所設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現代化的詞語,如“思考”、“動機”、“問題”、“影響”、“目的”、“廣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尋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現在”用“現今”、“現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

可見金庸對於語言文字運用的嚴謹性,也只有這樣,才會留下十五部經典的武俠鉅著。

沒有華麗詞藻?學會金庸這招,你也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古文白話文相雜是金庸武俠小說的特點之一,還有古代口語的運用也是其一大特色。有些口語是現代再不用的,但金庸的小說中屢屢出現。比如《射鵰英雄傳》第一回:

郭嘯天斟了酒,勸張十五喝了兩懷,說道:“鄉下地方,只初二、十六方有肉賣。沒了下酒之物,先生莫怪。”張十五道:“有酒便好。聽兩位口音,遮莫也是北方人。”

這裡的“遮莫”,便是古代口語,古人常用,現代人卻幾乎沒什麼人用了。根據百度百科的詳解,“遮莫”意義頗多,有;

1.儘管;任憑,2.不論;不管,3.即使;假若,4.莫要;不必,5.什麼;為何,6.莫非;或許,

7.大約;約摸

七種解釋(具體引證可詳查百度),這裡運用的“遮莫”,可以看出是“莫非;或許”之意。

沒有華麗詞藻?學會金庸這招,你也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同樣還是《射鵰英雄傳》第一回:

只聽得腳步聲響,三個人追到林邊,低聲商議了幾句,便一步步的踏入林來。只見三人都是武官裝束,手中青光閃爍,各握著一柄單刀。一人大聲喝道:“兀那跛子,老子見到你了,還不跪下投降?”

那道人冷笑一聲,健步如飛,頃刻間來到門外,臉上滿是鄙夷不屑之色,冷然道:“叫我留步,是何居心?爽爽快快說出來罷!”

楊鐵心心想我們好意請你喝酒,你這道人卻恁地無禮,當下揚頭不睬。

這兩段中的“兀那”“恁地”,都是古代口語,分別作“那個”“怎麼”之意。像這樣的古典口語,金庸的小說中隨處可見,就不一一列舉了。

更為細節的是在新修版《射鵰英雄傳》中,將修訂版中郭嘯天口語中的“我”改為“俺”,凸顯了他的山東人口音,可謂細緻至極。可見,哪怕是金庸這樣的大才,想要完成一部引人入勝的經典作品,在文字運用上的斟酌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會那麼的勾動讀者的心絃。

沒有華麗詞藻?學會金庸這招,你也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在寫作中,需要有華麗的詞藻,或者說高深的文學素養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字積累,就不寫不出精彩的文章了嗎?

並不是,我們找到自己適合的可以駕馭的題材,在用詞方面多多斟酌,將文章的題材和簡單樸實的文字完美的融合起來,比單單靠空洞的華麗詞藻堆砌起來的文章要出彩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