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的情感,是治癒神經症的最佳良藥

神經症者往往無法真實的做自己。他們對於腦海中出現的念頭,內心湧現的情感多有嫌惡和牴觸,同時症狀的產生也是因為患者對於特定的念頭和感受的抗拒。

患者對於內心真實感受的不接納,在他們未曾覺察前已經根植於信念之中。因為內心真實感受往往伴隨著劣等感、對自我的質疑、自我價值感的匱乏等,加之後來症狀的影響,可以說,患者幾乎很難正當化“表達真實自我”的行為,不論是情緒情感、內心需求,還是正常範圍內的攻擊性,他們沒法理直氣壯的為自己發聲。

並不是他們沒有需要,也不是沒有表達的慾望,而是他們所感到的主觀和客觀世界的反饋,讓他們無法篤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感。不是因為一些列附加的條件,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那種完整的自我感,在他們的內心是缺失的。對於自己情感和欲求的正當性、合理性心存質疑,這份匱乏和不安全感,以及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疑病,是他們想要逃離,甚至自我攻擊的主要原因。

神經症的治療就是通過正確的行動陶冶患者自身性格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性,通過不斷的覺察內心迷惑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從“應該如此”和“不應該如此”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症狀到內在改變的轉折點,恰恰是個人內心的自主感和力量感。簡單來說,就是我覺得自己是沒問題的,是安全的,可以控制的。


神經症就是在自我的低價值感和不安全感的驅使之下,不斷地逃離真實的自己,採用一切以為可以帶給自己完整自我感的錯誤手段,讓內心和頭腦陷入一場無法靠自我意識平息的混亂。

目前常見的神經症治療手段,基本都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患者撥亂反正。通過行動和認知兩方面,去發現恐懼的原形和內心的真實面目,讓懸而未決的不安和恐懼慢慢著陸。

但這個過程冗長,且非常依賴實時準確的心理指導,因為在行動的過程中需要保持清醒,你要去辨識內心矛盾和心理防衛造成的錯誤影響,改變的有效性與個人的悟性和諮詢的時效有很大關係。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讓人立於當下、直面內心黑洞,卻極具療愈的方法,那就是袒露內心的樸素情感。

這個方法雖然聽起來平淡無奇,但對於神經症者卻威脅十足,因為袒露內心真實的情感,無疑把自己最不願意示人的一面剖開給別人看,但正是因為這份恐懼,我們才陷入無窮的逃避與掩飾的無效努力中,丟掉了我們療愈自心的機會。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樸素的情感中,其實蘊藏著每個人最柔軟、最真實的部分,這其中有神經質性格非常真摯和樸素的情感特質。這種品質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

神經症患者對自己的這種內在品質非常困惑,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善良、易感,習慣性的妥協,也沒有攻擊性,是那種人畜無害的類型,另一方面,當他們失落和沮喪,就會把自己的內在感受當作自憐的藉口,開始譴責和批判那些讓自己看起來軟弱無助的內心情感。

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錯了,負性的成長經歷、來自外界的暗示、自身的性格素質、錯誤的認知讓一個人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內在的情感,面對的挑戰、周遭的境遇、內心的衝突又會加重我們對自己的疑心。

但是,就算經歷一系列的心理衝突和症狀困擾,我們依然有機會與自己赤誠相見。暫時放下在自我周邊構築防禦工事,再企圖抵禦外部入侵的方式。將自己暴露在自我意識之下,那些你認為脆弱的、令你害羞的、難以啟齒的、不夠高尚、不夠純潔的將他們一一攤開來。

不要害怕別人發現這些情感背後的你,不要再企圖隱藏害怕被別人發現的地方,這種方式會斷了你的後路。因為當苦心掩蓋的部分無所遁形時,你所有刻意的努力都變得沒有意義了,你內心的造作就會停止,就連你的防禦也會土崩瓦解。

這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方法,如果你的心足夠開放,你會從中發現來自命運的饋贈,和內心本就存在的仁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