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中最忌讳的一点:惯性思维。莫让惯性思维蒙蔽你的双眼。

我们在投资研究当中,很多时候都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干扰,惯性思维当然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和刻板印象一样,它可以加速我们判断的速度和流程。但同时,惯性思维也会有不好的负作用,会在我们的判断过程中形成误导,并导致投资失败。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认识惯性思维的形成,并克服惯性思维可能带来的弊病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库存高就一定要跌吗?库存低就一定会涨吗?

我们做价格分析,有一个很基本的前提就是供求原理。当商品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下跌;当供小与求的时候,价格上涨。这个原理如此浅显易懂,却又如此重要。19世纪早期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库洛赫(J. R. McCulloch)曾说过一句话:把一只鹦鹉训练成一位差强人意的政治经济学家只消教它一句话就行了:“供求啊供求”。这个例子在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中都会提到。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供求关系,通常我们是用库存的多少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为供给大于需求的那部分就会形成库存。库存如果持续增长,那么就表明供给持续的大于需求,根据供求原理,价格应该下跌,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

期货交易中最忌讳的一点:惯性思维。莫让惯性思维蒙蔽你的双眼。

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库存增加之后,价格反而上涨。而库存下跌,反而伴随价格下跌。这与我们的经济学常识不符啊。难道是我们的经济学原理出了问题?

这是和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当时的LME市场有一个融资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持有了大量的金属,比如电解铝,你可以把仓单质押给银行,然后套取大量的资金。当然质押给银行的前提是你的货物得是交易所的仓单。

所以,我们会发现,如果大量仓单生成的时候,这里面就可能意味着有人对货物进行了质押。那么也就意味着这批货,它是要在交易所仓库停留上一段时间的,直到质押时间到期。那么你反过来想,就意味着现货市场的流通货物发生了相应的减少,那么现货的供给减少,价格可不就是要涨?而仓单减少的原理正好相反,仓单减少的时候,就意味着融资期限到了,一定数量在交易所锁定的金属铝要向现货市场流动,现货市场的供给增加,自然价格要跌。

产胶国洪水橡胶价格就一定涨吗?

泰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产胶国,它的气象变化一直都是橡胶投资者的关注重点。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水,都有可能对泰国的天然橡胶造成影响。

那么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一个结论,如果泰国发洪水的话,橡胶价格就一定会涨。事实果真如此吗?很遗憾,不尽如此。

2011年对于泰国来说可以说是洪灾年。虽然泰国是一个洪涝灾害常态的国家,但是2011年度却是一个更加严重的一年,洪灾几乎贯穿了全年的始终。

期货交易中最忌讳的一点:惯性思维。莫让惯性思维蒙蔽你的双眼。

根据《曼谷邮报》的记载,泰国洪水从2011年7月末开始(官方通常以7月25日作为洪涝灾害的起始点)。在1周之内即有13个人被报道死亡。由于厄尔尼诺的作用,这次洪灾的持续时间特别长,就泰国范围来说,洪涝灾害的影响甚至持续到2011年年底。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泰国2011年的洪涝灾害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历史上罕有望其项背者。那么根据泰国是全球最大产胶国这一条件,当年的胶价至少应该涨上一涨吧。然而,真相却是如下:


期货交易中最忌讳的一点:惯性思维。莫让惯性思维蒙蔽你的双眼。

我们看到,沪胶指数在2011年7月27日达到极高点。此后价格下移。尤其是9月19日之后,大范围的溃退。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产胶国遭遇重灾,价格却不涨反跌?这与我们的常识又一次背道而驰。

然后我们去翻当年的产量数据,会发现2011年泰国的天然橡胶产量为356.9万吨,同比增长10%。那么这中间的矛盾就是,难道洪水没有影响橡胶的产量?

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洪水的细节,就会发现问题所在。7月末的这波洪水,波及的范围主要是北方和中北部。而泰国的主要产区是在南部。也就是说洪水所波及的地区,当时并非泰国的主要产区。这个区域不仅不是橡胶的主要产区,恰恰相反的是,这场洪水影响的反而还是橡胶的下游行业,例如汽车行业。摩根大通估计,以泰国为东南亚生产基地的日本车厂损失估计逾5亿美元,丰田及本田车厂受创最深,淹掉本田全球产量的4.7%。所以我们就会发现一点:泰国2011年的这场洪水,对需求方的影响大于对供给方的影响。那么胶价下跌也就不言而喻了。

价差一定就维持在一定的位置吗?

我们都知道,期货的不同合约之间存在价差。价差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与不同时期的供求关系有关。也和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等等因素休戚相关。然而我们会发现,价差的变动有一个特点:它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有规律的。但是它的规律却可能会发生调整和改变。

我们拿橡胶的1-9价差作为例子。在2012年之前,1-9价差在1000元/吨以内是常态,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1月贴水的局面,例如2008年,0901甚至贴水0809合约达到5815元/吨。因此人们都习惯了这个范围,认为1-9价差不应该太高。但是从2013年开始,1-9价差开始达到2000元/吨以上。2017年甚至达到3300元/吨以上。当时,市场上有客户询问说这么高的价差,可不可以买09抛01?他们以为可以买下09的仓单,转抛到01合约上去。这就犯了一个惯性思维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对于天然橡胶期货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制度规定:那就是一年生产的橡胶只能用于当年和次年交割。老胶必须在次年的11月(因为11月合约是最后一个合约,天然橡胶期货没有12月合约)转为现货。而9月是最后一个主力合约。9月合约面临的可交割仓单几乎是1月的2倍,再加上近年来,市场的橡胶抄底需求特别旺盛,因此造成了1月合约会对9月合约形成很高的升水。这个局面持续到2018年,预计可能在2019年终结,因为2019年出现了20号胶上市的事件。

在2013年以前,1-9价差是很少在2000元/吨以上的。但是从此之后,1-9价差到2000元/吨上方几乎成为常态。而800元/吨的水平成为1-9价差的低点,这一认识成为了很多投资者的惯性思维:因为09上面临巨大的仓单(目前交易所有40万吨),而01合约上因为今年减产的缘故,仓单数量大概率要下降,因此1-9价差在800元/吨已经是一个底。

然而,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已经知道:一条规律的成立与否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过去1月合约之所以有高升水,除去旧仓单要退出流转的缘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当中有很多投资者要抄底橡胶。为了持续的时间能够更长,他们不惜赋予1月合约更高的升水。然而,当20号橡胶上市以后,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目前的天然橡胶期货的资金会向20号橡胶转移。因为不会有多少资金继续追逐高升水的天然橡胶期货1月合约呢。当追逐1月合约的人少了下来之后呢?1月合约自然就不会剩下多少升水。所以价差的模式就会向另一种方式演变。

所以我们在投资研究过程当中,切记一点,不能拘泥在某个过去灵验的规律,并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条件特点,作出充分全面的分析,才能对行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