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一場一千多年前的變法時至今日還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講還依稀記得考試的時候需要背誦變法的具體時間地點內容。保馬法、青苗法、市易法等等具體法規拗口的實在難以準確的記牢。但是,王安石最為一個偉大改革家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面的印記。時至今日回頭再看啟示頗多。

變法是當時朝野上下都達成的共識,因為國家財政體系已經達到了崩潰的邊緣。新皇登基無錢祭天,舉行大典無錢發賞,地方發水無錢賑災。改革勢在必行,最關鍵的是皇上還在堅定不移的挺著你,這麼好的條件變法最後這麼就失敗了呢,而且還敗的那麼慘。

變法的一開始就註定了這場變法的失敗,我們可以看到“王安石變法”要改變的基本有三大塊,總結來說是“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這裡面又包含了許多相應的具體辦法,比如青苗法,講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窮人銀行,在農民青黃不接之時國家貸款給農民並收取比當時高利貸低很多的利息,保證農民有錢度過難關。再比如按市易法,就是管理市場交易的相關法律,我們現在使用的也是這套方案,糧食存儲,豬肉存儲,國家一旦發現某個商品價格低了,趕緊買,等商品價格高了再拋出平抑物價。這樣的具體措施還有很多,初衷都是很好的,但就是錯在了是在強權推進下執行的。這樣的變法是典型的活力型變法,活力型改革僅僅調整它的存量分配是沒有用的,它要的是激發活力,製造財富和資源增量。改革一旦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它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它就不在是活力型改革,就變為了效率型改革,為了達到一個單一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它。這樣的改革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出現。

對於現在許多的中小企業中一直在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往往需要的是活力型改革增加變量,但偏偏走向了效率型改革這條路,為了推行一個目標不顧一切反對聲音和不採納一些更加合理的建議。強權壓制只會離我們要實現的目標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