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前几天,中国突然冒出一股抢米风潮,

很多人都在传:"米价要涨了,快囤”、

“可能往后买不到大米了”......

而就在刚刚,

针对这股风潮中央终于定调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而不仅中央明确指出,

90岁的他也站出来,

向全国公开喊话:

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双管齐下的发声,

这下老百姓的心可以定了,

而这个他是谁?为啥老百姓都信他?

因为他曾发明了一项又一项的重大技术,

不仅解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更是一次次震惊全世界,

改变了全人类的命运,

可这样伟大的他却屡受质疑,

而我们只有看过他的故事,

才能真正懂他一生的悲喜!

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1930年,他出生于北京,

23岁时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了偏僻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

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

正是在这里,

他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18个年头。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1959年—1961年,

三年饥荒像一阵龙卷风似的,

掠过中华大地,

年轻的他看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下定决心:研究出高产水稻,

让自己的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

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

这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但倔强的袁隆平依旧相信,

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

他依然没有放弃,

一想到那路边、田埂,

到处饿得骨瘦如柴的同胞们,

心中的激情就一次次取代了失落。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1970年6月,

湖南农业科技经验交流会上,

人们对他这几年来,

数千次杂交实验不够理想的结果,

产生了怀疑,

“水稻杂交无先天优势”的论断,

被更多人相信,

这时候,对他的质疑不绝于耳。

他甚至成了“农学院最出名的神经病”。

而当时华国锋的一句话:

“周恩来总理,

经常过问杂交水稻科研的事,

希望能继续研究下去。”

给了他雪中送炭般的鼓舞和支持,

使他坚定了自己科研预言的方向。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可就在他拿着放大镜,

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

大海捞针般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育种,

却撞上十年运动,

他的那些像盼孩子一样,

盼出来的秧苗,

就那样轻而易举地被人扒光了。

他怕看不住苗,

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

在那个年代,

他只能躲得人群远远的专心做科研。

皇天不负有心人,

他的默默研究终于有了转机,

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

他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预言成功。

但成功的喜悦并没持续多久。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杂交稻遭遇过一次重大危机,

当时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盛夏低温,

导致两系杂交稻出现严重问题,

专家们再一次发出质疑:

两系杂交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中国粮食,要靠进口。

但他却始终坚持,

终于1975年攻克难关,

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之后,

中国民间就普遍有这样的说法:

“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和袁隆平”。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因为他的坚持和引领,

两系杂交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水稻产量非常大,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这些又给他招来质疑,

有些人怀疑他用了转基因技术。

他坦然回答:对待转基因,

要积极研究,谨慎应用,

只有科学证明没有问题后,

粮食才能投放到市场中去。

人民不是小白鼠,

不能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做实验,来冒险。

外界一次次批判曲解他,

他却毫不在意,

继续从容行走田间。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

外界权威机构评估,他的身价值1008亿,

对此,他只是哈哈大笑,

因为他的日常生活比普通人还节俭,

他依旧住几十年的老房子,

到超市买最便宜的衣服,

每个月他大部分支出,

都用于资助穷苦的农民和学生。

在他看来,钱够用就行了,

一天到晚都是金钱的世界,没什么意思,

他笑称自己是“精神首富”。

闲暇时他最大的乐趣,

就是和老伴儿游游泳。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袁隆平和妻子邓哲

兴致来时,

还会对着自己心爱的稻田,

拉一首动听的小提琴曲。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在浩荡的稻田里,他一次又一次,

突破了人类粮食生产的新高度,

本可以安详晚年的他,

依旧在田间地头奔波,

在他眼里,

去田里看水稻就跟看儿子似的,

一天不见就想得慌。

每日亲自下田观察,

为节省时间,还坐在田埂上吃饭。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八十几岁高龄了,

看到稻田还是会趁众人不注意,

直愣愣跳下去,一株一株扒开看。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他身体硬朗,不肯认老,

上楼梯不要人扶,吃饭不用别人夹菜,

每天打排球游泳,睡前要看书,

除了很少用手机,也很少上网。

他不喜欢人家叫他袁老,

幽默地自称“80后”,

现在过了85岁了,则改成“90前”。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袁隆平和孙辈在一起80岁大寿

而去年,年近90岁的他仍没有退休,

还在替所有中国人担忧着,

怕粮食不够吃,而他的目光,

放在了无人问津的盐碱地。

而业界的人认为,盐碱地,

几乎没有植物能够幸存。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可他却觉得,这事儿可以试试,

而89岁的他这一试竟成功了,

突破了人类认知的极限!

就在去年5月份,

华为被美“无理由封杀”之时,

一只命运的蝴蝶悄悄展开了颠覆之翅!

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袁隆平团队成功完成了一项很多人,

想都不敢想的试验:

盐碱地里种水稻!

(简称“海水稻”)

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真的在一个,

几乎没法种出庄稼的地方,

种出了中国最顶级的大米!

将寸草不生的滩涂荒地,

变成了绿油油的万亩良田。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袁老手中的盐碱地

据报道:

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

而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

那么如果海水稻推广成功,

按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

便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

这意味着:

他不光能造福中国,

更是能造福人类,

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而不仅如此,

他还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

我们在水稻育种上,

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

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

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

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镉是什么?

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

如果在人体中积存会导致软骨症,

甚至癌症,

而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谷类作物。

如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取得突破,

那么,他不仅解决了“吃的饱”问题,

还解决了“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不仅专注于祖国的田畴,

更慷慨地在全世界播撒智慧。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尽可能地让人类远离饥饿。

他在发展祖国水稻事业的同时,

也帮助其他发展国家解决饥饿问题。

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

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

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他这一辈子,就做好了一件事:

培育优良的杂交稻,

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有饭吃。

而今天,看看疫情下,

老百姓最实实在在的刚需是什么?

一次次的历史经验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那就是一旦发生大危机,

什么都没用,

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就如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是啊!

世界上最重视粮食问题的国家,

一定是中国;

因为我们有13亿人口,

保障粮食的充足和安全,

对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至关重要,

而我们正是有了袁老,

这样的国民科学家,

才有了国家最坚实的后盾,

也有了打破,

“中国粮食靠进口”的实力和底气!

袁隆平终于说话了


大道之行兮,安民以食为天,

五谷杂粮兮,备则终岁无患。

锅碗瓢盆兮,空则一日不安。

中国,

决不能指望“嗟来之食”发展产业,

中国人的饭碗,

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落后就要挨打,

芯片是这样,粮食更得是这样!

自力更生,科技兴国,

命脉重器,必抓手里,

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

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