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碑文化干货

1、战国《仪礼》记载碑。春秋战国的碑有三种功用:竖立宫廷测日影;竖立宗庙拴牲口;竖立墓穴引绳索

2、汉代以前刻有文字的碑称为“刻石”(石刻文字,简称石刻)

3、今日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为刻有文字,经过精磨加工,有规格形制的长方形立石;广义为石刻文字皆称为碑

4、碑:长方形的刻石;碣:圜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摩崖:山崖石壁上刻的文字

5、石鼓文:因文字刻在鼓形的石上而得名。《石鼓文》也被称为《陈仓十碣》《陈仓刻石》,学界一般认为其是东周时期的秦刻石

6、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魏太武帝,一为曹操,二为拓跋焘

7、小篆之祖为李斯

中国古代碑文化干货


8、王莽代汉毁灭多数碑石,所以西汉留存的碑石和秦的数目差不多

9、西汉景帝中元年间是篆隶杂用的,正处于篆向隶跨越的阶段

10、神道碑:古人讲墓碑竖立在墓的东南方向

11、目前散落于各地,经专家确认的东汉碑刻有230多种

12、东汉早期:光武帝建武元年---汉殇帝延平元年25-106,27种

东汉中期:汉安帝永初元年-----汉质帝本初元年107-146,28种

东汉晚期:汉桓帝建和元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147-220,70余种

13、三老:汉代掌管文化的官员

14、碑晕:碑首刻有状若绳索遗痕的“晕”,称为碑晕。这一传统从汉沿袭至魏晋以后,逐渐被废除,后额必居中,文必布满

15、碑座又称碑跌,碑跌上是碑身。其中散文记事称为志,韵语赞颂称为铭

16、汉碑碑首大体有尖形(称为圭首),半圆形(晕首),方形(因一般雕以龙纹,称为“螭首”)尖形的也称为“笏头碣”

17、琬圭是上端浑圆的圭。琰圭是上端尖的圭

中国古代碑文化干货


18、汉碑一般碑额上都有碑题,字体为篆书的称为篆题,字体为隶书的称为题额

19、陕本:(西庙堂碑),城武本:(东庙堂碑)

20、行书入碑始于唐太宗李世民

21、隶书始于秦而盛于汉,至唐初已近乎衰微

22、草书入碑始于武则天

23、“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亦称“佛村”,景教是基督教一个支派的中国称呼

24、唐代是中国最早的御碑、中国最早的行书碑、中国最早的草书碑、中国最早的集字碑、中国最早的妇女书碑、中国最大的墓志、中国最早,最佳的“三绝碑”(集撰文、书法、篆题和镌刻的三种卓越技能、技艺于一体的碑刻)、中国古碑碑材石质最为奇特、最为珍贵的化石碑和枯木碑

中国古代碑文化干货


25、飞白:笔画丝丝露白,像枯木写成一样

26、唐以前多由书者以红色直接写于碑上,称为书丹。宋以后则改为大多先书于纸上,然后再勾勒上石

27、无字碑:汉武帝、武则天,秦桧

28、百衲:补缀极多

29、《广艺舟双楫》

30、焦山碑林、北京碑刻博物馆(五塔寺)、翰园碑林、苏州碑刻博物馆、常熟碑刻博物馆、新安碑园、杭州碑林、辽河碑林、十笏园碑廊碑院、徐州博物馆碑园、黄河碑林、吉林市文庙碑林、精品碑林、麻姑山碑廊、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百骏图碑廊、世界环保碑林、百泉碑廊、

31、中国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