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战国中期,齐国与魏国旗鼓相当,相互争霸苗头已逐渐显露。齐威王连挫魏惠王而称霸关东,这与军师孙膑和将军田忌的赫赫战功是分不开的。司马迁评论说:“齐威王、齐宜王用孙子、田忌之徒,使诸侯东面朝齐。”可见孙膑与田忌在战国军事史上是蝉联而出的两位重要人物。然而,孙膑已在历史上作为杰出的军事家而闻名,但田忌却鲜为人知。田忌,是齐国的公室贵族,约生于公元前380年。战国时期,各国重武,故田忌自幼习武练功,早早步入军营。约在25岁时晋升为齐国将军。当时齐、魏关系紧张,交往很少,但都想以各种手段侦探对方的实力。

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公元前353年,魏国伐赵,围攻赵都邯郸。赵成侯向齐求救。齐威王果然派田忌领兵进攻魏国襄陵,初战告捷,使魏陷于两面作战的境地。这年10月,魏将庞润加紧进攻邯郸,终于把邯郸城攻破。赵成侯再次向齐告急求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主力救赵。齐军入赵后,田忌主张直趋邯郸,将都城夺回。军师孙膑根据兵法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战略,不赞成直取邯郸,建议田忌乘魏都大梁空虚之际直捣大梁,迫使庞涓回兵自救,在他率兵回救时,选择有利地势进行袭击。两种救赵方案,都有道理,如按田忌主张,直趋邯郸,好像忠实地执行了救赵使命,但魏军处于以逸待劳之势,居主动地位,齐军长途跋涉,处居被动,这种形势有利于魏,而于齐不利。

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按当时双方兵力相比,齐军不但救不了邯郸,而且要遭受巨大损失。如按孙膑之计,似乎有违王命,但它可调虎离山,迫使魏军不得不回兵自救,这就使魏军变主动为被动,而齐军则变被动为主动,形势有利于齐。将军、军师分析了各自方案的利弊,田忌丝毫不怀个人偏见。从战争前途着想,坚决放弃自己的主张,采用军师的作战方案,结果取得大胜。为了实现“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案,孙膑“居辐车中,坐为计谋”,田忌则亲临前线调兵遗将。他先派少量兵力攻打平陵,使齐军在魏军的前后夹击下弃城溃逃,造成齐军软弱无能的错觉。

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然后,派遣齐军轻车直取大梁。魏惠王见齐军兵临城下,急令庞涓回救大梁。田忌又把围大梁的齐军故意分散,让庞涓感到齐军兵力单薄,诱使他抛弃缩重,昼夜兼程南归解大梁之围。孙膑和田忌指挥齐军在桂陵设伏袭击,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魏军。这种“围魏救赵”的策略,是战争史上的新发展。桂陵之战,齐军以少击溃优势之敌,表现了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显示了田忌是一位善于实干的将领,因为最好的计谋没有巧妙的配合,是难以成功的。孙膑善于谋,田忌长于行,两相配合,获得成功。

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齐国将军田忌,是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有许多将领所不及的长处:善于发现人才,并能忠实地推荐给齐王,让孙膑为齐国充分贡献他的才能。在剧烈兼并的战国时代,有才者要发挥其才能也是不容易的。庞润为了私占孙膑的军事研究成果,不顾同窗友情,残酷地毁掉孙膑的膝盖骨。田忌却不然,他不仅不嫉才,不害才,更不想埋没人才。按田忌的权势,可把孙膑变为他的幕僚,做他私人的智囊,给他出谋划策,扬名获利,但他没有这样做,足见其品德高尚。

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桂陵之战中,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在围魏救赵中,两人意见不一,田忌完全可以决断一切。但他丝毫不怀个人偏见,他认为军师所谋方案比自己有远见,便坚决抛弃自己所想,采纳了军师的谋划。在军事专权时代,田忌能择其善而从之,可算是不可多得的长处。

战国将军田忌,善于采纳正确意见,向别人学习,不计个人的得失

善于顾全大局,不闹分裂。他与相国邹忌不睦,邹忌多方给他刁难,而且暗藏杀机。但作为有将兵之权的田忌,没有以武力给相国以打击,“而是处处委曲求全,以顾国家大局。马陵之战中,邹忌有意压制田忌,不给他主将之权。然而田忌并未因此而闹军事独立,而且积极地与田盼、孙膑配合。田忌能忍辱负重,不计名望地位,以能者为师,甘居人下,这在战国上层军事人物中也是难以做到的。及至后来邹忌要对他下毒手,田忌被迫逃楚。田忌在楚国得势,以及被召回齐后,也没有因地位的变化而对邻忌报复,可见他心地光明正大、气度容人,确有大将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