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藝術發展計劃》

新加坡《藝術發展計劃》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

為全面推進《文藝復興城市3.0》的實施,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發布了《藝術發展計劃》,以配合《文藝復興城市3.0》在藝術領域的發展。《藝術發展計劃》僅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發揮作用[1],國家藝術理事會每年撥款1609萬美元用於新加坡藝術產業的發展,實現《藝術發展計劃》的願景,即成功打造“獨一無二的全球藝術之都”

戰略一:促進藝術作品的內容創新和發行

考慮到內容創作的重要性,國家藝術理事會成立之後,在《文藝復興城市1.0》和《文藝復興城市2.0》實施階段,均專項撥款用於推動藝術作品內容的創新。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藝術理事會通過以下措施,強調藝術作品的精彩程度和創新程度:

提升作品的精彩程度和創新性:在前兩輪計劃中,國家藝術理事會每年均向藝術家、藝術團體和藝術商業提供超千萬美元的金融支持,大部分被用於藝術作品的製作和發行。在《文藝復興城市3.0》實施後,國家藝術理事會計劃提高對藝術領域金融支持的額度。與此同時,為了打造一個高品質藝術作品的營銷渠道,國家藝術理事會設立了

“藝術創作基金”,為作品的孵化提供資金支持,幫助新加坡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創作出質量上乘的新作品。

進一步利用多元文化:意識到發展和保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國家藝術理事會推出了“傳統藝術計劃”,擬通過該計劃提升傳統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職業技巧,保證新加坡傳統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在藝術生態體系中培養一群有潛力的從業人員:2000年起,國家藝術理事會實施了“主要資助計劃”,據此計劃,一些有藝術追求、充滿敬業精神的非營利性的藝術公司將得到一年或兩年的資金支持。

同時,國家藝術理事會將在中介(藝術經理、經理人、製作商)、發行和支撐產業(藝術物流、藝術融資),輔助藝術市場發展,形成區域性藝術市場;審核影響新加坡商業藝術發展及藝術市場的稅收和監管政策;為有質量的藝術作品搭建展示平臺。

戰略二:提升新加坡的國際化程度,打造無國界藝術

新加坡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亞洲文化藝術通向世界的窗口,國家藝術理事會擬通過實施以下三大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促進國際展示與交流:國家藝術理事會發放“國際發展補助金”,使藝術家們和藝術團體有機會參加60多個國際活動;在一些主要的藝術市場,國家藝術理事會組織了大量的新加坡展示活動,使新加坡的藝術人才、專家和藝術作品吸引到國際發行商的注意力;為保持與國際藝術市場的同步,國家藝術理事會開發了“文化輸出計劃”,對新加坡作品進行謹慎布展、精選優質作品進行海外巡展、與國外機構合作將新加坡作品展示給國外觀眾。

強化新加坡作為藝術目的地的形象:推廣“新加坡季”是新加坡的一大創新做法,該計劃作為新加坡的一大文化外交手段,旨在提高新加坡作為一個創意城市的意識,並促進新加坡的文化、政治和經濟利益。2005年和2007年,“新加坡季”分別走進了倫敦、北京和上海,紐約是其下一個目標城市。

在同行中建立緊密的聯繫:為了能夠滲透到全球文化機構的網絡中,新加坡積極參與各種文化交流計劃和國際藝術機構。事實上,新加坡已經加入的機構包括,國際藝術理事會及文化機構聯合會、國際表演藝術協會以及亞洲藝術節協會,這些身份有助於新加坡進一步擴大其在國際藝術領域的全球影響力。為進一步引起國際社會對新加坡藝術發展的關注,國家藝術理事會還出版有刊物,主要刊登關於新加坡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信息,並分發給一些主要的國際藝術活動,如澳大利亞表演藝術市場、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市場以及法蘭克福書展。

戰略三:培養人才,提升能力

國家藝術理事會的能力發展框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人才的發現:各類國家藝術比賽是新加坡發現人才的一個重要平臺,國家藝術理事會定期舉行各類比賽,如,全國中印音樂比賽、金筆獎以及全國藝術展覽,鎖定有才華的青年音樂家、作家和藝術家。

“青年人才計劃”也是發現人才的一大途徑。

人才的培養:新加坡的能力改善途徑包括培訓補助金、獎學金和助學金以及專業藝術培訓。國家藝術理事會每年向培訓補助金、獎學金和助學金投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資金。同時,“培養特殊人才計劃”為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們在新加坡舉辦一系列的大師班、培訓課程、導師計劃和獎學金,促進交流及專業藝術能力發展,並使藝術人才獲得參與海外獎學金及其他能力發展計劃的機會。國家藝術理事會通過“定製能力發展措施”,以彌補在傳統藝術領域缺乏引導文化傳承及提升從業人員技能方面的能力不足;並通過“海外居住和培訓計劃”來拓寬傳統藝術從業人員的發展前景。

職業能力的提升:國家藝術理事會、新聞通訊及藝術部與勞動力發展局共同開發了“創意產業勞動力技能職業資格系統框架”

,該框架覆蓋創意產業的技能標準發展、評估和課程,有力地提升了創意產業的就業前景,尤其是藝術教育、技能和商業能力領域;此框架亦惠及藝術領域的自由職業者。

人才的認可:在新加坡,藝術人才一般通過獲得全國大獎或國際大獎,贏得社會的認可。如,文化獎章、青年藝術家獎。

戰略四:開發藝術資源和信息資源

在藝術資源方面,由於新加坡土地匱乏且土地租金連年上漲,致使許多藝術家難以承受。為此,1985年國家藝術理事會引入了“藝術之家計劃”,為藝術家和藝術團體提供工作場地用於辦公、行政、排練及表演場地。接下來,“藝術之家計劃”將重新調整以激發其租戶之間的創意協調作用,形成方便租戶之間互動和交流,並支持整個產業鏈上不同藝術團體的各類藝術活動,最終成為新加坡的藝術高地。倫敦Acme工作室[2]被認為是改進後的“藝術之家計劃”的最佳典範。“藝術之家計劃”還將被延伸到整個藝術生態體系中的其他從業人員,包括私人中介(藝術諮詢、商業美術館和藝術家管理公司)和相關支持產業(藝術儲存和物流經紀)。國家藝術理事會通過讓創意產業鏈上的不同從業人員混合使用或合作使用相關場地,從而更有效地解決整個產業鏈的空間需求。與此同時,國家藝術理事會還將為“藝術之家計劃”探索新的運營模式,確保新的空間能夠自負盈虧,從而今後場地的改造和擴大將不必過度依賴公共資源。

戰略五:積極參與的社區

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公佈了一項“全民藝術的社區計劃”,鼓勵新加坡人深入參與藝術文化活動,並藉此培養民眾對國家及地方文化的認同,將新加坡提升為國際藝術重鎮。此計劃分“藝術到達”(ArtReach)和“藝術鏈接”(ArtLink)兩大項目。

ArtReach希望使有藝術活動參與經驗的群眾對此有更深刻的瞭解。2006年起,人民協會、社區發展理事會和國家藝術理事會在各個社區開展特色各異的“地區藝術節”;國家藝術理事會近幾年來全力在各地開展各種藝術活動,使藝術活動無處不在,方便民眾參與;與此同時,國家藝術理事會還開展了“藝術社區巡展活動”,將更多的藝術表演和展覽活動帶給不同的受眾群體;為了鼓勵社區群眾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國家藝術理事會還設立了“社區參與補助金”

ArtLink針對社會特定群眾人口進行,如老年族群、病人及年輕族群等。

“銀髮藝術計劃”旨在幫助那些錯過機會或者無法從事藝術追求的老年群體繼續他們的藝術之夢;因看到藝術在病人、醫生以及醫患關係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國家藝術理事會與新加坡中央醫院、陳篤生醫院合作推出了“健康藝術活動”,活躍醫院環境使病人、醫護人員以及訪客有舒適感;為了讓年輕人在校外或者離開學校後依然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國家藝術理事會引入了“青年藝術參與活動計劃”,與青年組織合作為有創造力的青年人才開發一系列的專項藝術項目。

戰略六:充滿激情的孩子,活力四射的青年

保持孩子們和年輕人從事藝術活的興趣和動力,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合作,國家藝術理事會採取了以下三大策略:

保證教學項目的質量,促進個性化服務:國家藝術理事會制定了“藝術短期合作計劃”[3],進一步促進個性化服務。根據該計劃,藝術家可以直接與學校合作,制定出符合該校特色的獨一無二的藝術教學項目,這種做法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跨度和互動性來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和參與度。

將藝術教育延伸到學前教育:根據美國研究,孩子們早期的藝術經歷會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產生影響,在新加坡亦有越來越多的人贊同此觀點。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受益於早期藝術經歷,國家藝術理事會制定了“與藝術共同成長計劃”,旨在幫助學前教育機構為學前兒童定製有質量的藝術計劃。

加強藝術家和學校的能力培養:作為“藝術短期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國家藝術理事會在學校和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之間開展可持續發展的夥伴關係,尤其是,舉辦一些培訓工作室和研討會等來幫助學校獲得關於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的相關知識,並有針對性地提升藝術家的相關教學技能和技巧。

戰略七:加大對藝術的宣傳力度

為了繼續遵循藝術給生活帶來的良性循環,國家藝術理事會採取了一項三管齊下的藝術宣傳策略:

加大研究力度:在《文藝復興城市1.0》和《文藝復興城市2.0》階段,為鼓勵學習與藝術相關的問題而設立了

“研究與發展補助金”。為使《文藝復興城市3.0》計劃更好地發揮作用,國家藝術理事會設立了“藝術研究機構”,定期發佈相關文化統計數據。同時,國家藝術理事會還將與更多的非政府智庫、學術機構以及統計組織合作,進一步鼓勵聚焦藝術與文化的研究項目。

促進“藝術友好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為了幫助藝術發行商推廣藝術產品,國家藝術理事會設立了“全國宣傳平臺”,旨在為新加坡的藝術團體和機構提供免費的永久性宣傳和推廣,在該計劃下,有兩種宣傳渠道,即戶外橫幅及印刷品。

國家藝術理事會還將積極審議其他國家實施的與藝術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分析他們是否符合本地藝術產業的發展需要;並將利用海外機構和智庫的研究,分析在《文藝復興城市3.0》框架下,需優先發展的領域需要實施哪些新的措施和方案。

培養藝術宣傳:國家藝術理事會與新聞通訊及藝術部合作開發了一些新計劃旨在提升新加坡的文化慈善事業,包括完善現有獲得認可的措施,如“藝術贊助人獎”;發展贊助中介類機構並組織各類研討會以提升藝術營銷能力。

[1] 編譯者注:《文藝復興城市3.0》的實施期限為2008年至2015年,但《藝術發展計劃》的實施期限卻被限定在2008年至2012年。

[2] 倫敦Acme工作室為來自澳大利亞、德國、瑞典以及瑞士的六個不同的文化機構提供價格合理的工作及生活場地。Acme工作室提供的場地包括374個工作室、8個生活單位以及2個由公共資助的倫敦的畫廊——馬特畫廊和The Showroom。Acme工作室在倫敦東部支持了超過5000名藝術家,其中7人還獲得了泰特美術館著名的特納獎。

[3] 2005年,根據“藝術短期合作計劃”,宏茂橋中學實施了一個名為“綜合藝術項目”的課程項目,為期三年。舞臺劇教育者和表演家諾麗娜·穆罕默德為該校近700名學生開設了舞臺劇培訓課程,併為該校一年級和二年級編寫的舞臺劇教學大綱。該項目最終使老師們知道了如何進行戲劇教學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