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寫的十翼是否偏離易經本質?

了凡小哥


現在看易經肯定是周易古經與十翼一起看,禮記說古時有三易其中之一叫周易,這個古時是禮記作者的古時非今人的古時,所以周易成書不會晚於西周初,距禮記成書的春秋晚年有5、6百年,所以禮記稱周易古經為古時作品。而易經則是周易古經與十翼不可分割的共同體,相信題主是問孔子及其後人門生所作的十翼是否與周易古經相逆?肯定告訴你是不相逆的。



易經的卦辭與爻辭就是周易古經部分,其餘皆為易傳十翼的範疇。舉例如乾卦卦辭:元亨利貞。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這裡我們很容易看到,象辭是起到觸釋卦辭的作用的。周易的卦辭與爻辭即古經部分全是占筮的斷語,因為周易古經原本就是一本上古的占筮書,是徹底的象數範疇。而十翼就好比一個樞紐,將古經的象數跟人文哲思,貫通起來,十翼既講象數亦講哲思,其實其才是我們現時所見易經的真正核心部分。


十翼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孔子與其後人門生的編著成果,當然由於孔子是儒家老大所以稱十翼為他所作也未尚不可。如果沒有十翼,古周易就只是本占筮的書而已,而且就算於象數範疇,雖然古經卦、爻辭與其解釋卦、爻辭的象辭通常都是吉凶禍福相對應的,但是卻也有不對應的時侯,比如需卦之第四個爻的占斷爻辭是:需於血,出自穴。白話是在血泊中等待逃難的人,其是從陷穴(井)中爬出來的。這個一看便知是個兇卦象了。然而相應的象辭是:需士血,順以聽也。白話是雖然在血泊中等待,但其只是聽從於君子的安排,還是順暢的。這個明顯是較吉利的卦象。這樣便出現古易占筮斷語與象辭斷語不同步的情況了。


筆者的占筮經驗是,遇上此情況,象辭比卦爻辭更靈驗!所以實踐可以知道,同是象數派範疇的周易古經與十翼之象辭,後者的功幸甚至於可以超越前者了。進一步講哲思,這個就完全是易經十翼所說的了,也是訖今所見易經影響最得力,最大的部分了。也許有人會問學了哲思,哪沒學象數,是不是對學易有所缺失呢?表面是的,但本質卻沒缺失。比如象數易的主要功能是預測,而作為儒家六經之首的易經,大儒對其象數之於哲思是怎麼樣看的?荀子是孔孟之後最卓越的儒家代表,其說:善為易者不佔。白話是隻要學懂易的哲思就算不用占筮也可以預見將來了。在這個上,荀子與東周另一個大智慧者老子看法相同,道德經講,只要順道而行,不但可預見將來且是無往不利的。總來說十翼將商末周初古易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民俗國學堂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傳》就是通常說的十翼。

下面,先解析經與、傳的產生與關係。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歷經數千年創作而成,被譽為群經之首。

一、《周易》的創作與產生

《周易》的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卦畫的產生;卦爻辭的產生;《易傳》的產生。一般認為,伏羲作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卦畫;文王作卦爻辭;孔子作易傳。

據文史專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而《易傳》主要作者是孔子,後又經其弟子補充。即便爻辭確實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將授自父親的爻辭補入《易》。稱卦辭和爻辭均為周文王所作,也不為過。同樣孔子傳《易》於弟子,弟子們將孔子所授之精義補充進《易傳》,補充的內容亦是孔子之言。說《易傳》為孔子所作,亦不為過。

故曰:《周易》歷時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聖(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二、答靳極蒼前輩

靳極蒼前輩註釋的《周易》只有卦畫和卦辭,連爻辭都沒有。更沒有《易傳》部分。因為他認為,《易經》的唯一功用就是占卜。“一根算命的蓍草,怎麼會有高貴的品德與深刻的哲理。”也就是說,靳極蒼前輩認為,易傳脫離了《易經》本意。

下面,鄙人做詳盡解析:

在先秦諸子中,荀子是可與孔子比肩的大方之家。他精通《周易》,但荀子的態度卻是“善為《易》者不佔。”孔子觀點也與荀子相近。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孔荀二子所看重的,是《周易》中德義與哲理。顯然,靳極蒼前輩之論太過片面和狹義。

鄙人就對靳極蒼前輩“一根算命的蓍草,怎麼會有所謂的倫理道德與豐富的哲理”進行解答:

一根算命的蓍草本身是沒有任何哲理的,它僅僅是一節草而已。就如同竹子和水。

竹子本身沒有任何哲理,它僅僅是一種植物。但是先賢們根據竹子的特性,賦予其三層哲理:竹子韌性好——象徵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竹子有節——象徵氣節和節制,所謂物貴有節;竹子中空——象徵著虛懷若谷。【靳極蒼前輩是否認為,對竹子的解讀,脫離了竹子的本意?】

水亦是天地間的一種物質,但是先秦諸子們也根據其的特性,賦予了水豐富的哲理和高貴的品德: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孔子曰:“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而未嘗往也。”(孔子有個習慣,話只說一半,後半句乃蘇軾增益。)

孫子曰:“夫兵形象水:兵無常式,而水無常形。”

荀子曰(借孔子之口):“夫水:主量必平,似法。出入則潔,似教。萬折必東也,似志……似德。……似道。”

同理,《易》原本僅為占卜之書,孔子根據其卦畫和卦爻辭的特性,賦予其德義與哲理:

《坤卦》象徵地,大地包藏萬物而無怨。於是,孔子賦予其高貴的品德——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體現物極必反,事物對立統一規律的,當屬《泰卦》與《否卦》。《泰卦》乃大吉之卦,而上六泰極否至;《否卦》乃大凶之卦,而上九否極泰來。

《乾卦·九三》爻辭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孔子賦予了其低調下流,上德不德和厚蓄薄發的高尚品德——“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如上所言,竹與水皆為天地一物,《易》本作占卜之用。但先賢根據其特性,賦予了它們高貴的品德和豐富的哲理。

《易》原為占卜之書,自孔子為其作傳後,使其成為蘊涵德義和哲理的儒家經典。

若個別人認為,十翼脫離了《易經》本意。就等於說先賢們對水的解讀——萬折必東也,似志。脫離了水的本質。鄙人對這類純粹的唯物主義者,也無可奈何。





楊朱學派


眾說紛紜的觀點,反映了當今社會人們對《易經》的熱衷,也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可。

本人認為,不是《周易》包含《易經》和《十翼》,恰恰相反,是《易經》包含了《周易》和《十翼》。

《易經》的內容非常寬泛,體系十分弘大,除了周文王拘而推演的《周易》,還有《連山易》、《歸藏易》等等。

對《易經》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著重點。有的偏重於易象的研究,有的偏重於易數的研究,還有偏重於易理的研究,等等,不一而足。

孔子五十歲後,在知天命的年齡研究《易經》,他著重於易理的研究,著重於哲學思考。因此,孔子作《十翼》,實際上是他研究《周易》的十點心得體會。其實,叫《十翼》也好,叫《繫辭傳》也好,都是同一個作品。本人傾向於將《十翼》叫《繫辭傳》更為貼切。

由此可見,孔子作的《十翼》,並沒有偏離《易經》的本質,恰恰是通過孔子作的《十翼》,將《周易》的本質闡述得更加明白通曉,使《周易》流傳至今。

這裡,摘錄幾句孔子《十翼》(《繫辭傳》)中的內容,就可以作為結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一夫82


周易包括了易經與易傳兩部分,易經是古人所作、流傳下來的內容;易傳是孔子等人所作、是他們研究、解釋易經的內容。這個題目“孔子寫的十翼是否偏離易經本質?”使用了“偏離易經本質”一詞,這就引發出什麼是正宗、正確的本質問題。

迄今為止,對於易經的本質從來就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研究易經的人們分成不同的派別,各有各的觀點;應用易經的人們更是五花八門,甚至出現很多旁門左道。現在對於易經的認識是什麼人都可以解釋易經,可又什麼人都解釋不清,也就是對於易經的本質認識現在是發散的、混亂的、沒有定論也沒有統一的。

因為沒有定論也沒有統一所以也就沒有偏離的問題,孔子等人的十翼只是眾多研究中的一家之言,因為孔子被尊為聖人,因此他及他的弟子所著的內容得到格外的重視,也因為這些內容確實有過人之處,所以十翼得到推崇與流傳。

孔子是研究《易經》的大家,但大家不一定就等於完美,他在十翼中詮釋的一些內容並沒有悟透易經的精髓,比如卦序,易經中流傳的卦序存在錯誤,他沒有指出這個錯誤,更沒有糾正這個錯誤,而是繼承了這個錯誤;他沒有從理論上、規律上、數學上、邏輯上解釋易經,他沒有觸及易經整體的本質。應該說,他在局部的、部分的詮釋中是有許多經典論述的,這是它得到推崇與流傳的原因,但在對易經整體的規律、邏輯、週期等內容的闡釋中,在對易經本質的論述中卻是差強人意的,是沒有論述清楚的,對認識易經的整體本質與結構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這就是人們推崇十翼,但現在仍然對易經的本質認識不清的原因;現在的人們還在各抒己見的解釋易經,還在眾說紛紜的討論易經的本質,就是人們對十翼的不認可,就是它沒有全面、正確揭示易經本質的最好證明。



本人對易經的本質有自己的看法,現在發佈在這裡供大家研判:

易經首先是科學書,其次是哲學書,最後是占卜書。

科學書是說,易經首先應用的是數學的基礎,它是二進制的表示形式,八個單卦是八個數字,每一重卦是一個數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卦數字,並且他們滿足二進制的運算規則,是標註的二進制體系。

然後是易經揭示了事物運動的週期與規律,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個循環的事物運動週期,在其中還表示出不同的事物運動階段,這樣的週期與階段還可以用立體的形式表示,構成易經的三維詮釋方式。

最後,在上述基礎之上,可以總結出易經的核心規律,即01537624的運動規律,這是一個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由這個規律構成易經的主體結構,構成易經的邏輯關係,構成易經更高可靠性的依據。這個規律掌握與規定著所有的事物運動,是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無形的巨大力量。

哲學書是說,易經闡釋了眾多的人生哲理,有人從易經中總結出四個定律、八個規律、25個天規等,最多的是64個準則。事實上,在對易經進行全面的理解與透析之後,可以將每一爻精煉為一條哲理,64卦就有384個以上的哲理,這些哲理是指導人們行為與思維的準則,有了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運動的規律,可以明辨前進的方向與方法,可以徹悟人生的真諦,並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經、更廣泛的宣揚易經,更尊崇易經的價值。

占卜書是說,有了上面科學書、哲學書的基礎,想將此書與事物運動分開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運動週期與規律的基礎,有了哲學的思想與方法,通過易經對事物運動進行有效的預測成為了可能,並且預測也具有了科學的依據,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經也是一本占卜書。這裡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經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擺脫的功能,這時要注意有些人將它功利化,虛幻化甚至罪惡化,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上述論述涉及一些相關內容,本人在今日頭條上發佈著《易經新論》的連載,裡面有具體、詳細的闡釋,希望有識之士指教或者商榷。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周易》中的十翼至少絕大部分不是孔子所著,最多《繫辭傳上下》和《雜卦傳》屬於孔子!

大家都知道《周易》包含《易經》和《易傳》,《易傳》共十篇文章也稱“十翼”。《周易》書名一詞的由來,最早見於《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莊公二十二年,是公元前672年。孔子則生於前552年,相差120年。也就是說,《易傳》或十翼出現120年後才有的孔子!

根據《左傳.襄公九年》的記載,穆姜被打入冷宮後與太史的一段對話。太史勸穆姜逃走,穆姜就把《乾.文言》頭段“元亨利貞”敘述了一遍。當時穆姜敘說《文言》的時候,孔子還沒有出生,證明《文言》不是孔子首創。至於其它《易傳》是不是孔子所創,也沒有可靠的證據。

如果司馬遷的《史記》可靠的話,倒可證明《易傳》至少絕大部分不是孔子所創。

《史記》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

如果把“序”字作創作或排列次序講的話,“序、彖、象、說卦、文言》,表明孔子對《易》已經貫通。“韋編三絕”表明孔子讀《易》很吃力、沒搞明白。所以反覆翻書簡,以至把牛皮繩都翻斷了三次!

問題來了,一是要麼《史記》中是個病句,邏輯矛盾;二是要麼序、彖、象、說卦、文言都不是孔子所著!在還沒有讀懂《易》的情況下,就寫出了詮釋《易》的《易傳》即“十翼”真是不可想象!筆者認為大抵《繫辭傳》和《雜卦傳》屬於孔子。

總之,《易傳》或稱“十翼”是對《易經》不同角度的解釋和發揮,並沒有偏離經文。


小北斗445


師傅引進門,修行靠自己!聖人與聖人總是心意相通的!《易經》年代久遠,晦澀難懂,若無孔子十翼,常人真的很易因不得其門而入,久而久之,易經恐怕就要被荒廢了!

聖人慈悲為懷,方便為本,時過境遷,聖人因材施教,綱舉目張各有巧妙,所以,對易經與十翼理解不同,不能融會貫通,從本質上體會聖人的用心,以為二者有別是完全可以理能的!

筆者看來,二者文法筆墨佈局迥異,但救世之心無二!兩者都不偏廢,互相參照,學習易經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出門同人,無咎!閉門自暗,無功!











內觀自在外觀世音


問題是個好問題,但是在這裡尋求答案無異於緣木求魚。

簡單的聊幾句。不多說是因為這個時代抄襲者太多,自己所探索許久的東西,會被無恥抄襲者佔有為自己的而且會攻擊原創者。

真正的易經,就是從孔子開始解歪的。

易是什麼?以前的答覆裡我曾經說過,易,就是先民對自然,對宇宙的觀察、白描、總結。是最樸素的唯物主義。

易中沒有什麼陰陽爻,只有九和六,為什麼?因為周文王(及前人)所觀察的對象就是九和六,易就是對六十四個卦象中的六和九的白描和形象比喻。六十四卦又是什麼?六十四卦,就是四維空間的三維展開!

比易晚了八百年的孔子,已經不知道易說的是什麼了,於是,他把陰陽理論套入其中,展開了一番解讀。這一番解讀,無形中暗合了易經的宇宙分形的特點,自然也是正確的。

至於後來的長短劃的陰陽爻,更是附會得越來越遠了。

補充一句,因為分形投射的緣故,易用來占卜,自然是很靈驗的,但占卜只是應用之一,不是原理,不是全部。如同易用來治世、修道、運兵都常正確一樣,都是因為分形投射。

因為知識產權的緣故,今日只是粗淺的聊幾句,以後會有專著,系統闡述中華玄學體系。


詹子問道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易經的本質是什麼。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總源頭。那麼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自古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從中學會了占卜,有人從中學會兵法,有人從中領悟到了神妙的道理……

但,總結起來,可以這樣說:

易經是一本總結天道運行規律,從而指導人事實踐的書。

總結天道運行的規律,是它所依賴的根本;指導人事實踐,是它存在的意義。

如果沒有讓人信服的道理在,人們不會相信他;如果不能給人進行指導,那麼也沒有什麼用。

所以易經必定是一本值得信服,又可以應用的實用的書。

那麼孔子做的十翼是否偏離了易經的本質?

(十翼並非孔子所做)。十翼是從某一個角度對易經的解釋,它有著一套固定的方法,比如乘承比應,比如當位中正,等等。這樣的解釋是偏重於義理的。

也就是易經象數理佔,中的理。從其對易經本源的認識上說,是沒有抓到易經的本質。因為十翼並沒有揭示出更深層的規律。

但從其對人的幫助上看,義理指導了人事實踐,是有其意義的。


文人小哥


孔子作《易傳》,也叫《十翼》,不能認為是“偏離”了《易經》本質,相反,他對後來人們認識《易經》原意,能夠讀懂這部“天書”,並從哲學和政治倫理等方面提升和擴大《易經》的價值,指導人們在更高的意識和思考水平上利用《易經》進行思考、決策、認識事物,做出了巨大貢獻。《十翼》使《易經》由占卜書,成為了哲學書,對《易經》流傳,並位列“群經之首”,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裡要說明的是,《十翼》不是孔子一人著作。嚴格來說,《十翼》實際上是孔子的弟子編纂的,它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由彙編了前人關於哲學問題的思考和成果,特別是解釋《易經》的著作和成果。這些著作不光是儒家的,也包括大量道家和其他諸家的成果,把這一部分叫做“百家之源”,一點都不過分。孔子應該在整理、傳授這些成果方面下了相當的功夫。

另一方面是孔子解釋《易經》及其卦爻辭的內容。在《十翼》中,前面寫有“子曰”的部分,是最無可否認的內容。象《十翼》這樣的作品,還包括1973年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六篇《易傳》(其中《繫辭》大部分與今本相同)。這六篇《易傳》連同一起出土的帛書《易經》,是目前可見的最早的流傳版本,十分可貴,幫助解決了許多過去語焉不詳的問題。

《十翼》這兩種內容,都對解釋經文和發展《易經》價值具有重大的意義。可以想象,沒有《十翼》幫助,《易經》還可能不會流傳至今。當時的《易》書有多種,不是都堙沒無聞了嗎。

順帶說一下,現在通行本的《易經》和《易傳》,也是孔子通過他的弟子傳承下來的。孔子不光有韋編三絕的讀易經歷,也有講學不倦的傳播過程。

《十翼》的功績,首先是提供了對《易經》最早最系統的解釋,使後來者理解《易經》成為可能。今天我們看《易經》,首先還是要參考《易傳》的解釋,它畢竟是最早的解易資料。《易經》原文極其簡略,往往無法確定到底是說好還是不好,更談不上說明為什麼了。《十翼》雖然不能說得處處清晰,但提供的解釋,多數情況下,還是符合或靠近《易經》本意的,為後來者研究原意提供了線索。

孔子傳《十翼》,並不排斥占卜,今天用《易經》可以占卜,還要依靠《易傳》提供的原理和方法。《易經》本來是占卜之書。在《左傳》、《國語》裡就記錄了用《易》進行占卜的22條記錄。甚至在《孔子家語》裡還記載了孔子自己的占卜事例。孔子對待《易經》的態度是很開放的,自己在《論語》裡提倡“不佔而已矣”,在解釋《易經》方面,孔子也有不同於原意的發揮,但可貴的是,他也保留了大量以象解易的方法和資料,整理了占卜的方法和原理,提供了大量對理解原意有幫助的解說。在《十翼》中,系統保留了《易經》的占卜功能。

但《易經》的特色,在於哲理性很強,已經包含有用哲理解釋占卜事項的因素和傾向,人們在用《易》占卜的實際應用中也有體現。比如,《左傳》記載的,魯穆姜參與魯國內亂,被兒子魯成公幽禁東宮時,對自己佔得《隨卦》的解釋,就是純用義理推理,沒有采納卦辭和佔象的解釋。其它佔例也有明顯的義理分析。占卜是粗淺層面的隨意性解釋,往往一人一解,很難有確定性,真是存乎其人。哲學則不同,通過道理和規律來思考,靠人自己拿主意,可靠性、主動性、可操作性要高得多。占卜的衰落或者退而居其次,《易經》運用向義理方向發展,是認識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些事例說明,當時對《易》的運用,正處於占卜解易向義理解易的過渡時期,孔子正是因此而好“易”,從而研究《易經》和相關資料,並完成了這個過渡。《十翼》就是這種進步的集大成之作。

《十翼》的《繫辭上》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可以欣賞文辭,可以觀察變化,可以模擬易象做東西,(可以探索哲理,可以用象數思考,)可以占卜,這些多功能並行,用《易經》的人們能各取所需,全賴孔子當年的苦心整理和傳承,使解釋《易經》的著作,各項功能互相兼容,保持了多樣性。孔子沒想故意曲解《易經》為自己所用,而是尊重原著的情況下做了發揮和延展。這項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不應求全責備,更不應把孔子的努力當做倒退。

孔子很有預見性,彷彿就是針對我們今天有些朋友對待孔子《十翼》的不屑態度一樣,孔子為預防在後世遭到質疑,帛書《要》篇記載了孔子這樣的話:“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並且力辯他“好易”“與史巫同途而殊歸”。可見他發明《易經》的意義,不是否定占卜,而是幫助人們從哲理的高度去認識和決策,這基本符合《十翼》解易的實際情況。儘管他不免也有些心虛,畢竟人言可畏,自己做了夫子自道,幸運是,他的功績還是得到了後世的高度認可。

幫助人們從用占卜決策提高到用哲理性思考來決策,是人的認識能力的一次飛躍。占卜孕育了哲學,《易經》從卦畫、結構、卦序、卦爻辭,都包含深刻的哲理,已經和一般占卜書拉開了距離,是一部包含哲理的占卜書。孔子和先賢通過《十翼》等《易傳》,構建了比較成體系的哲學認識和思考方法,開啟了一個新的認識時代。

儘管《十翼》在具體卦爻辭解釋方面,和可以考證出來的《易經》原意有區別,但總體上它還是為了深度開發《易經》的內涵,把《易經》中樸素的哲學素材和因素發展到成體系的高度。這種努力,創造了先秦時期中國哲學思想的高峰,為此後的哲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中國哲學思想繼續發展的主脈絡。對於《易經》和《十翼》以及帛書《易傳》,應當相互區分和補充,而不應相互否定和排斥。


熱帶雨林的午後


第一,《十翼》並非孔子所寫(包括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他的後學弟子們記載的),至少也不是全部由他所寫。從內容分析,從大傳、小傳、大象、小象等來看,應該是孔子之前和孔子之後寫的,比如大象基本上就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而小象基本上就是對卦辭的一個重複解釋,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史記》中說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把《十翼》全部歸功於孔子的說法並不完全可信。原因是司馬遷比孔子晚了400多年,他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了,這樣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孔子“五十而學易”,而《十翼》的辯證思想也與孔子的基本思想並不完全一致,不過孔子應該是認可的,否則也不會感嘆“可以無大過矣”了。孔子可能就如同一個講師,給弟子講解了《易經》,做了一些解釋和發揮,卻沒有寫成講義,而《易傳》最終是由其弟子編纂而成,否則也不會有“子曰”(先生說)這樣的文字。

第三,《十翼》即《易傳》,是對《易經》(《周易》)的解釋,應該說來是從理學上忠實於《易經》的本質的。個人認為《易經》的本質就在於唯變所適,其重要的思想在“大象”中,反映了古人對於天地人變化的應對。

所以,無論作者是誰(當然孔子肯定是有卓越貢獻的),《十翼》(或《易傳》)都忠實地反映了《易經》的本質和思想,因而這才使《周易》成為百經之首,並長久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化和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