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孩子怎样才会主动学习?父母要利用好这3个“需求”和4个方法

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宝贝,可是只有一个时候是例外,那就是监督孩子学习,特别是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父母的心声:“平常是母慈子孝,写作业立刻鸡飞狗跳。”监督孩子学习是对父母身心的严酷考验。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没有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孩子学起来累,父母也跟着受罪。如果从小注意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那么不仅学习效率更高,也会避免很多无谓的争吵,父母也更省心省力。以下3个“需求”和“4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3个“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德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来两组志愿者,让他们都来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一次让两组都正常进行。第二次当第一组回答一道问题,就给他们发奖品。然后让两组都开始休息,第一组志愿者马上就停下了,而第二组没有奖品的却仍然继续回答,乐此不疲。这个实验被称为德西效应。

由此可见,让一个人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原因,不是外界的奖励和督促,而是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且主动去学习,家长要满足孩子内心的三个需求。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1、胜任感

胜任感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对自己感觉良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胜任感,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信心,从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2、自主感

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是一位日本的铃木老师,在课堂中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铃木老师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所以就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来抽签,根据抽签的内容来决定自己这节课要学什么。结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变得十分积极。因为这使孩子们产生了学习的自主感。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3、归属感

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归属感,才能每天坚持去做。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中体验到归属感,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并不需要别人来督促,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个方法

1、不看着孩子写作业

父母之所以要在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是觉得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如果自己再不管,那么孩子就更学不好了。其实这种做法会抹杀掉孩子对于学习的掌控感,认为作业是给父母和老师写的,就会想要应付和不专心。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父母要尝试着大胆放手,摆脱掉这种不健康的督促方式。告诉孩子写作业是检查自己有没有掌握学到的内容,并不是完成任务,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作业数量,给孩子规定时间,如果能保质保量完成的话,就可以到外面玩,或者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2、让孩子自己做规划

让孩子自己来规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最好是在纸上列出清单,当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后,就在后面打上对勾。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产生一种挑战的欲望,并且在一次次完成之后,感受到达成目标的快乐。

对于稍微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功课的难易程度,帮助孩子来列计划,比如前20分钟写容易一点的题目,写完以后给清单后面打钩,然后休息10分钟,再写难一些的题目。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3、父母给予奖励

奖励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方法,但是不恰当的奖励,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功利心,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父母不要使用买东西,甚至给孩子发钱的奖励。奖励可以是陪孩子出去玩,或者一起踢球、做游戏,一次向往的旅行等等。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4、通过正能量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父母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励志的故事书或者名人传记,让孩子在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看到勤奋努力的力量。也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名人通过不断学习走向成功的故事,给孩子内心树立一个榜样。比如马云、姚明等等。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想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父母的威逼利诱是没有用的,关键要激发起孩子内心对于学习的渴望和动力,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让孩子在内心中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

能主动学习的孩子,多半是这3个需求被满足!从此告别陪娃写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