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談卞之琳《斷章》(原創)

戲談卞之琳《斷章》(原創)

戲談卞之琳《斷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大海龜胡適博士嘗試了新詩創作,一首《嘗試》解放了詩詞“桎梏”,長長短短,隨意瀟灑的自由詩應運而生。經許多騷客文人名流推波助瀾,堂而皇之的走上了文學舞臺。“新詩”不僅形式新了,思想也順應了時代,不再只是追求“詩言志”的傳統目標,體現了不同舊詩的審美取向。

新詩產生以來,不泛優秀詩作,如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沙揚娜拉》、北島《回答》、顧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樹》、食指《相信未來》等等。卞之琳的《斷章》就是新詩的翹楚。

戲談卞之琳《斷章》(原創)

這首短詩創作於1935年,當然是一首“失戀之歌”、“單相思之詠”。“文章憎命達”,詩歌更是如此,求之不得,情鬱於中,書寫出來,往往真摯自然,感人心魄。

你遠遠的站在橋頭之上,曲橋風和,碧水鶯語,優雅閒適的看著風景,或許是春光明媚,或許是秋水共長天一色,反正你比風景更美。我呆呆的在遠遠的高樓上就看到了你,不只是有意還是順其自然,我的心我的眼睛就捕捉到了你的倩影婆娑,我的滿腹仰慕,滿心心事你又如何知道?我看著有你的風景,又如何如你看風景一般的平靜?

若果你也是如我這般啟窗遠眺,那時,恰是一彎新月掛在你的窗口,明月知道你面如月,目似星,嫻靜若清風,它又哪有你光彩?它只不過是你的背景罷了。,明月何其幸哉?你呢,你就像這蒼穹中的明月一樣,美麗了我的夢境,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靈動飛揚。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你就是憧憬和嚮往,是明天。

戲談卞之琳《斷章》(原創)

詩人很自然的融會了傳統的意境和西方象徵主義的藝術手法,將那種可遇不可求的人生感慨、無奈,在極短小的詩句表現出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剎那間感悟,咫尺天涯,萬種風情,不得回應的惆悵孤獨寂寞,涉及了“相對性”的哲理命題,無不切合了所有的單相思的煙波愁緒,引起讀者共鳴自然輕而易舉了。

戲談卞之琳《斷章》(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