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這次去福井縣小濱市是去探訪鯖魚文化,小濱註定和美食有關,而我更想探究美食背後的故事,人與美食的故事會很有趣。

在小濱度過了夢幻的一天,只有一天,我竟然對這裡有點著迷,回國已經兩週多了,小濱的街景依然浮現在眼前。從小濱到京都有一條80公里為皇室運送食材的道路叫“鯖街道”,回國後查了一些關於“鯖街道”的資料,對這裡越發地感興趣。

很想給自己計劃一個行程,從鯖街道的起點小濱出發,在滋賀縣高島市內住宿一晚,再通過京都市左京區的久多、花背山口,最終到達京都市上京區的出町商店街,中途會經過不少歷史遺蹟和秀麗風光的山區道路。就像以前運送鯖魚和其他海鮮的“若狹負者”一樣,走完這條全長80公里的“鯖街道”。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連接海與都城的若狹古道文化遺產群“御食國若狹與鯖街道” 被日本文化廳認定為第一號日本遺產。

所謂的御食國就是指在古代將食物獻上到天皇一族的特別地方。此地中世以後也作為海產品的寶庫及交易的中心發展了不停。

小濱不僅是個漁村也是海上交通與陸上交通的連接點。來自日本國內各地及中國大陸的文物皆集聚在小濱之後,經過“鯖街道”被運到當時的日本首都--京都。沿著街道還能感覺到往時的氣氛,繼承下來的祭祀活動,還有人行來往帶來的傳統文化。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小濱位於日本列島中央的日本海一側,是一個與大陸、朝鮮半島以及京都都有很深淵源、保留著130多個寺院的歷史文化都市。追溯歷史,若狹小濱之所以會是海產品據點,是因為暖流與寒流交匯的若狹灣自古就是海鮮的寶庫。

奈良時代以後,海鮮產量豐富的若狹一帶為皇室供奉稱為"御贄"的食物,發揮著作為"御食國"的重要作用。

進入平安時代後,這裡成為海上交通要地,從隔海相望的大陸和朝鮮半島到日本各地流入了小濱大量文化產物,把小濱和首府(京都)連接了起來。 通過"鯖街道"將海產送往京都,從京都傳來的最新文化,給小濱帶來了繁榮。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明通寺三重塔&羽賀寺 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

小濱市內保留了大量平安時代的佛像和鎌倉時代建成的寺院,因此被稱為"文化財產的寶庫"。 包括小濱在內的若狹保留了很多名叫"十一面觀音像"的佛像。 這表明小濱與平安貴族皈依的,名叫天台宗或真言宗的密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此也能看出小濱與京都有著很深的聯繫。

室町時代初期的1408年,作為贈送給足利義滿將軍的禮物、承載著大象和鴕鳥等珍稀動物的"南蠻船"駛入了作為交易基地而不斷髮展起來的小濱。

從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小濱的領主屢屢改變,到了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時代,從幕府老中酒井忠勝入主以來直至幕末,城下町小濱在酒井家的治理下,作為若狹的核心區域繁榮一時。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1955年左右拍攝 牽馬車沿熊川街道前往京都

若狹除了食物原材料,還出產高質量的鹽和醋,這在日本古代是很珍貴的。從那時起,小濱成為奈良和京都海產品供給地之一,在眾多的魚類中,有一種老少皆宜,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很喜歡的魚,這便是鯖魚,中國人稱它為青花魚。運送貨物,往來於小濱與京都之間的勞動者叫“若狹負者”,他們每次每人背10貫重(37.5公斤)的貨物。小濱現在仍然保留著歷史街區,但過去的繁華榮光已逝,留下了很多很多故事。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鯖道路的起點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地上寫著:焼鯖 鯖街道の起點 若狹小浜いづみ町,(idumi町,沒有做中文)。這裡應該是烤鯖魚的元祖地吧?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鯖街道資料館所在的街道就是“鯖街道”的起點,裡面的資料館無人看管,供人參觀,面積也就幾個平方米,我們六個人進去轉不開身,館內展示了很多老照片和畫作記錄當年若狹負者的艱辛。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臨近傍晚,這條街上的大部分商店已經關門,只有幾家賣魚的店還開著門。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在小浜三丁町很多屋前都懸掛著這樣的紅色小玩偶,這不是小人,而是被困住了手腳的小猴子,日文名叫くくり猿,中文譯為“束猿”。猿的日文發音為SARU,與動詞去る(意思為遠離、去除)的讀音相同。在京都東山的八坂庚申堂有很多這樣的祈願娃娃,而且不只是紅色,各種顏色都有。

懸掛束猿有祈求平安、消災解難、家庭圓滿及廣結善緣的美好期許。猴子的四肢代表人的貪婪和慾望,寓意人們要先將自己的貪婪和慾望束縛起來,驅除心中的雜念才能專心實現願望。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御食國若狹食文化館就在海邊,走進文化館前,我們看到日落夕陽的最後一刻。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這是一個可以通過展示和體驗來實際感受與小濱的“食文化”有關的博物館。館內設立廚房工作室可以體驗用若狹的新鮮食材製作菜餚,進行料理研修和禮儀培訓,提高對食的理解,培養接待心儀;在二樓能體驗傳統工藝製作;三樓,基於醫食同源的理念設置了增進健康的溫泉浴設施,溫泉營業到晚上24點。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鯖街道”以現在的距離算約80公里左右。如今,開車也就1個多小時,而當時是由人揹著籮筐行走在深山的小路上,可以想象是多麼艱難。一種說法是,這個距離所需的時間,正好是往在小濱的海邊捕獲到的鯖魚上略加些鹽,然後徹夜運送到京都,到達時味道最好所需要的時間,由此被命名為鯖街道。鯖街道是從若狹運送海鮮至京都的生活之路。不僅是鯖魚,在若狹小濱捕獲的各種海產品也是通過這條路被送往京都的。鯖街道也是與當今的飲食文化相連的道路。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展館裡展出了各種鯖魚料理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能夠品嚐到經過日本海的暖流與寒流洗練、肉緊味美的海鮮也是小濱特有的魅力。一些饕客,會在合適的季節來小濱品嚐雪蟹、若狹牡蠣、若狹比目魚、若狹河豚、竹葉醃製的小鯛魚,當然還少不了鯖魚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來玩個遊戲吧,用擲骰子的方式來個真人版的“鯖道路”,看誰先把鯖魚送到京都。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離開時拍了張典型遊客照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探訪鯖道路的起點,瞭解御食國的傳說

走出文化館天已經黑了,走在幽靜的街道上有些不捨,不想這麼快就離開這裡。

小濱,我還會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