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学者论文“结果不可重复”撤稿

2020年1月30日,《Fibers and Polymers》(2018 IF=1.439)发布撤稿通知,署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学者于2016年12月发表在该刊的一篇论文《Preparation and UV-protective property of PVAc/ZnO and PVAc/TiO2 microcapsules/poly(lactic acid) nanocomposites》撤稿,该论文第一作者Bin Zhang(英译:张彬),通讯作者为Bin Zhang(英译:张彬)。

撤稿原因:涉及结果不可重复(Results Not Reproducible)的问题。

基金支持:文章显示,本研究得到浙江理工大学(111121A4E12326)、浙江省工业纺织材料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11110531271546)的资助。

https://doi.org/10.1007/s12221-020-6679-z

https://doi.org/10.1007/s12221-016-6679-1

撤稿信息 | 浙江理工大学学者论文“结果不可重复”撤稿

撤稿通知显示

“以上来自《Fibers and Polymers》杂志的文章已被所有作者,期刊主编Won Ho Jo和Springer Nature同意撤回。

作者撤回了这篇文章,因为他们无法在后续研究中重现实验结果。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使这项研究无法重现。所有作者都同意这一撤回。”

该文摘要(英译)

“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氧化锌(ZnO)微胶囊和PVAc/二氧化钛(TiO2)微胶囊。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PVAc/ZnO微胶囊和PVAc/TiO2微胶囊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SEM和力学性能测试,评价了PVAc/ZnO微胶囊和PVAc/TiO2微胶囊对聚乳酸(PL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LA、PLA/ZnO复合材料和PLA/TiO2复合材料相比,添加PVAc/ZnO和PVAc/TiO2微胶囊作为紫外光屏蔽剂能显著提高PLA/PVAc/ZnO微胶囊复合材料和PLA/PVAc/TiO2微胶囊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屏蔽性能。由于PVAc/ZnO微胶囊在PLA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其力学性能优于PLA/ZnO复合材料。PLA/PVAc/TiO2微胶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优于纯PLA和PLA/TiO2复合材料。研究表明,PVAc/ZnO和PVAc/TiO2微胶囊在高性能基体树脂和复合材料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学术观察君结语:

结果不可重复与学术造假是容易区分和调查清楚的。

首先,学术造假是有意的,是主观故意的结果。而不可重复只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或未知原因导致结果不能重复。

其次,区分学术造假和结果不可重复不是不可能。只要调查作者的研究记录是否完善,是否与发表结果一致即可。如果发现伪造图像、操纵数据那就是造假行为。

第三,对待学术造假和结果不可重复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个大概来。如果是学术造假,一般负文章主要责任的作者会百般狡辩、抵赖、推卸责任等;而严肃的、负责任的科学家则会在受到指控时,甚至别人没有指控自己也会主动检查,进行重复工作,如果确实如此,就会主动撤稿,并对学界道歉。

学术造假和结果不可重复不能划上等号。

(注:“撤稿观察”-追踪撤稿事件,营造诚信学术环境;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分享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