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吃藥、打針“哇哇”的尷尬。


但是,您有沒有想過?孩子特別害怕打針、吃藥,每次生病打針、吃藥都哭得傷心難受的原因?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驅走內心的恐懼? 老師也會碰到這樣棘手的事情喲。巧辦法來了!

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故事一:閉上眼睛數十下

春季是流感高發的季節,幼兒園也做好各項預防措施。例如教育孩子們注意個人衛生、鍛鍊身體、喝板藍根等。有一天下午的午點是喝板藍根和吃麵包。板藍根有一點點苦味,有一些孩子愛喝,有一些孩子不愛喝。所以,老師要求孩子們一定要喝完板藍根,才可以去拿麵包吃。愛喝的小朋友很快就喝完,吃著香噴噴的麵包了。喝完的小朋友還會鼓勵旁邊的小朋友:“我喝完了,麵包好好吃喲!你快喝吧。”可不愛喝的小朋友,有的坐在座位上發呆;有的捧著碗,嘴巴碰碰碗邊,想喝又喝不下;還有的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旁邊的小朋友吃麵包。

嘟嘟就是不愛喝的一個。

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喝?”

“很苦。”

“不會呀,放了糖的。”

“我不想喝。”

“喝板藍根可以預防感冒的,你喝一點吧,我閉上眼睛數十下,看數到幾你就喝完了。”聽我這麼說,她馬上端起碗,喝了起來。當我數到6時,她就喝完了。我表揚了她,她高興地去拿麵包吃了。


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人抓住了孩子的天性,把要求變成遊戲時,教育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故事二:數蝴蝶

對醫生的恐懼,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同樣存在的。特別是醫生幫孩子體檢時,要給孩子扎手指,孩子們更加害怕了。

每一個學期,婦幼保健院的醫生都會來幼兒園為孩子們進行體檢。每一次,都會引起一些“騷動”:有的孩子們害怕得哭;有的孩子會躲在角落裡;有的孩子會站在醫生的身邊觀察流程;有的會遠遠地看著。但是,已經扎過手指的孩子會開心地安慰別的孩子:“不要怕,一點也不疼。”孩子的表現真的是千差萬別。


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早上的體檢是在音樂室扎手指。一到音樂室,鵬鵬和小怡就哭了。而其他孩子還是很鎮靜的,安靜地坐在一旁等候。

心心走到小怡的旁邊說:“小怡,你要勇敢一點。”灝灝馬上就要紮了,他大聲對我說:“老師,如果哭就打兩針,不哭就打一針。”我對他笑笑,向他豎起大拇指。靖靖說:“老師,我不怕,打八針我也不怕。”“你真勇敢!”我向她豎起大拇指。

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東東也很害怕,他在音樂室裡走來走去。我問:“東東,你怕?”“是。”可在我不留意他時,他已經紮了。我急忙走過去,看他怎麼樣了?噢,沒有哭,我笑眯眯地問:“東東,痛不痛?你不怕痛了?”“痛!很痛!但是我勇敢地忍住了,我不哭。”“真是好樣的!”我用大拇指在他臉上颳了刮。醫生也對我說要表揚他。到小怡了,小怡沒有哭,但還是有點怕。我對她說:“小怡,你不要怕,我抱著你。”我抱著小怡,醫生幫她消毒,她沒有哭,但我感覺得到,她很緊張。我說:“小怡,我們數蝴蝶吧。”她真的乖乖地數起了牆上的蝴蝶,“1、2、3、4……”她數到7時,醫生已經扎完了。她沒有哭,我用的“轉移法”成功了。


巧!兩個方法解決孩子吃藥、打針問題。

今天的扎手指,很多小朋友都很勇敢。扎完後,他們一個個地跟我說:“老師,你看,我沒有哭。”

真的,他們很棒!

順應孩子的本性,抓住孩子的特點,像玩遊戲似的,不知不覺地達到目的,這就是教育“有心而無痕”的地方。當孩子有心理障礙時,大人要做的不是恐嚇,而是疏導。喂孩子吃藥,打針,如果巧妙地利用“代替” “轉移法”的方法解決,化難為易,化苦為甜,簡單!又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