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第一次知道农家乐,大约是在2006年。记得那一年去四川双流出差,那是一个富裕程度令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都咋舌的小镇子。走的最后一天,是对方老板请客。去的是一个农家乐。印象中,那个农家乐几乎是承包了一座山,每一处都能找到乡村生活的影子。那个农家乐即使现在看来,也算得上高大上。那些人为的陈设看似都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存在,却又是精心的设计。那天中午,吃是在野外敞开的饭席,足足有几十桌,牛羊肉不要钱似地烤。最后看见那大腹腆腆的四川老板付帐,那数目令人瞠目。

那时候知道了,农家乐是有钱人的游戏。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后来,不知怎地,农家乐一下子就普及了,随处可见了,消费也变得不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几百块足可以消费一天。稍微一个有点像那么回事的小院子,门前养两只鸡,挂上一个农家乐的牌子,就OK了。人们主要还是去吃饭,吃土菜。于是,农家乐就变成了饭店的代名词。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中国人骨子里对农村的执着,几乎是一种偏执。也许,即便什么也不做,只是站在某个无名的小村落里,眼前是小河边三三两两洗衣的妇人,背后几间错落有致瓦房就是她们的天然背景。有人端碗嘻笑,有人坐在别人家门前歇脚闲谈,长长的小河两边绿树成萌,不时有几声狗叫,鸡们迈着优雅的步伐踱来踱去,天色暗下来,很容易就听见了蛙声和蝉鸣,那是一种独特的静谧,因为无法解释的安全感带来的静谧。那一刻,心安静了。

在马不停蹄的生活中,大约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乡村情结:老了,一定要回去,回到农村去,回到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中去。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农家乐大约就是这种情怀的产物。不过我们已经很难混成一个真正村民的模样了。当你大摇大摆地走在一个陌生的村落里,这里摸摸,那里坐坐,弄不好哪里窜出来一条狗,就能吓得你半死。定睛一看,心里直犯嘀咕:还以为是小时候家里的那只小黄呢。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折进一条河边,左边一排都是低矮的土房,迟疑中推开一扇门,仿佛是要打开童年的那扇门,里面的那个破土堆的小院子应该还在,竹竿上应该还晾着一排衣服,甚至你梦中的奶奶还坐在院子里,手里正捧着碗呢。结果却出来一位陌生的胖妇,朝你一声棒喝:什么人?这里是人家,不要随便进来!

只得扫兴出门。那一刻你大概会有种身份的恍惚,明明这就是自己活生生的记忆啊,可又有谁能真的回到记忆?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于是这时农家乐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用钱去交换那些人造的过往。模拟出你自己的记忆中的生活,记忆里的鸡鸭鱼虫,记忆里的花草河流,记忆里的厨房,甚至是记忆里的房间和床。

它是,仿佛又不是。

它到底是因为太精致,少了一种粗糙,少了一种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粗糙。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上个周末,去一家农家乐,导航一看,竟在陶辛。陶辛水韵,荷花是出了名的。农庄在拐进的一条小道里,和寻常农家混在一起,要不是这个大门牌,几乎认不出。

进门向门卫处询问。看门的老头子还在睡觉,小房间里放着一张大床,老头子迷迷糊糊披上衣服出来,给我们做向导。他说,这院子是他儿子开的。原来,这位是老板的父亲。还真是原汁原味的农家。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选择这样一家农家乐,挺适合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路程不远,又不用爬山走路,进了院子,就能悠闲呆上一天。

中午吃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土味。鸡和鱼,自己抓自己钓,味道倒是鲜美。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农家乐”?一个原因说透了

不知不觉就在农家乐里消磨了一天。其实如果不对它报太大的希望,不让它承载太多的情感功能,偶尔带着渐渐年迈的父母出来散散心,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偶尔返朴归真一次,哪怕是作假,也能把假作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