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室,潘素也名花有主,为何两人还要拼命在一起

风流倜傥的张伯驹出身贵胄,是袁世凯的表侄,曾与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东北王”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一生有四大爱好,酷爱收藏、喜欢诗词、喜欢戏剧、也喜欢女人,被人们认为是集收藏、书画、诗词、戏剧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张伯驹生于1897年,早年过继给进士出身的伯父张镇芳,9岁即能写诗填词,被人誉为“神童”。

成年后的张伯驹入袁世凯麾下,任职提调参议。不过,张伯驹厌倦军旅生活,因此不顾亲人的劝阻,毅然脱下军装,开启了歌吟畅咏、填词作画的生活。

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室,潘素也名花有主,为何两人还要拼命在一起

(潘素)

潘素,原名白琴、潘妃,1915年生于苏州。潘素同样出身望族,是前清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后代。但其父潘智合是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一生只知道吃喝玩乐,把祖上留下来的偌大家产挥霍一空,搞得家徒四壁。

好在潘素的母亲沈桂香是一个名门之后,不但贤淑聪慧,勤俭持家,而且颇有见地,知书达理。

饶是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沈桂香依然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培养。她省吃俭用地聘请名师,教习7岁的潘素工女红、习音律、学绘画。看着爱女的点滴进步,慈爱的母亲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不过天不佑人,潘素刚13岁时,母亲便撒手人寰。继母王氏见潘素多才多艺,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便狠心地将她买到了风月场所,在上海西藏路汕头路路口“张帜迎客”,从此沦落风尘。

张伯驹比潘素大18岁,两人的人生路形同泾渭,按说不会有交集.那么,张伯驹是如何认识潘素,并由此结下一段旷世奇缘的呢?

1927年,张伯驹出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这实际上是一个闲职,具体事务并不多,只是每年都要到上海分行查两次账,做做样子而已。

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室,潘素也名花有主,为何两人还要拼命在一起

(张伯驹)

1935年,张伯驹又一次来到上海。在这里,他邂逅了风华绝代的潘素。

第一眼看到潘素时,张伯驹就被她仙女般的美貌所打动。潘素站在一株寒梅旁边,合体的旗袍和长长的耳坠映衬出她亭亭玉立的傲人身材,温柔和美貌洒落一地。纹在手臂上的一朵妖艳的花,更是让张伯驹心荡神驰。当潘素朱唇轻启,和着琵琶低吟浅唱时,张伯驹仿佛触电般,不禁浑身颤栗起来。

此时的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室,因元配夫人李氏、二夫人邓氏皆不能生养,无奈之下,张伯驹又娶了三夫人王韵香。但三人似乎都和张伯驹貌合神离,更没有一见倾心的情感。

于是,张伯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即为潘素写了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在这寥寥数语中,张伯驹不但巧妙地把“潘妃”两个字揉进去了,还把潘素比作出塞的昭君,将她的才情和容貌刻画得入木三分。

同样,张伯驹在潘素眼里,也是玉树临风,英俊挺拔。尤其是他那幅饱含才情的对联,一下就博得了潘素的芳心。

此时的张伯驹38岁,而潘素不过才20岁。

横亘在两人之间的远不止年龄。张伯驹不仅已有三房太太,潘素其实也是早就名花有主。她被一个名叫臧卓的国军中将看上,两人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室,潘素也名花有主,为何两人还要拼命在一起

(旧上海街貌)

在这种情况下,臧卓又怎肯轻易放弃?张伯驹该何去何从呢?

已经有所察觉的臧卓,果断采取了措施,差人将潘素绑架后,软禁在一处酒店里。纵使潘素苦口婆心劝说臧卓,她已心属张伯驹,求他成人之美。但臧卓乃是一个霸道之人,又倚仗自己是国军高官,根本不听劝告,更没把张伯驹放在眼里。

难道就这样看着心爱的人离去?

张伯驹在朋友的帮助下,上演了一出新版的“英雄救美”传奇。他暗自打听到潘素被软禁的地方,设法买通了臧卓的守卫,潜入酒店,不由分说,扛上哭成泪人儿的潘素,用汽车将她带到了事先租好的别墅里。

第二天,张伯驹便携潘素迅速撤离了上海,从此抱得美人归。

也就在这一年,张伯驹和潘素在苏州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秦晋之好。整个苏州的名胜古迹里,都留下两人缠绵的身影。后来,夫妇俩相继皈依佛门,法师为他们取了慧起、慧素的法号。

张伯驹已有三房妻室,潘素也名花有主,为何两人还要拼命在一起

(张伯驹和潘素)

婚后的两人相亲相爱,张伯驹发现,潘素绘画基础不错,且极具天赋,便延请名师教她作画。朱德甫、孟舒、陶心如和夏仁虎等人,都曾悉心教授潘素作画或学习古文。

在张伯驹的悉心帮助下,潘素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创作的作品超过了千余幅。她的画作《临吴历雪山图》被作为国礼,送给了英国首相。她临摹的《游春图》,也被送给了日本天皇。

这一对神仙眷侣不但志同道合,心意相通,还能在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相互扶持。

1967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张伯驹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被遣送到舒兰农村插队落户。但当地拒收这位已年逾7旬又不会劳作的糟老头子,张伯驹才侥幸回到潘素身边,两人靠朋友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不过,即便在衣食无着的境况下,俩人依然抚琴作画,吟诗填词,坦然自若。

1982年,85岁的张伯驹因患肺炎,救治无效去世。十年后,潘素亦随之而去!而生前,他们将毕生收藏都无偿地捐献给了国家。唯一留下和珍藏的是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