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是“闺蜜”

“mia mia,你在做什么?”,“大美女在干啥呢?”,”臭宝子,我在等你啊,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唱起歌词)”,“大宝子,在忙啥呢?”。这就是我跟女儿日常语音对话的开头语,听起来有点没正调、不严肃对吧。其实这是我们母女生活中的常态,我们的对话内容多数时候都没什么营养,无外呼就是日常的吃喝拉撒、服装、心情、八卦、还有每日的工作心得而已。但这几句简单的问候背后却蕴藏了我们在漫长岁月中积淀出来的那份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那份自然而然的惦念、默契以及平等。有一天在聊完天后,女儿忽然说“妈妈我发现咱俩聊天的形式和内容都不象母女,像闺蜜了”,我也恍然大悟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母女(子)的感情危机,尤其是那些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母女(子),感情更是冰火两重天,有的最后都像仇人一样,根本无法沟通。孩子很生气,妈妈也很委曲,不知道毛病到底出在哪,我觉得你还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个阶段缺课了。

我和女儿是“闺蜜”

童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孩子三岁之前,虽然生理脐带已经断开了,可心理脐带并没有断开,这个时期也是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培养的起步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孩子必须呆在父母身边,不能因为工作忙,怕挨累而推给父母,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行为。不但要让孩子在自己身边,还要经常跟孩子沟通交流,不管他(她)能不能听懂都要经常对话,这样既能刺激他的语言功能发育,也有助于智力开发,更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

六岁之前,是智力开发和生活学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很多年轻的父母要么是只养不教,要么就是到六岁才把孩子从父母身边接回来,这时你会发现她(他)身上的很多毛病和习惯都已经养成了,你想修理,可人家跟本就不买账了的,这就为未来的母女(子)关系危机埋下了伏笔,你越管人家越跟你扭着来。你凭什么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事,这六年来你陪伴了吗?你沟通了吗?你付出了吗?你纠正了吗?

我和女儿是“闺蜜”

青春期——理解和疏导是最大的法宝

青春期也是叛逆期,更是一个懵懂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理解是重要的前提,咱们来一下换位思考,你在这个时期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了。不要把孩子的早恋啊,叛逆啊,当作洪水猛兽,它就像我们日常的感冒一样,一个周期过去了就好了,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让这个感冒严重了,出现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做好预防和疏导。

我女儿在青春期来临前,我就首先和她在生理心理方面进行了交流,“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了哪个小男生,一定要跟妈妈说,不要害怕,不要害羞,说明我女儿长大了,是个非常正常的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没有这想法的人是傻子。”她说“嗯,我一定和妈妈说”。当她接到了第一个男生写的条子后,回家就交给了我,我感到很感动,及时的回馈“哇!妈妈太幸福了,这说明我女儿的高中生活不是空白了,还是有人喜欢的啊,妈妈帮你保存起来,如果有一天有可能了,还是可以走到一起的。”她笑着说“妈妈你别逗我了。”

在上高中时,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往沙发上一甩,然后搂着我的脖子,趴到我的肩上,把前脚掌搭到我的脚面上,就这样在客厅里挪来挪去,同时嘴里还自言自语的说“嗯,妈妈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大约过了三五分鈡后,话匣子就打开了,“妈妈,今天我们班级都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我今天上课回答的问题怎样怎样,我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等等”通过她的言语,我能知道她今天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思想苗头,然后该安慰的安慰,该鼓励的鼓励、该建议的建议,该疏导的疏导的,这样就做到零死角。她之所以能和我说她的一切,包括糗事,因为她知道我不会和她发脾气,更不会骂她,而更多的是理解

我和女儿是“闺蜜”

中高考时期——解压是取得好成绩的最佳良方

在从小到大家长和孩子都一路不欠账的情况下,到了中考和高考的关键时期,解压是最佳良方。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的功课没有做足,长大了却要孩子按着你的要求做,还一味的把孩子往前赶,往前逼,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久而久之她(他)会崩溃的,因为人的神经,就像皮筋一样,如果一味的崩着会段的,也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所以,时不时的给孩子个回旋的余地,放松放松,会有更大的前进空间。

中考前的“十一”放假了,我跟女儿说“姑娘,这个假期我们什么作业都不做了,什么书包啊,卷子啊都不用带回家”,她说“妈妈,不行的”,我说我会跟老师沟通。第二天,我给她穿上了漂亮的服装,带上零食,向人少的旅游景点进军了,这一天孩子玩的好开心,一会捉小鱼,一会捉林娃,一会赏红叶,到了晚上我们住在了农家院,晚餐过后又开始了踢键子比赛,真是挥汗如雨,晚上睡的可香了。第二天下午回家的晚上,她说“妈妈,我想去学校把书包和卷取子回来”,我说”好呀!“,这一上午的学习效率是真高啊,一上午就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

高考之前,当给她跳级到高三后,我们娘俩谁也没有主动和对方长谈,她在埋头补人家的一轮复习内容,我除了做好生活服务,就是忙我自己的业务。大约二十天后,她主动和我说”妈妈,咱俩聊聊吧,你知道过去的这二十天我是怎么过的吗?我很痛苦,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啊,除了数学能跟得上,其他科都很吃力,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不过现在妈妈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了,也都接上茬了。”之后跟我说了她各科的复习策略,给她买哪本习题,并都按部就班的超额完成了任务。

每天九点下晚自习后,是我们娘俩最放松的时光,我把她带到学校后面的一个景区,广场上有一棵歪脖树,她徒手爬到树上,就躺在一个较粗的树杈上,吹着晚风,看着星星,我就坐在下面的的台阶上,我们就任思维的翅膀,随意的徜徉、遨游开了,好不惬意。半个小时后回家再学习一个小时就睡觉了。

我和女儿是“闺蜜”

就这样我们娘俩沟通的脚步一直没停歇,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国外(博士),直到今天走上工作岗位走进婚姻。这不才刚刚关上视频,跟我分享了她最近工作的收获,和老公婚姻生活的的幸福,话说到一半,她说“妈妈,我真的很感谢你,帮我决定了现在的工作方向,看来我们的选择太对了。”

这就是我们两“闺蜜”一路走来的沟通历程,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喜怒哀乐。长大后她已成了我,她现在已经是我生活中的开导者和领路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