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瑰宝 秘传“三两三”

# 【清风计划】主题健康周启动,参与征文赢千元大奖#

1、“疮疡三两三”

全方组成列下:

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

(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

(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首风三两三”

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栗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1)煎服法:用水约四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都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分温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2)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试用,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3)注意事项:麻黄必须打碎节,先煎去沫,或去头煎,桂枝必须去皮,不然会有鼻衄的后果。

(4)头痛的原因

头痛、偏头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于骨髓,一般性头痛,其痛不会逾月的。

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歧伯曰:'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问·风论》中所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所沐中风,则为首风。”

(5)法则:袪风逐寒为主。

(6)、方解: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黄散寒,桂枝袪风,更以罂栗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钩平肝风(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东方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剂必愈。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属于风寒入里之头痛,如梅毒蕴结、胃热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跌打三两三”

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啦。

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滇三七0.1g(研冲)

(1)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2)用药的理论依据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就是说,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

(3)治则:通经脉,活气血。因为是急虚,所以着重通气活血;因为是身中,所以着重在解结去瘀。

(4)方解: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未出血者,更为要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如果骨断筋折,就不属于本方范畴了。

(5)论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急虚身中”一段,句读不明,历来注家都解释为“内伤”,不想想在临床上的“内伤急中”是没有不出现真脏脉的,只有坠溺之类的外伤,虽由急虚所引起,但不会出现真脏脉。古人正恐人误会内伤,所以举例“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脉虽不见犹死也。这里要指出的内伤脉象,一息5~6至是决不会死人的。外伤就不同了,血伤之后,应当脉见迟涩,若有数象,证明瘀血入心,舌中必见瘀点,这就是很危险。

“溃疡三两三”

(1)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

(2)处方:赤小豆30g栝蒌根30g浙贝母30g大冰片0.1g。

(3)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未,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二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一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此药用后可保存,使用次数越多,效越大,看来不符合卫生和科学原理,但在实践中确是如此,原理在哪里,仍不可得。

“热痹三两三”: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前0.1g

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按语:我从此方化裁出一个痛风丸,专治痛风。

(2)“安眠三两三”:生地黄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已9g硃砂0.1g(分冲)

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经衰弱症),但硃砂不能多服,6~12付即可。

按语:本方有防己地黄之意,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3)“自汗三两三”:生芪30g生龙牡各15g黑豆30g炒白术9g灯芯0.1g

主治:自汗出。宋老常用此方,惜未将底方保存下来。笔者也常用,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

按语:1964年,在泪罗为了治急性血吸虫病导致顽固性鼻衄,中西医皆束手无策时,我创制了“镇衄三两三”(生地30g,桑叶30g,白茅根30g,党参10g),用于治疗除阳虚以外的各种衄证,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血小板减少)、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特别令我高兴的是,“镇衄三两三”,每服一付,可提高血小板一万,一般七付,衄血可止。若阳虚则用甘草干姜汤(甘草6g,炮干姜15g),五付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中医瑰宝 秘传“三两三”
中医瑰宝 秘传“三两三”
中医瑰宝 秘传“三两三”
中医瑰宝 秘传“三两三”
中医瑰宝 秘传“三两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