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一个大臣,他艰苦卓绝,大器晚成,却因在权力斗争中失势而被杀。他本是乏善可陈的人,却在千年后常常被人写进戏剧作品里。吊诡的是,在后世的戏文里,朱买臣的前妻作为反派主角,抢了戏份。她不仅被赐予了崔氏的名号,而且因为目光短浅、嫌贫爱富,最终被朱买臣马前泼水而羞愤自尽——势利小人朱买臣。倒成了快意恩仇的英雄。戏文就是戏文,真实的历史需要还原,我们不妨看一看《汉书》里的朱买臣。

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二人转《马前泼水》

一、朱买臣超凡的功利心、自信心长期饱受压抑,催生了内心深处强烈的报复欲

朱买臣少年就有凌云壮志,苦读经书,满腹学养。但是,家境贫寒,憔采为生,无以求学,无由交游,阻塞了他上升的途径。在实行征辟察举制的西汉时期,他的才能很难被吴县的县令、会稽的郡守们了解赏识,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于乡里。朱买臣倒是很有耐心、很有定力的,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学习的节奏。他总是一面担着樵柴,一面高吟着古书,走下山来。久而久之,众人都投以嘲弄的目光,他却神态自若。

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朱买臣读书台

他的妻子忍受不了了:几十年忍饥挨饿,夫唱妇随,只为朱买臣学有所成,可现在看起来,那目标是遥遥无期。这一次,她坚决请求买臣放她离去。买臣好言相劝:我命当五十大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很快就能报答你的付出了。妻子的一句话让他寒心:像你这种人,最终也就是饿死在水沟里,有什么富贵?被自己的妻子休掉了,这在朱买臣心中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不想忍受而又必须忍受的耻辱。此后几年中,他独自一人顽强地坚持着,边砍柴边读书,艰难困苦中,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朱买臣把耻辱化作了前进的动力,用功名回复了他人的嘲弄与不屑。可以想象,朱买臣一直隐忍着,将耻辱感与自己的雄心壮志交融在一起,异化成一种深埋心中的可怕的报复欲。功成名就后,他要报复一切有负于自己的人,包括曾与自己风雨相伴几十年的前妻。

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朱公祠,纪念朱买臣的地方。

二、飞黄腾达后,汉武帝的鼓励激发了朱买臣的报复欲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代也需要朱买臣这样的人。朱买臣作为跟差,随同入京汇报财政事务的会稽郡上计吏到了长安。紧接着,他们这批外乡人陷入衣食无着的窘境。谁知,朱买臣因祸得福,结识了同乡严助。后者是汉武帝的红人,把朱买臣推荐给了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听了朱买臣所讲的《春秋》《楚辞》,拍手叫好,认定他是一个儒学大才。于是。就给了他中大夫和侍中的头衔,朱买臣可谓一步登天。可也别忘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朱买臣是要回报恩人的。汉武帝考验他,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廷议上战胜公孙弘。御史大夫公孙弘是当时儒学领袖,遇到这位山东人来了犟劲的时候,刘彻也怵他三分。这一回,公孙弘还真跟武帝较上劲了,就是认为在朔方筑城防匈奴是劳民伤财,刘彻拿他也一点办法没有。朱买臣不愧是厚积薄发,廷议时接连向公孙弘提了十个尖锐的问题,后者居然连一个都没有回答好。就这样,朱买臣一举击败了公孙弘,不仅为为武帝赢得了颜面,而且为汉朝北击匈奴大业加上了一个关键的注解。

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布衣丞相公孙弘

从此后,朱买臣就成了汉武帝一件得力的御用工具,指谁打谁的工具。东越数次反叛,朱买臣的建议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武帝认为是难得的良策。于是,刘彻顺水推舟,让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 ,以督导指挥前线的战事。对朱买臣而言,这是莫大的荣耀。汉武帝像是猜透了朱买臣的心思,告诉他:富贵了不回乡,就如同衣锦夜行。朱买臣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穿上旧时破旧的衣服,怀揣太守印,去了设在长安的会稽郡邸,向那些让他品尝尽了世态炎凉的官吏们耀武扬威。看着那些平素看不起自己、不给自己好脸色的人,一个个跪倒在庭院中,向自己磕头,朱买臣心中升起了一种满足感、喜悦感——这也算是他发达后第一次释放报复欲。

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汉武大帝

三、新太守载前妻招摇过市,彰显大度却是实施终极报复

平心而论,前妻也没有什么对不起朱买臣的。她跟朱买臣吃了那么多年的苦不说,即便分手也是采取了和平的方式。还有一件事,离开朱买臣后,前妻看到他挑着木柴饥寒交迫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拿出自己的饭食给他吃——这说明,这个女人还是有情有义的。然而,她要命也想不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前夫报复的对象,更想不到朱买臣的报复方式是何等阴毒的。

买臣衣锦还乡,处心积虑故作大度;“崔氏”何辜,惨遭报复而自尽

会稽郡地图

会稽的官吏们闻知新太守到任,忙不迭调集民夫修路,派出百余辆车马去迎接。就职仪式一结束,朱买臣就急匆匆赶回老家吴县。他此行主要目的不是为父母祭扫,而是为了见一下前妻。车声辚辚,马声萧萧,大路上尘土飞扬。朱买臣远远看到在那里弯腰扫路的前妻,于是吩咐车队停下,然后命令后车载上前妻和她的丈夫。也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执意地把二人接进太守府邸。于是,吴县人乃至会稽人看到了衣锦还乡却不忘旧情的新太守,看到了有眼不识金镶玉、薄情寡义的前妻。众口一词,夸赞朱买臣有情有义,对寡廉鲜耻坐在车上的朱前妻嗤之以鼻。前车之人是得意洋洋,喜形于色;后车之人是低眉折腰,不敢抬头。整个会稽郡成了一片海洋,一片众口铄金的海洋,一片由唾液构成的海洋。朱买臣每天殷勤地供给着前妻两口人的吃吃喝喝,显得周到有加,这都是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可是,就在此时,衣食无忧的前妻却选择了自杀。她没有想到,朱买臣如此阴险冷血,如此残忍刻度,如此睚眦必报,竟然用这种方式来报复自己。她没有后悔自己弃夫而去的做法 ,而是后悔当初嫁给这个满口仁义道德、人面兽心的小人。此刻,她的心情只有羞愤,没有羞愧——她对这个小人仁至义尽,问心无愧!

朱买臣的官场生涯起于报复,终于报复。他报复酷吏张汤,成功了。可是,他很快又被人报复了,把他送上断头台的正是鼓励他衣锦还乡的汉武帝刘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