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染“新冠病毒”?專家:假的!與暖冬、大量魚積壓塘中等有關


騰氏水產商務網報道:


一個傳聞在高郵部分村民中傳開已久:鯽魚感染冠狀病毒了,紅嘴爛身,一些魚塘內鯽魚大批量死亡。隨著世界上有的地方貓、狗、老虎等被查出新冠病毒感染,鯽魚也中招了?

記者多方求證得知,這是鯽魚的常見傳染病,別再傳謠了。


市民反映


魚“紅嘴爛身”感染病毒?


“鯽魚不能吃了,紅嘴爛身的魚不少。”清明節前,趕至高郵鄉下祭掃的張先生,聽到村民在議論鯽魚感染新冠病毒,有一些魚塘已出現鯽魚大量死亡。


張先生稱,前段時間,網上就有過類似傳言:“不要吃淡水魚。很多地方有廁所搭在魚塘上或者在魚塘洗便桶的習慣,現在已確認糞口傳播病毒了。”


真的如此?“就想去看一看。”張先生戴好口罩,找到村民們議論的養殖戶,被告知,魚塘內的魚確實出現死亡,有的症狀就是紅嘴爛身。


張先生說,隨著另一些魚塘也出現“紅嘴爛身”鯽魚死亡的症狀,感染新冠病毒的傳言散播開來,“聽說有好幾萬斤的魚出現了這樣的症狀。”


鯽魚染“新冠病毒”?專家:假的!與暖冬、大量魚積壓塘中等有關

村民間流傳的紅嘴爛身鯽魚


記者調查


養殖戶:確有死亡,部分魚塘


記者隨後聯繫上高郵一位養殖戶。對方表示,自家魚塘還沒出現問題,確實有一些魚塘出現鯽魚死亡的情況。“有的魚塘損失還不小,魚死得比較多,主要是養殖鯽魚的魚塘。”該養殖戶稱,有的死魚看起來個頭不小,可惜了。


隨後,記者從另外一當地養殖戶那裡印證了鯽魚死亡的現象。至於死了多少,對方稱,有的魚塘撈出幾百斤死魚。


“我們也在想辦法,還沒弄清啥原因。”該養殖戶稱,已有養殖戶向水產技術指導部門反映此事,希望能找到遏制鯽魚大量死亡的辦法。


鯽魚出現“紅嘴爛身”現象,其他魚蝦呢?一些養殖戶告訴記者,目前出現問題的就是養殖鯽魚較多的一些魚塘,其他的蟹蝦等,還沒有聽說有大量死亡的。


野釣愛好者:河湖野釣,未見異常鯽魚


傳言我們也聽說了,擔心會影響水產市場。”針對高郵部分魚塘出現鯽魚死亡的傳言,從事水產生意的鄭先生表示,還有的人在傳一些河道里的魚也有“紅嘴爛身”。


記者隨同野釣愛好者謝先生前往市郊多處河道探訪,發現部分市民釣上來的鯽魚並沒什麼異常。“釣了十多天魚,沒釣到一條你說的‘紅嘴爛身’的。”野釣愛好者朱先生稱,市區野釣愛好者有的是有好幾百人的野釣愛好群,若是誰釣到一條怪魚,早就在群裡傳開了,這幾天也沒看到有群友稱釣到奇怪的鯽魚。


河湖野釣的鯽魚沒有異常,其他地區的魚塘,有無異常?記者又採訪一些魚塘,養殖戶也稱塘中的魚還沒發現有什麼異常。


鯽魚染“新冠病毒”?專家:假的!與暖冬、大量魚積壓塘中等有關

記者探訪發現從河道釣上來的魚無異常


【闢謠】


高郵水產技術指導站:與暖冬、大量魚積壓塘中等有關


從記者的採訪情況來看,河道等未發現異常,也就高郵部分魚塘出現異常。記者聯繫上高郵水產技術指導站,工作人員薛先生表示,確實聽一些養殖戶說了這一情況,有的魚塘內的鯽魚死亡量不小。


與新冠病毒沒什麼關係,這是謠言!”薛先生闢謠稱,通過初步的瞭解,出現異常的魚塘有一個相似的情況,那就是塘裡原本春節前後大量上市的鯽魚積壓塘中,導致養殖密度較大,其他一些新塘,則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薛先生稱,今年的氣候原因,也是這次異常的原因,冬季有一陣子非常暖和,普遍冷天較少,加上養殖密度較大,一些魚發病感染,到底什麼病菌感染,還要檢測。


記者隨後諮詢寶應今年74歲、有著幾十年水產疑難雜症救治經驗的鄭友文,他表示,單從魚的表象看,這應是出血病,是鯽魚養殖中常見的傳染病,病情嚴重時,出現大量死亡。


“水質過肥、密度過大,就容易出現,出現後比較難根治。”鄭友文說,除了常規藥物防治,建議養殖戶找機會對魚塘搞一次全方位的徹底的乾池消毒處理。


閱讀延伸


淡水魚能吃嗎?高溫蒸煮,沒問題!


網上傳言:“不要吃淡水魚,因很多地方,有廁所搭在魚塘上或者在魚塘洗便桶習慣,現在已確認糞口傳播新冠病毒了。”淡水魚是否能吃引起不少人的疑惑。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水產動物疫病監測與綜合防控團隊首席科學家林蠡曾公開闢謠,病毒的感染通常有一定宿主範圍和需要一定的溫度範圍。新型冠狀病毒是乙型冠狀病毒屬的種類,乙型冠狀病毒成員主要感染人類及其他哺乳綱的動物,為恆溫動物。淡水魚類屬於魚綱的動物,為變溫動物。魚類和人類在分類地位上差異很大,而且體溫差異也很大。人類的正常體溫是36℃左右,新型冠狀病毒已經適應這個溫度進行感染和繁殖。但是在36℃水溫下,很多淡水魚都無法生存。因此,淡水魚類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食用淡水魚時,推薦高溫蒸煮,因為新冠病毒經56°C高溫蒸煮30分鐘即可滅活。



鯽魚染“新冠病毒”?專家:假的!與暖冬、大量魚積壓塘中等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