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中,語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

而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2018高考語文也印證了這個觀點,難出新高度,然而這種難度卻不會停止。

一方面是語文在考試佈局中越來越重要的佔位,另一方面是一直以來,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視度不及其他學科的現狀。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很多理科學霸,紛紛感慨:

過去一直重視數理化,沒太重視語文。可語文成了拉分王,想提分,卻不知從何下手。

其實,學好語文的關鍵在於閱讀,而閱讀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多閱讀些課外的知識,將終生受益。

01學好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

豐富閱讀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打開了認知外界的一扇窗,可依然有家長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孩子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如此下來,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難持續,閱讀也變得被動起來。其實,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其在快樂參與中養成閱讀習慣才更重要。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

有專家研究證明:

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

在這個方面,特級教師竇桂梅堪為典範:她所帶的一個班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辭,1000多條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

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

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瞭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

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為我們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當然,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有好多,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都能深切地體會到。

總之,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才會成為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02不同階段,孩子所讀的書也不同

因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不一樣,所以專家認為:

低年級的兒童,讀的書可以以圖為主,字大一點,書簿一點。

因為孩子小,不會選書,所以家長要幫著孩子參謀著選書。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了書,發現孩子不愛看,就以為孩子不喜歡看課外書,諸不知有時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長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長選的書不適合孩子看,二是選的書難度高於孩子的閱讀水平。

家庭替孩子選書時要注意

最好是圖文並茂的,圖多對開發孩子右腦有好處。可以豐富孩子頭腦中的表象,對孩子今後創造力的發展有好處。

書儘量選薄一點的,最好是一本書裡只有一兩個故事的,這樣孩子很快能讀完一本,內心就能產生一種成就感和愉悅感。下次就還會想讀。如果家長為了省錢,給孩子買那種少圖的、故事多的,很厚的書,孩子就會喪失讀書的興趣。

中高考變化來得太快,家長、老師和孩子驚慌失措,中國這麼多名著,孩子的時間又太緊張,到底該看哪一本?

雲舒寫教育的教研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解決中小學生“讀書少、寫作難”的突出難題。

我們嚴格根據課標及各年級教材,與語文行業的多位作家、教授、特高級教師和專項研究的博士們,共同為大家推薦以下中高考必讀、必考名著。根據各年級學生的智力與認知發展,我們分級做出推薦。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03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閱讀習慣

1)堅持閱讀是基礎

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拋開“閱讀”談“閱讀習慣”都是徒勞的,如果沒有“閱讀”又怎麼“培養習慣”呢?

如何做到堅持閱讀?一是需要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二是要給孩子買合適的書籍。有了閱讀興趣後再讀到自己喜歡的書,再一次被書籍激起更高的閱讀興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也是讓孩子一直堅持閱讀的關鍵所在。

2)有目的的閱讀是保障

怎麼才能讓孩子的閱讀發揮到最大效果呢?答案是:有目的的閱讀。

家長、老師們會發現,當我們有目的地的時候,走路會走得更快,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閱讀亦是如此(某些書籍閱讀除外)。

例如:

如果孩子想要從某本書/某篇文章中去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那他閱讀到一些人物描寫的句段時就會下意識的去關注、記憶,這樣一本書/一篇文章讀下來,那些人物描寫的句段、方法會深深留在他們腦海中。

如此一來,在孩子閱讀前,就需要孩子明確自己閱讀的目的。是需要從閱讀中學到什麼呢?還是隻休閒的閱讀?若是想要從閱讀中學到某類知識、技能、習作技巧,那麼孩子就要帶著自己的這些目的去閱讀。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堅持閱讀”和“有目的的閱讀”是家長、老師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之前需要注意的事,那麼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應該怎麼培養閱讀習慣、培養哪些閱讀習慣呢?

閱讀習慣一:一邊讀一邊思考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只是閱讀而不思考,只是死記硬背而不去理解閱讀內容,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所以,孩子在閱讀時還應該多多思考,可以帶著問題閱讀。

閱讀習慣二:閱讀時多圈點批註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需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家長、老師要提醒孩子在閱讀時注意圈點批註,這樣做一是可以保持孩子閱讀時的注意力,不會讀著讀著就走神;二是把重點、難點圈畫出來後,孩子再次讀到有同樣困惑的地方時,能更好、更快地回憶起之前他們的看法和體會,引起閱讀重視。

閱讀習慣三:善用查詢工具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地方。孩子的閱讀積累、知識儲備有限,他們在閱讀時遇到的難題可能會更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老師們與其每次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還不如教會他們解決難題的方法。

要讓孩子意識到,當自己閱讀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時,可以藉助工具進行查詢、理解,如使用工具書、網絡等。孩子自己查閱資料時,可以看到更多的文本材料,這也是一個閱讀的過程、一個學習的過程。

閱讀是一種長時間提升個人思想深度和廣度的手段,希望各位家長能對孩子多加引導,找到適合孩子的閱讀方法,讓孩子從此徹底愛上閱讀。

語文成為“拉分王”?學好語文只需做對這一件事!

雲舒寫教育是由北大碩博士創立的國內領先的互聯網+語文教育科技公司。基於讀寫結合的理念,通過專業的課程和服務,致力於提高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中華民族的閱讀素養。曾獲高瓴資本、卓礫、雷軍旗下順為資本等投資,目前服務超過15萬語文老師和全球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萬學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