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今解

《长征》诗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结束并胜利会师后的有感而发,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坚定的必胜的革命信念,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幸存的将士们革命斗志和心向革命的有识之士、工农民众。即使在今天,红军的长征精神与豪壮之志仍感染着中国各民族人民。

长征.七律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涯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点题,表现红军精神之可贵,“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具体经历与精神状态。

接下来先写“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者绵延不断之状也,“细浪”指细小的波浪,“磅礴”形容乌蒙山之气势宏伟,“走泥丸”是滚动着的泥土丸子。这两句诗说明绵延不断的“五岭”山在红军将士的心里就如水面被风吹后漾起的波纹,乌蒙山虽然气势磅礴,但在红军将士眼中就如同滚动着的小泥土丸子,不值一提,都能轻松跨越,如尋常小事一般。

“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写“万水”。金沙江、大渡河都是红军必定经过的四川西部陡峭峡谷中水流湍急凶险的江段。金沙江水冲击两岸岩石发出轰隆隆的巨响,高耸云天的岩石仿佛因此发热了,写出了两岸之陡峭,江水之湍急。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泸定桥,红军到时只余光溜溜的十几根铁索,给人寒冷之感,铁索下边是汹涌澎湃的河水,身临其境让人心惊胆寒。写出金沙江、大渡河的凶险而难以跨越。

“更喜民山千里雪,千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结束语,紧扣“千里雪"的岷山来写,用“更喜”、“尽开颜”突出了红军将士革命乐主观精神,赞颂了他们征服万水千山、不惧艰困苦、把一切困难都踩在脚下的壮志豪情。

“长征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工农红军不忘初心、坚守信念的顽强意志的体现,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任何困难与强大敌人与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体观,是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信心、能经受任何诱惑与艰险考验的坚定信仰的体验!这种精神在新长征途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尽管时代不问了,条件不同了,环境不同了,但这种精神我们的时代仍然需要,我们的追梦者仍然需要,共和国的奋斗者与建设者仍然需要!我们今天重温这首诗,目的正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