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是如何隱忍蓄勢的?

父母雙亡、一無所有的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通過努力打拼,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帶兵攻下滁州。

濠州城內,彭大自稱魯淮王,趙均用稱永義王,地位在郭子興之上。而朱元璋雖然此時已有三萬人的兵馬,還打下了滁州,但仍是郭子興的部下,地位低於彭大、趙均用。

彭大死後,其子彭早住繼稱魯淮王。

彭早住、趙均用派人告訴朱元璋,讓他率兵去守盱泗。

趙均用和郭子興素來不睦,還曾綁架郭子興,幸有彭大相助,郭子興才能脫險。而彭大死後,他的兒子彭早住雖然繼稱魯淮王,但畢竟年幼,沒有實力和趙均用抗衡。所以,讓朱元璋去盱泗,很可能是趙均用、孫德崖等人設計的陷阱。朱元璋如果聽命去了,恐怕凶多吉少。

朱元璋顯然看出了這一點,找理由推辭不去。“上以二人粗暴淺謀,不可與共事,辭,弗往”(《明太祖實錄》)。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是如何隱忍蓄勢的?

明太祖朱元璋


但是,對方能接受朱元璋的委婉推辭嗎?如果對方不接受?很可能還會想別的辦法來找茬,更何況郭子興還在濠州。和對方硬碰硬、撕破臉顯然不是上策,先不說真打起來,輸贏未定,損耗巨大;再者,雙方都是紅巾軍,真的動起手來,萬一元軍趁機來攻,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怎麼辦呢?示好、示弱。朱元璋派人給趙均用左右親近之人送禮,請他們幫忙說好話。雙方本是唇齒相依,若真鬧翻,無異於自剪羽翼,削弱自身實力。

經過一番好言勸說,郭子興才得以脫身,帶著一萬餘人來到滁州。“上又使人賂其左右,以解之,子興乃得免”(《明太祖實錄》)。

郭子興看到朱元璋手下的三萬多人紀律嚴明、軍容整肅,十分高興。

可是沒過多久,郭子興便聽信讒言,對朱元璋心生猜疑;不僅把朱元璋身邊親近之人全都調走,還想把李善長提拔到自己那兒,“悉奪左右任事者,又欲拔李善長置麾下”(《明太祖實錄》)。

雖然李善長堅持不肯,只得作罷;但是朱元璋失去了兵權,“四方征討總兵之權,上皆不得與”(《明太祖實錄》)。

面對領導的猜疑,抱怨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如何贏得信任,證明自己的價值。

朱元璋的能力,郭子興無疑是清楚的,可他畢竟不是自己的的親兒子,萬一關鍵的時候靠不住呢?

朱元璋沒有抱怨,而是對郭子興更加恭敬。

從人數上看,朱元璋的實力已經超過了郭子興。但是如果真的和郭子興反目,朱元璋將會面對什麼情況呢?丈夫和養父鬧翻了,馬皇后會左右為難,可能影響家庭和睦;與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岳父翻臉有違孝道,有損名聲,易招致非議;再者,和郭子興鬧翻,自己何去何從?不再是紅巾軍了嗎?

朱元璋和馬皇后想方設法,努力證明自己的忠孝之心,逐漸化解了郭子興的猜疑。

元至正十四年十月(1354年),元丞相脫脫分兵圍六合。六合是滁州的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朱元璋的極力勸說下,郭子興同意朱元璋帶兵去解救六合。採用誘敵深入之計,大敗元軍後,朱元璋派當地年長者歸還俘獲的馬匹,並供給軍需,說好話求情。

當時脫脫正率百萬大軍圍攻高郵的張士誠,元軍的實力還比較強大。元軍一旦增兵,恐無勝算。朱元璋主動示弱,滁州得以保全。

通過六合之戰,朱元璋重獲兵權,並於次年攻下和州。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興病逝,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被小明王韓林兒任命為都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位居第三。

朱元璋對此並不滿意,“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明史·本紀·太祖》)

當時隊伍中的多數人是朱元璋招募收編的,朱元璋有勇有謀,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手下人才濟濟,不但有驍勇善戰的武將為其衝鋒陷陣,還有李善長、馮國用等讀書人為其出謀劃策,缺乏作戰經驗的郭天敘顯然不是他的對手。

朱元璋雖然不滿,但並未與郭天敘公開鬧翻。

郭天敘是郭子興的親生兒子,有一定的支持者,和他公開鬧翻,必然導致分裂。朱元璋顯然不願陷入這種內耗,並不熱衷於與郭天敘“窩裡鬥”。

韓林兒的龍鳳政權當時聲勢正盛,可以倚藉,因此朱元璋在軍中使用了龍鳳年號;“然事皆不稟其節制”(《鴻猷錄》),同時又保持了實際上的獨立。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與各方勢力巧妙周旋,不斷積聚自身的能量,實力一天天壯大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