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埃德加·德加,網上顯示他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但老爺子本人如果聽到人們是如此評價他,

他一定會氣的從棺材板中跳出。在後來,以他的技藝,足以跟畫家梵高齊名。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埃德加·德加

一、沒畫舞女前的德加

德加出生優渥,他的父親是金融資本家,祖父也是個畫家,所以小德加自幼得以受到濃厚的藝術薰陶。也許是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他臨摹了大量古典藝術派系的素描,不斷地用線條表達自己的藝術主張,纖細而流暢的線條几乎成為他追求高雅藝術的唯一方式。

他的這種學院派的風格,曾遭受過其他印象派畫家的反對,如:雷諾阿、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塞尚。但德加不同,他十分崇尚這種古典主義的畫風,即使到了他的後期藝術作品,還保留著嚴謹的形體。

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期間,他經常畫一些人物肖像。很快,現實主義這一新的藝術畫派在巴黎流行起來,年輕時候的德加或多或少受過這種畫派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他的圖紙上出現了不一樣的感覺。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貝列裡一家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他的油畫《貝列裡一家》。這幅簡單的肖像畫畫的是德加的舅父母以及兩個表妹,畫家幾乎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物上,而身後的背景,沒有過多的表現出其複雜空間感。背景僅是簡簡單單地呈現出來告訴我們所作畫的地點以及暗示我們人物的背景,裡面的人物沒有刻意地擺出姿勢,畫家好像是抓拍住他們用畫筆記錄下來一樣。

德加的運用線條清晰地將人物的形體表現出來,雖然畫中的情境是比較生活化的,但每當人們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時,並不會感覺到輕鬆。畫家好像特地將內容描繪得很莊重,畫裡的女主人公面無表情,給人以強烈的嚴肅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又是如此的強烈,使讀者首先忽視畫面的層次感,光影顏色以及技巧的運用,而關注畫的本身內容。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兩個舞者

二、人生的新方向:畫舞女

1870年在德加的職業生涯上是非常不同尋常的一年,德加找到了人生新方向:畫舞女。但畫著畫著他覺得不對,學院派的古典主義畫風已經滿足不了畫面的需求了。於是,為了更好地表現芭蕾女的美麗姿態,他乾脆轉向了現實主義。

這幅畫可以說是德加開始畫芭蕾女的一個開端,他怎麼也會想不到這一畫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在《巴黎歌劇院的樂師》這幅畫中,舞女並不是畫面的中心,作者注重表達的是交響樂樂手的神態。德加在處理樂手及樂器時用較為細緻的手法,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樂手的神態各異極具傳神,即使是最後一排的樂手作者也將他們的神態進行表達。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巴黎歌劇院的樂師

而反觀舞臺上的舞女,作者的線條就粗糙了許多。在表達舞女的形象時德加幾乎是用色塊進行的,尤其是身穿藍色芭蕾服的舞女線條几乎飛起,但你並不會感覺到怪異,這樣的好處是反而舞女們的形象更加生動了許多,她們好像沒有被定格在畫面中反而在畫面中一直跳下去。

老爺子在一生畫有關舞女主題的畫大大小小有2000幅,但他對舞女的態度也很值得玩味,德加一生中幾乎沒有情人,當時的人們大概都懷疑他有厭女症。

在19世紀的末期,芭蕾這一藝術形式即將走向落幕,芭蕾只是作為歌劇的小插曲,同時輕薄紗裙下雪白的大腿也被認為是十分不體面的。富有家庭根本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接觸芭蕾舞,只有窮人家的孩子才會去當芭蕾舞學員。在當時那群紳士眼中,芭蕾女演員是可以進行調戲的對象。

而且德加所描述的對象也根本不是芭蕾舞演員,而是小芭蕾舞學員。

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加繪畫的視角也很獨特,我們與其畫中的舞女的眼睛不是對視的,舞女們的姿態彷彿是在不經意間被展示在畫布上。那德加是怎麼看到這些舞女生活化的一面的呢?那就是偷窺,連德加本人也曾經說過他彷彿是通過鑰匙孔去觀察她們的。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舞臺上的舞女

從這幅《舞臺上的舞女》我們可以看出德加的轉變,這時的德加著重將筆觸放在舞女本身舞動的姿態上,而畫中的背景都用潦草的色塊模糊的帶去,此時他筆下人物的線條感不再是那麼強烈,人物的形象也是那樣的縹緲,美得很不真實。

而最厲害的還在於,此時的舞女不單單是靜態的,它給人以強烈的想象空間給人以動的美感。舞女的動作彷彿沒有定格在這一個瞬間,當我們閉上自己的眼睛,腦海裡會浮現出她一連串的動作,輕盈而又美麗。

正因為這種將畫面與讀者感覺相結合的手法,人們才將德加歸為印象派畫家。還可以注意到的是舞女背後穿黑色西裝的人,他默默在觀賞著這一切,他到底是德加自己還是某位不小心闖入後臺的客人,這一切只有德加自己才知道了。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戴帽子的女人

三、晚年的德加

1893年,德加從醫生那裡得知自己將要有失明的危險,這無疑來講對一個畫家是致命的打擊。他的眼睛受不了自然光,於是他整天將自己關在屋子裡,性格也變得十分古怪,就連他最好的朋友再也忍受不了他。

因為這時的他幾乎就要看不見了,他大膽地使用顏料,急不可躁地完成一幅又一幅作品。此時他作品的顏色大膽而又絢麗,人物也好像僅僅表示一個符號,畫面的內容也變得十分高深莫測。

第一眼你會想到什麼?那就是扭曲。此時他的畫又擁有形體感,但畫面顏色的層次變得豐富起來,顏色層次的豐富使畫面看起來較為模糊。我們可以通過德加晚年的畫來感知他眼中的世界,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體驗,十分具有個人特色。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藍色扶手椅小女孩

四、小詩文有話說

德加老爺子可以說是就是一個古怪的人。他不以印象畫派畫家自居,卻還是很積極的參與有關的畫展。他輕視舞女甚至用小老鼠來形容她們,但在德加的畫筆下芭蕾舞女孩卻又那樣的熠熠生輝。

與梵高齊名的德加,一生只畫舞女,卻有厭女症

芭蕾舞演員

《芭蕾舞演員》一畫中,舞女們在專心致志地練習,德加又是以怎樣的態度看待她們?是欣賞還是同情憐憫?這一切都像老爺子的性格一樣不可捉摸。

但通過他一生的畫,我們可以看出他不斷地改變,也能感受到現實主義對他不斷地衝擊。此時德加到底是屬於哪個畫派的畫家已經不重要了,通過他的畫我們能感受到的不是單一層次的美,

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