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中国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多数父亲在育儿职责中主动“缺席”。

如果男孩子缺少父亲的陪伴,对于男性世界,处于陌生和被动的状态。孩子更容易女性化。对于女孩子来说,没有父爱,感受不到来自男性的力量和勇敢。以后面对未来的异性伴侣,难免感到担忧和羞怯。在这个时间段就容易产生恋父情节。

所以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大波的娘娘腔和大叔控。那么你要警醒,这一定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的产物!

所以说在0-6岁人格形成最佳时期,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同事颖儿和老公于先生相识18年,结婚10年,熟得就像左右两只手一样,也早过了相敬如宾的时间。有话直说代替了好好说话。

有一次,同事跟老公在餐桌旁聊天,老公无意间说了一句“你就是个死脑筋”,被在另外一个房间的儿子闯闯记下了。后来一次孩子在和家里老人聊天的时候,突然说了句“我妈妈就是死脑筋……”。原来爸爸妈妈每日的相处模式孩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来一往,即便孩子在另外一个房间,也会留心观察。

于是,只要孩子在家,同事和老会就会很默契的启动表演模式,互动也会比平时两个人时更客气、更有礼貌,更多的使用夸赞、表扬、鼓励的语言去说话。

还有一次打车,出租车上有个募捐箱,闯闯问妈妈这是干什么的?什么是募捐箱?捐了钱给谁?

一通解说完了之后,闯闯要把他这周的零花钱10元钱全部捐进去,同事掏出钱给他,他刚要丢进募捐箱,爸爸说:捐钱也没用,指不定……

话还没说完,同事掐了他一下。

爸爸马上改口说:噢,这个募捐箱的钱就是给很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没有钱上学、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的小朋友用来买吃的、买衣服的。

司机见这个爸爸圆不回来话了,接口说:小朋友,你可以捐一点意思意思,你现在还没挣钱,等你自己挣钱了,你再捐啊。

闯闯听了是这个道理,于是找妈妈要了1元钱,放进募捐箱。

如果不是同事提醒老公,可能闯闯就会犯难,到底捐不捐呢?而闯闯听了爸爸后来的解释及司机的建议,自己决定捐了1元钱。这无疑是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从做父亲的那一天起,这就是一个终身职业。做个一百分的爸爸其实很简单,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变身超人,做孩子永远的守护神!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了女儿,老爸愿意笨手笨脚地学习扎辫子。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当床垫,听着均匀的呼吸,不舍得挪动身子!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和孩子相依相偎共同入眠。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工作很忙,但只要孩子跑过来,一定给他温柔的回应。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唯一固定不变的旅行用品,去哪里必须带着。

警惕!最佳人格形成的0-6岁,父亲的“缺席”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哄睡,这是一个爸爸最温柔的时刻。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父亲给予的爱,或许无法像母亲那样细致入微,但能给孩子带来踏实感、安全感、宽厚感以及冒险感,更会带给孩子成年后的无穷力量。在这些温暖的画作中,我体会到了父爱的温暖与伟大,也在瞬间明白:

哦,原来做一个不缺席孩子成长的爸爸,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在寻常日子里,做好这些陪伴已经足够了。

家庭中爸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隐形的跟随者

孩子在0--3岁是服从期,这个时期,妈妈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孩子服从妈妈的各种指令,生活起居依赖妈妈。

爸爸的角色是“隐形的跟随者”,妈妈抱不动了,爸爸抱。让孩子始终感受爸爸的伟岸和强大!

政策解读者

孩子3--6岁是协商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会说:“不要”。

例如妈妈说:“宝贝我们该回家吃饭了”。孩子总会用各种理由,拖延时间!

爸爸应该说:“宝贝,老爸已经饿得两眼冒光了”,成为妈妈的政策解读者。

切忌对孩子说:“没事再玩会,别听你妈的”。如果爸爸直接否定妈妈的意见,孩子通过这次的经验,不再尊重妈妈的权威性,变得下次也不听,下下次也不听!

行为的示范者

例如:晚上10点了妈妈让宝贝快点睡觉,结果宝贝玩玩具还没玩够,他会说:“我不困”,在暴风雨还未来临前,爸爸就是“行为的示范者”。爸爸可以边打着哈欠边说:“感觉好困啊,大家都应该睡觉了,老爸给你讲个睡前故事,睡觉觉吧!”

关系的协调者

12--18岁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已经不喜欢妈妈的各种拥抱和唠叨,对于妈妈的一些建议,已经充耳不闻,认为妈妈太唠叨太琐碎,一点也不懂自己,进入叛逆期。

我的一位朋友在跟15岁的儿子讨论学习的好处、人生远大志向的问题时,身处青春期的儿子一脸无所谓,你不懂、好讨厌的表情反馈给妈妈。她非常崩溃!这时爸爸轻轻走过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让孩子跟他一起去散散步!回来后孩子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后来朋友的丈夫道出了实情。爸爸对儿子说:“身为一个男人,请你尊重我的女人,请不要对我的女人大呼小叫。身为成年人我提醒你,如果想吼我的女人,请先做完这几件事:
1、你把吃进去的东西,一点不剩地吐出来,直到吐出胆汁才停止,连续吐三个月。2、在你肚子上绑上30斤的重物,无论白天黑夜都不能摘下来,连续10个月。3、给你一只刚出生的小狗,你要无私地爱着它,负责它的吃喝拉撒睡15年。4、给你一个7岁的孩子,你耐心温柔地负责他5年的学习,成绩全班要前5名。5、每天3餐,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持续做饭15年。做到以上几条后,你如果觉得我的女人不够优秀,请你告诉我!”

爸爸把妈妈这些年为孩子、为家所付出的一切,简单地总结了几条,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妈妈。

所以,家庭的和睦相处跟爸爸对于家庭事务的“协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您若想要女儿长大后,遇不到渣男;

若想让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位好丈夫,懂得疼爱妻子,与孩子一起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做一个一百分的好爸爸。演绎好自己在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色,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促进家庭的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