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穀雨

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穀雨,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正是如此。在這個季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這時雨水較豐,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在這段時間。

穀雨三候

初候,萍始生。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鳴鳩拂其羽。布穀鳥便開始鳴叫,提醒人們該播種了。


三候,戴勝降於桑。戴勝鳥降落於桑樹上歇息。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穀雨節氣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等等。

穀雨習俗

祭海

穀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此時海水回暖,魚群回到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穀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

走穀雨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祭祀文祖倉頡

據說自漢代以來,陝西白水縣穀雨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傳說中,倉頡創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穀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穀雨”節。此後每年穀雨節,附近村民都要組織廟會紀念倉頡。

禁五毒

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

穀雨貼

屬於年畫的一種,上面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形象等,寄託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喝穀雨茶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

食香椿

北方則有穀雨食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賞花

穀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閒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還於穀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

洗澡消災避禍

在西北地區,舊時,人們將穀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穀雨節人們以“桃花水”洗浴,舉行射獵、跳舞等活動慶祝。

穀雨將應候 行春猶未遲

穀雨無疑是春與夏之間一個盛大的交接儀式,春花即將落盡,夏天正向我們走來。“南方摘茶,北食香椿,漁民祭海,共賞牡丹,夏將至矣。”讓我們將最後一抹春光裝進心中,張開雙臂擁抱即將到來的夏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