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各種疾病的治療取穴,請收藏

內科疾病

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各種疾病的治療取穴,請收藏


氣管炎

臨床主要表現是咳嗽、咳痰,急性氣管炎常伴見發熱,慢性氣管炎常遇寒即發、遷延不愈,病程較長。

主穴―太陽、豐隆、魚際。

輔穴―陽交、條口、陽陵泉。


支氣管哮喘

臨床主要表現是氣喘痰鳴、呼吸急促,屬於過敏性疾病,常反覆發作。

主穴―太陽、魚際。

輔穴―豐隆、陽交。


肺炎

臨床主要表現是發熱、咳嗽、胸痛,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屬於中醫“風溫”範疇。

主穴―太陽、曲澤。

輔穴―委中、陽交。


咯血

咯血原因很多,最常見的疾病是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病,及慢性氣管炎、心臟病,外傷亦可引起。

主穴―太陽。

輔穴―魚際,及隨症取穴。


心臟疾病

主要指慢性風溼性心臟病、有心衰表現者,刺血治療可以減輕症狀。

主穴―曲澤、陽交、太陽。

輔穴―少海。


高血壓病

臨床表現主要是血壓高、頭暈、頭痛,屬於中醫“肝風”、“眩暈”、“頭痛”等證範疇。

主穴―太陽、委中、曲池。

輔穴―委陽、腰陽關。


胃痛

主要指“慢性胃炎”,“潰瘍病”及“胃痙攣”等疾病引起的上腹部疼痛。

主穴―曲澤。

輔穴―陽交、足三里。


肝炎

主要指“慢性肝炎”,臨床表現有肝區疼痛、肝臟腫大、乏力、納差及/或肝功能異常等。

主穴―陽交、足三里、曲澤。

輔穴―陽陵泉。


肝硬化腹水

臨床主要表現是腹脹如鼓、青筋暴露、兩脅隱痛、消瘦納少,屬於中醫“臌脹”、“脅痛”、“癥瘕”等證範疇。部分病人刺血治療有效。

主穴―陽交、足三里、曲澤。

輔穴―腎俞、腰俞。


膽囊炎

臨床主要表現有右上腹膽囊區疼痛、消化不良或伴有發熱、黃疸等症狀,屬於中醫“脅痛”、“黃疸”範疇。

主穴―陽陵泉。

輔穴―陽交、曲澤。


慢性腎炎

臨床主要表現有水腫、蛋白尿、管型尿、血尿,高血壓,以及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與中醫的“水腫”、“虛勞”、“腰痛”等證有相似之處。

主穴―腰俞。

輔穴―曲澤、腎俞、委中。


風溼性關節炎

臨床主要表現為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多在天冷受涼時發病,屬於中醫“痺證”範疇。

上肢肩關節取尺澤。

肘關節取曲澤。

腕關節取中渚、陽池。

下肢髖關節取環跳、委陽。

膝關節取足三里、陰陵泉。

踝關節取足背部穴位。


頭痛

主要指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和三叉神經痛,刺血治療效果顯著。

主穴―太陽。

輔穴―偏頭痛取患側太陽。後頭痛取委中。巔頂痛取印堂。頭項痛取尺澤。


精神分裂症

臨床表現以行為、知覺、思維、情感和智能等精神活動失調,常見哭笑無常、語無倫次、幻聽幻視、狂躁不安或木僵不語等等,屬於中醫“癲狂症”範疇。

主穴―太陽、曲澤、委中。

輔穴―陽交、豐隆。

癲癇

臨床主要表現是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喉間有痰聲,可以自然甦醒,是一種陣發性短暫的大腦功能失調,俗稱“羊痛瘋”。

主穴―太陽、曲澤。

輔穴―委中、陽交。


多發性神經根炎

臨床主要表現是四肢麻木、四肢和軀幹肌無力,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多發性神經炎。刺血治療效果較好。

主穴―腰陽關、曲澤。

輔穴―局部、委陽、委中。


腦血管意外後遺症

主要指“腦溢血”或“腦血栓形成”引起的半邊肢體癱瘓,屬於中醫“類中風”之後遺證“偏枯”、“半身不遂”等病證。刺血治療,療效可靠、滿意。

主穴―太陽、曲澤、委中。

輔穴―委陽、腰俞、手足局部。


中暑

中暑是一種緊急病症,多因為較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引起,俗稱“發痧”,臨床症狀輕重不一,如不及時救治,往往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中暑包括了中醫的“暑閉”、“暑厥”、“暑風”等證。

主穴―十宣、曲澤、委中。

輔穴―隨證取穴。

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各種疾病的治療取穴,請收藏


外科疾病

急性乳腺炎

臨床主要症狀是乳房局部紅腫、疼痛、有硬塊、觸痛。全身可有怕冷、發熱、腋下淋巴結腫大,中醫稱為“乳癰”

主穴―曲澤(患側)。

輔穴―局部。


急性闌尾炎

臨床主要表現是右下腹疼痛,麥氏點有固定的壓痛,一般常伴發熱,中醫俗稱“縮腳腸癰”。針刺放血適應症主要是單純性急性闌尾炎,臨床觀察部分化膿性闌尾炎早期也有一定效果。

主穴―髀關、陽交、闌尾穴。

輔穴―風市、委陽、曲澤。


結石絞痛

主要指泌尿繫結石及膽石症引起的腰或/及腹部絞痛,刺血治療止痛效果顯著。

主穴―腎俞、腰陽關。

輔穴―陰陵泉、陽交。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臨床主要表現有間歇性跛行、患肢疼痛、麻木、發涼,肌肉可以發生萎縮,皮膚蒼白或青紫,動脈搏動微弱甚至消失,最後可發生潰爛、壞死。

主穴―委中、腰俞、局部。

輔穴―足背部穴位。


肩關節周圍炎

臨床表現早期以疼痛為主,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肩部彌散性疼痛,可向頸部和臀部放散,日輕夜重,活動後疼痛反能減輕,伴有局部廣泛的壓痛點,外旋、外展動作受限。俗稱“五十肩”、“冰凍肩”。

主穴―尺澤、外關。

輔穴―局部、肩髃、曲池。


坐骨神經痛

臨床主要症狀是沿坐骨神經通路發生放散性的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夜間及步行時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發病的原因很多,比如風溼、腰推間盤脫出、肥大性脊椎炎、骶骼關節炎、椎管內腫瘤等。

主穴―腰俞、委中。

輔穴―委陽、陽交、環跳、丘墟。


急性腰扭傷

常發生在不正確姿勢下扛抬或搬運重物時,突然發生腰局部疼痛、壓痛明顯、活動受限,俗稱“閃腰”。

主穴―腰陽關、局部。

輔穴―委中。


跌打損傷

主要指軟組織損傷及骨折後遺症狀,臨床表現有局部腫脹、疼痛及肢體功能活動障礙。

傷處局部。胸脅部外傷取陽交。


骨髓炎

主要指慢性骨髓炎患處腫痛、流膿、長期不能收口癒合者,針刺放血治療可以促使排膿、消炎、生肌收口,以至痊癒。

主穴―局部。

輔穴―上肢取曲澤。下肢取委中、陽陵泉。


丹毒

臨床症狀有寒戰、發熱、頭痛、全身不適,患肢局部皮膚紅赤、灼熱、疼痛,附近淋巴結腫大,常反覆發作,但少見化膿,多見於下肢。俗稱“流火”。

主穴―局部,陰陵泉。

輔穴―陽交、委中、三陰交。


毛囊炎

主要指頸部多發性毛囊炎,反覆發作不愈者。

主穴―大椎、委中、太陽。

輔穴―局部。


癤腫

臨床症狀為局部腫痛,呈圓形突起的小硬結節,有的可見黃白色膿頭,三、五天後潰破出膿,膿潰後逐漸癒合,中醫稱“熱毒癤”。

局部、委中。成膿時可直接刺癤腫上出膿。


對口疽

指發於頸部的皮下膿腫,又稱“砍頭疽”。

主穴―太陽、委中。

輔穴―局部。


搭背

指發於背部的皮下膿腫。俗稱“背癰”。

主穴―委中(患側)。

輔穴―局部。


小腿慢性潰瘍

主要指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皮膚慢性潰爛、久不收口。


橡皮腿

指絲蟲病引起的下肢皮膚粗糙、腫脹。

陰陵泉、三陰交及足背部穴位。


痔疾

指內、外痔及脫肛等肛腸科疾病。

主穴―腰俞。

輔穴―長強。


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患處腫脹、疼痛,宜早期刺血治療。

局部。上肢取曲澤。下肢取委中。


婦科疾病

痛經

臨床主要表現是行經前或行經期間下腹部疼痛,嚴重時伴有噁心、嘔吐,甚至昏厥。

主穴―陰陵泉、腰俞。

輔穴―曲澤、三陰交。


不孕症

主要指因氣滯血瘀引起月經不調的不孕症。

主穴―曲澤、腰俞。

輔穴―陰陵泉。


兒科疾病

腦炎後遺症

指病毒性腦炎後遺的痴呆、耳聾、視物不清、失音或癱瘓等症。

主穴―太陽、曲澤、委中。

輔穴―腰陽關、局部。


小兒麻痺後遺症

指脊髓灰質炎引起的小兒肢體麻痺,肌肉萎縮或畸形等後遺症。

主穴―委中、腰陽關。

輔穴―手、足局部穴位。


遺尿

主穴―腰俞。

輔穴―太陽、三陰交。


新生兒破傷風

臨床主要症狀有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四肢抽搐、貌似苦笑等。俗稱“破臍風”、“七天風”。

主穴―太陽。

輔穴―委中、隨症取穴。


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各種疾病的治療取穴,請收藏

五官科疾病

急性結膜炎

臨床主要症狀是患眼先有刺癢或異物感,或有畏光及灼熱感,眼瞼紅腫睜不開,球結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等。

太陽及隨症取穴。


急性扁桃體炎

臨床主要症狀有咽痛、扁桃體腫大,或有發熱。

太陽、尺澤。


慢性鼻炎

臨床主要症狀有鼻塞、流膿性鼻涕,不聞香臭,副鼻竇有壓痛。

太陽、印堂。


耳鳴、耳聾

主要指神經性耳鳴、聽力減退。

太陽、聽宮。


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

指因視神經病變引起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太陽、陽白。


其它各種疾病

蕁麻疹

是一種過敏性疾病,發作時皮膚出現皮疹、瘙癢,無脫屑,常可反覆發作。

主穴―曲澤、委中。

輔穴―曲池。

乳房腫塊

主要指乳房小葉增生等乳房腫塊。

主穴―曲澤。

輔穴―隨症取穴。


甲狀腺腫瘤

主要指甲狀腺腺瘤,係一種良性腫瘤,刺血治療可使瘤體縮小、消失。甲狀腺囊腫也有效。

主穴―太陽。

輔穴―尺澤、中府、雲門。


食道癌

臨床主要表現是進行性吞嚥困難、消瘦,食道吞鋇攝片或食道拉網病理檢查可以確診。刺血治療可以明顯緩解症狀,減輕痛苦。

主穴―曲澤、太陽。

輔穴―陽交、委中、足三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