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江南发展的起点

华夏文明起始于黄河流域,历史上的古代王朝中皆是以北方城市尤其是关中、中原一带的城市为发展中心,而南方则被称为蛮夷之地(连楚王都说:吾蛮夷也),虽然南方城市资源跟气候都更适合商贸经济的发展。江南之地的发展直到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下成为了南方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唐 刘知幾《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说的衣冠南渡,就是这个典故。

衣冠南渡——江南发展的起点


太熙元年,一统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位十年后去世,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就是历史上那个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马衷即位后皇后贾南风专权,杀死了太宰司马亮,皇太后,废掉并杀死了太子遹。太子太子遹的死,引起了当时的皇族司马家族的不满,从而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衣冠南渡——江南发展的起点


赵王司马伦首先起兵,之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你方唱罢我登场,前后长达十六年。十六年的战乱对西晋王朝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田地荒芜,疫病频生,流民四起,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而此时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胡人开始趁机起兵,侵扰中原,致使中原大乱。自此百年间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到来,史称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江南发展的起点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人攻破晋都洛阳,俘获晋怀帝,并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年),匈奴贡献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永嘉之乱后,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中原知足百姓或结坞自保,或北走辽西,或西奔张凉,其中尤以南渡江左者最多,史称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中包含了很多的大家族整体南迁,其中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两大家族)兰陵萧氏等等,世家大族的纷纷南逃,同样带动了大量百姓的南迁,往往随一户大地主南逃的百姓便有千余人家,人口多达数万人。例如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逃入会稽(今绍兴)。《晋书·王导传》有载“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衣冠南渡——江南发展的起点


衣冠南渡”虽是迫于战乱的被动之举,却也为江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现在普遍认为,江南真正发展开始正是始于这次衣冠南渡,后来又经过唐末的安史之乱后的民族南迁, 北宋末年靖康之役后的建炎南迁,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此后江南的富庶程度开始超越中原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