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孔子管理思想的要點:尚禮與尊義

一、孔子“禮”之核心

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儒家,其文化核心至今對現代人治國、學習、經商、交流等意義深遠。

206、孔子管理思想的要點:尚禮與尊義

熟悉孔子的人都知道,他其實經歷坎坷,仕途也波瀾起伏,可以說是位逆行者,他屬於堅守本性的人,絕不會為三鬥米折腰,是位有傲骨、有思想的大師。

“守成”,即是孔子心中至高的“禮”的核心。孔子思想中,禮決定政治秩序,無禮,則無敬畏天地,無尊卑,無親疏。若想天下安定,需要禮待天下,世人安其位。

二、“身正”、“均”、“安”,孔子以規則治天下之手段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說身為管理人員,品行高尚,以身作則,當好榜樣。若自己行為不端,下屬也難於服從。或是陰奉陽違。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均”,就是一種制約與相對平衡,管理者要把握這個尺度。得人心者得天下,制度層面要合理、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三、義作為成功管理者的戒尺

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其中上好禮是為政者重仁義,禮冶天下;上好義是百姓以仁義規範自身,守身行事。

四、禮、義是治國之核心

“禮”和“義”,是孔子儒家思想之核心,對從政者治國平天下之根本。於企業而言,管理者禮義為準則冶理,則以公平公正合規之制度,讓屬下信服自願效力。

“管理”二字,“管”指通道,有從上而下遵循的法則、法理、規範;而“理”同“順”,指通過管後,一切變得順暢,從無序到有序,從雜亂到井然。

孔子管理思想源於對中國傳統管理哲學思想“允執其中”的繼承。《尚書•大禹謨》記載的十六字心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表述了中華管理文化的主流傳統。它的主旨是允執其中。而實現執中的方法是“執兩用中”。中式管理的傳統就是執兩用中,持中致和。“允執其中”是變易達到和諧的通路,這要借重於“執兩用中”的思維工具易卦模式。

孔子的管理思想體系,是建立在仇侮小人百姓,惡剝酷壓,奴役愚化廣大小人百姓的主張之上的。其中有:

1,孝道正政化的政治綱領(孝以事君,悌以事長)。

2,剝削取財的財政大綱(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

3,遠離百姓的官僚作派(親君子遠小人)。

4,剝奪百姓話語權的言論準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扼殺百姓大局意識的思維準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剝奪百姓知情權的行為準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7,剝奪百姓平等權的法禮準則(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

8,彈壓民意的治國方略(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9,素服及身的行政方略(素富貴行富貴,素貧賤行貧賤),(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0,反對開發民智的愚民政策(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11,聽天由命,各安本份的中庸之道。

以上是孔夫子管理思想的基本內容。後世的封建統治者獨尊儒朮,正是看中了這些陰毒而又十分實用的方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