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說三國(中)


簡簡單單說三國(中)

公元214年,孫權進攻合肥,卻被張遼以少數騎兵殺的丟盔棄甲,孫權本人差點丟了姓名。張遼名聲大噪,此後,孫權不敢小覷張遼。同年11月,獻帝與國丈密謀誅殺曹操,結果失敗。除了獻帝,其餘人被曹操所殺。馬超從張魯處投降至劉備,之後圍攻成都10日,劉璋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終於有了一塊根據地。

公元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在做了象徵性的抵抗之後,張魯投降。

公元216年,獻帝封曹操為魏王。荀彧不滿,卒。一說為病死,一說為曹操所殺。

公元219年,定軍山之戰。雖說曹操部下在戰略上沒有任何失誤,但是最終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失敗。曹操於漢中與劉備相持不下,退軍而還。

7月,劉備稱漢中王,之後關羽水淹樊城,曹仁不敵。華夏大地響徹關羽名號。但是,隨後關羽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曹操於孫權聯合,呂蒙白衣渡江,抄了關羽的老巢。水勢減弱,曹操部下徐晃率領援軍抵達。10月,關羽被殺。

公元220年1月,曹操病亡。7月,上庸守將孟達降曹。10月曹丕逼迫獻帝退位禪讓。三次禪讓之後,曹丕稱帝,國號為魏,史稱曹魏。曹丕是為文帝,年號上的三國由此開始(不過真正意義上的三國之所以從黃巾起義開始,是因為朝廷已經沒有實際的控制權,曹操本人也一直都是漢朝的臣,後曹丕追諡魏武帝)。

公元221年4月,劉備得知曹丕稱帝,於是藉機稱帝,國號為漢。史稱蜀漢。(三國演義總是說魏蜀吳,其實三國真正是魏漢吳,劉備是漢昭烈大帝)7月,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與趙雲的反對,征討孫權,結果,張飛為部下所殺。

公元222年6月,夷陵之戰爆發。孫劉聯盟破裂,劉備VS孫權。戰爭初期,劉備軍勢頭旺盛,吳軍不敵,蜀漢軍勢如破竹。中期,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陸遜開始了長期的堅守。隨著天氣的炎熱和蜀漢軍隊的思鄉,戰爭局勢逐漸倒向東吳。劉備軍在樹林中聯營七百里,最終為陸遜一把大火殺的幾乎全軍覆沒。劉備敗走,逃至白帝城。三國的第三把大火,讓陸遜名聲大噪,蜀漢的精銳軍隊幾乎滅亡,劉備本人從此一病不起。

公元223年,劉備於白帝城託孤,病死。劉禪即位,是為後主。同年8月,曹丕五路大軍攻伐蜀漢,蜀漢於東吳修好。曹丕失敗。

簡簡單單說三國(中)


公元225年,諸葛亮為保證後方的穩定,於是徵南,以馬謖的“攻心為上”為策,七擒孟獲,平定南方。

公元226年,曹丕病亡,曹睿即位,是為明帝。

公元227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劉禪北伐。孟達為司馬懿所殺,北伐失敗。

公元228年,諸葛亮二次北伐,結果,馬謖不聽勸告,失守街亭。北伐失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為吳。諸葛亮三次北伐。

公元230年,諸葛亮四次北伐,曹魏大都督曹真病死。同年,東吳派遣衛溫、諸葛直到達夷洲(現在的臺灣)。

公元231年,諸葛亮五次北伐。

公元233年,東吳大舉進攻合肥,滿寵守城,吳國派遣全琮攻六安,皆不能克而還。

公元234年,諸葛亮六次北伐。8月,雙方僵持於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無論諸葛亮如何挑釁(甚至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來進行侮辱),司馬懿為了平息眾將的怒火,故意請示曹睿。曹睿明白,隨即命令不準出戰,諸葛亮無奈。最終諸葛亮勞累過度病死於五丈原。同時,東吳三路大軍進攻曹魏,但皆以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