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李漢榮:著名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河流記》、《萬物有情》、《李漢榮散文選集》等多部作品。

籍貫記錄著一個人的根,也保留著一個人最質樸的記憶。作家楊沫曾在《鄉思的朝和暮》裡說“多少年來每當有人問到我的籍貫時,我總是這樣自豪地告訴對方。”就像李漢榮老師在散文《河流記》中,也自豪地說出了他籍貫裡的河流,並且更詳細地講述了蜿蜒在血脈裡的河流記憶。

或許是因為我與老師的籍貫相鄰,這條河流的記憶與我的記憶發生了太多重疊,於是老師筆下的河流喚醒了靈魂深處少年的我,讓我從中找到了自己在歲月中遺忘的河流記憶。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部全寫河流的作品,即使已經讀了一遍,也會再次開啟一場詩意的追逐——反覆品味371頁的《河流記》,105篇散文。

讀著讀著,彷彿已經置身於老師的環境中,在血脈裡翻閱著這段深刻的記憶,在白雲之上俯瞰河流的“大地倫理”、欣賞故鄉的“河流美學”。也慢慢理解了第十屆百花文藝獎·散文獎的授獎詞:“在李漢榮筆下,河流穿行於大地,向人類諭示大地的倫理。通過河流,人類孵育文明,用古老的禁忌推演出世間的美德。河流如此澄澈、博大而謙卑,一如行者、哲人與母親,俯仰天地,啟迪眾生。”

我開始認識到《河流記》所呈現的不只是詩意的散文語言之美,還是河流本身所折射出的自然之美,以及值得我們深深思索的自然之變。我也將從這三個方面,淺談我從書中讀懂的河流記憶。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李漢榮老師在《散文的詩性(自序)》裡說“散文既然是夢醒後對夢的追思和記錄,它遺漏的恰恰是最具夢幻特徵的細節和情景,它保留的只是夢的大概,是夢裡面的寫實部分。如果說詩很像夢,則散文就是夢的說明,也即是詩的說明。”這是我迄今接觸到的觀點中,最好的一種闡述。

就像老師說的,“散文就是夢的說明”,他在《河流記》中所寫的一個個記憶,也不正是多年來出沒在他夢中的河流記憶嗎?因為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歲月已逝,也無法刪除,只要細細找尋,一幕幕都會浮現。於是他在夢醒後,將其一一記錄,就呈現給了我們如此詩意的散文語言。

品味老師詩意的散文語言是從開篇《慢速流淌的河》開始的,他想知道故鄉的那條河為什麼流得如此緩慢,於是沿河行走,開始探尋。他發現“早起的漁船會讓她兜許多圈子;扎猛子的鴨們也讓她必須畫圓一個又一個漩渦;產卵的魚兒逆水上行,河就慢慢兒送他們一程……”他還發現“一部分河流走進了村莊的水缸、灶臺和生活”,也還發現了河水“逗留”在河灣洗衣的姑娘手裡,“流走”在遠方歸來人的指縫間。於是他找到了“慢速流淌”的原因——“就這樣,一條河形成了緩慢的流速,她也滿足於這緩、這慢。”

這場探尋,詩意地展現了生活在河中以及河岸的人與動物致使河流緩慢,也詩意地訴說了河流滿足於這種緩慢,這恰恰是河流的博大所在。

詩意的散文語言就像河流一樣,流淌在每一篇文章中,有《臨河而居》中的“我聽見風踮著腳尖在水面上小跑,風的裙子被水打溼了”;有《夜晚的河流》中的“我根本不能想象,一個老人的白髮後面積壓了多少霜雪;我根本不能想象,一條河流的身體裡埋著多少世紀的閃電”;有《河流是天文學家》中的“此時,河流觀察和沉思的對象不是一條魚、一隻螃蟹、一葉浮萍、一片雲影、一點波瀾、一撮泡沫,河流沉思和觀察的對象,是無限星空和宇宙”;有《月亮,小河邊的桂芳嫂子》中的“我那浪漫的鄉間嫂子,她用一根溫存的柳木棒槌,試圖連接天上人間,她要把溺水的月亮扶上岸,要把出走多年的嫦娥領回家”;有《河在大地上散步》中的“河在大地上散步,詩人在河上漫步,詩在人心上漫步”……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無法一一敘及,因為這本書的每一處都充滿詩意,需要整篇整篇細細讀,讀過之後就會驚訝於李漢榮老師獨特的散文寫作語言,他雖然受到沈從文、魯迅等文學大家的影響,但是與他們的語言風格又有著很大的不同。《河流記》中詩意的凸顯更加強烈,這可能也與他本身是一位詩人相關,因為詩人寫散文會寫得更好。另外李漢榮老師強大的語言功底,對詞語的精準應用,也使得散文詩意的呈現更加獨到而充盈,從他的《外婆的手紋》、《山中訪友》等作品入選各大語文教材和閱讀題材料就不難看出其極高的寫作水平。

品讀詩意的散文,就像品味著一壺綿柔而醇香的美酒,讓人在醉與不醉之間迷戀。而品讀《河流記》,卻不只是像品味一壺美酒,還是像品味一壺好茶,一邊品味一邊欣賞一幕幕相同而又不同的美景。如果沉醉了,就可以忘卻紛紛擾擾的煩惱,詩意地回到自己的故鄉遊走一番,然後翻閱著那些淹沒在時光中的記憶傻傻發笑和發呆,說不定情到深處,也能寫出一篇詩意的散文。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河流記》中詩意的散文語言也來自於李漢榮老師故鄉的自然之美,因為他說過“真正的文學是自然帶給我的”,當自然之美與他的赤子之心碰撞後,就產生了《河流記》中一幕幕溫暖而明亮的火花。

他“沿河行走,仔細觀察她的河岸、河灣、河心、河灘,以及兩岸的樹林、草地、村莊”,發現了扎猛子的鴨們、產卵的魚、過河的黃牛,臨河而居的人們、鳥獸、花草樹木,以及大地之上的藍天白雲、星空和月兒。他看到了白天河流放慢速度呵護身邊的所有人和事物;也看到了夜晚的河流“是一個熟睡的老人,在夢境裡發出鼾聲”,“懷抱著巨大的孤獨和感傷”。

他還描述了河流轉彎時的急緩,發現了跳魚潭中所值得尊敬的心靈,喜歡上河流邊早晨原始的空氣,驚訝於一眼泉眼的叮叮咚咚,感謝著生命中與老屋後面的溪流相遇,懷念著水磨房動聽的聲音。

河流之上的故事,也深深鐫刻在他的血脈裡。有母親與河相關的一縷縷記憶,有自己在河裡游泳摸魚、在河邊放牛,有河流邊露天初戀的純真,有絕密事件中“一顆流星,掉進我前面的河灣”,有河邊認真洗臉的兔子,有路過河邊棺材鋪的人生對話,有“一個女人要我揹她過河”的兒時記憶,有“老鼠過河”的古老寓意……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不難發現,在李漢榮老師筆下,一條河流的流走,攜帶著的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出沒,還攜帶著豐富的動植物文明,而這些出沒的人和事物構成了他揮之不去的記憶,並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如他說“一個人在什麼地方生長,也就是在那裡接受教育。那裡的地勢、氣候、景物、風情,都是向他心靈展開的課本,這最初的啟蒙和薰陶,影響甚至左右著一個人的氣質、胸襟和一生的命運。”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即使已經來到大城市多年,源源不斷的汽笛聲也始終無法打破刻印在內心的那份寧靜和簡單。翻看著老師的記憶,偶爾會看到時空裡十二三歲的自己,轉動乾乾淨淨的大眼珠,將美麗的自然裝進腦海,並用輕快的腳丫追逐山水之間的蟲鳴。

李漢榮老師對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喜愛,和鮑爾吉·原野、汪曾祺一樣將自然主義文學發揮到極致,除了《河流記》,他也寫著家園裡的瓜果蔬菜、故鄉的花草樹木,揭露著一個又一個簡單事物裡的無窮奧秘。

大地之上,是自然中蘊藏的無窮寶藏讓我們孵育文明、繁衍生息,而一條河流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河流記》中可以知道,是自然之河給予了一個小孩子最純粹的心靈,即使長大後進入城市,也不會忘記迴歸自然;而自然也不會因為一次短暫或是長久的離開,放棄對他的贈予(這贈予是生命的健康和思想的充盈)。

對於自然無私的贈予,很多歸家的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了回贈,就像李漢榮老師用自己的文字來歌頌自然河流之美,歌頌中帶著無限的熱愛、帶著生命的啟迪、帶著時代的哲思。很多人開始正視曾經孕育自己的自然,正是讀了如《河流記》一樣的自然文學。這些展現時光的文字,帶著一顆煩躁的心靈迴歸自然而變得寧靜,帶著一雙蒙塵的眼睛發現自然而恢復清澈,一場場回贈自然的活動在持續發生著。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回贈自然的開始,不只是被書中所歌頌的自然之美吸引,也是被陳述的自然之變啟示。歲月沉浮,滄海桑田,這是自然本身的變化規律,人們對其保持著崇敬,河流的自然變化帶給了李漢榮老師太多啟示,這些啟示亦與讀者產生了獨特的共鳴。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會有壞的一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一部分人遺漏了保護自然之河的使命,現代化汙染、無休止地汲取、人工錯誤地改造……使得美麗的自然之河千瘡百孔,《河流記》帶著讀者慢慢發現這種變化,也慢慢在啟示讀者愛護自然。

對於自然之河本身的變化,有多處描寫。《倒淌河》中說東流的倒淌河忽然改道向西,開始有一些慌亂,但是很快就走順了。從流水的“態度”裡,李漢榮老師意識到“這是在以水論人,水哲學後面是人生哲學”,這個道理“需用一生去悟”。《水、母親與母親河》中將歲月流逝中好水的消失和母親的變老進行對比,訴說出滿滿的擔憂:“我真的有點害怕,一旦沒有了母親,沒有了母親河,我的生命,我的內心,我的故鄉,我的大地,將是何等荒涼和貧困啊。”

他觀察著歲月中河流的變化,發現了河流是“歌唱家”、“天文學家”、“收養萬物的奶孃”、“民間樂手”,還發現了河流是“慈悲的”、“幽默的”、“無畏的”、“憂傷的”。這些變化發散出了太多啟示,不做一一敘述,因為我認為他在單篇散文《河流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概述所有:“那被我們珍惜著的,也一定會珍惜我們;那被我們深愛著的,也一定在深愛著我們;那被我們欣賞著的,也一定在欣賞我們。”

時光的年輪從來都不會停止,時光中的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身處自然中的每一個人也會因著自然的諸多變化領悟出相似而又不同的人生哲學。很多人工作不順心,或是有心思不暢達時,都會去自然中走一走,回來之後便會重新煥發出無窮的活力。這就是自然的魅力所在,像冬日的暖陽,溫暖心田。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河流的人為之變,也很高頻地出現在文章中,她的“汙染、斷流、乾枯”,狠狠擊打了李漢榮老師的心(“站在瘦小、渾濁的小河邊,我竟感到了揪心的難受”),也狠狠擊打了我的心。他說“僅存的那點殘山剩水,正在被商業開發和買賣,成為榨取利潤的工具”,他說“河給予我們清澈,我們報之以渾濁;河給予我們遼闊,我們報之以阻塞;河給予我們甘泉,我們報之以汙穢……”

這是對河流的真實報道,遊走於自然與城鎮中的河流細小、汙濁,甚至斷流。縱然清澈、奔騰的河流還存在於河道之上,但是它們或多或少都被填充了現代垃圾,正在一點又一點受到傷害。這種傷害,有時是黑心商人有意為之,有時是善良的人們無意對之。就像我故鄉的那條白猿河,水流已細小,游魚已稀缺,除了上游,下游更多的是被生活垃圾填充下的渾濁。

幸好的是,人們已經意識到河流的重要性,國家對水源的保護力度也更大了,這種好水的逝去有所減緩。未來,我們還要更加重視生命中遇到的每一處水源,像河流呵護我們一樣去加倍呵護她,不向河中丟棄垃圾、傾倒汙水,不浪費每一滴水,並保護好河流的生命軌跡。要“像我們的先人那樣,從內心尊敬和熱愛河流,並且多多少少對河流懷著一點畏懼,懷著一種崇拜。”

河流在血脈裡蜿蜒——淺談李漢榮老師筆下的河流記憶

自然之河的變化,或好或壞,都在向我們昭示著一個個道理,有萬物在時光中演變的規則,有人與自然的溫情,有發人深省的故事,有對待生活的操守……也證明了在這個霓虹爭豔的世界中,我們與自然的記憶彌足珍貴,和能夠依偎於自然的“福氣”。

我想,如今之所以有著如此多的人嚮往自然之河、懷念自然之河,肯定是因為我們可以從自然之河中找回“心靈源頭和情感活水”;也肯定是我們在自然之河中發現,自己的“心靈之河”,“大地的生命之河”,能夠“重新盪漾”,“並映照出天地萬物的倒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