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可以壓迫到心臟嗎?

雨嫣


越來越多的門診病人在長時間使用手機後出現心慌、胸悶胸痛、心前區不適感、憋悶氣急等心臟病症狀,嚴重者甚至出現短時間的意識喪失,暈厥等危及生命的表現,按照心臟病治療沒有效果,後轉到骨科診斷為“頸源性心臟病”按照頸椎病治療後症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或緩解。那麼究竟什麼是頸源性心臟病?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由於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很多年輕人也早早患上了頸椎病,其主要表現是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出現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疼痛,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至於四肢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頸椎病常常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統,出現胸痛,心律失常,還會有胸悶不適感、心慌、氣促等症狀。這些因為頸椎病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統稱作“頸源性心臟病”或“頸心綜合徵”。心前區疼痛稱其為“頸性心絞痛”,心律失常稱其為“頸性心律失常”。雖然稱之為“心臟病”,其本質還是頸椎病。

那麼,頸椎與心臟一個在上,一個在下,怎麼就影響到了心臟呢?原來引起頸源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自頸椎和胸椎發出後分布到心臟,從而影響心臟的活動。當頸椎出現病變時,會壓迫到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到支配心臟的神經繼而引發心臟疾病,於是就表現出了心慌、胸悶胸痛、心前區不適感、憋悶氣急等類似冠心病的表現。

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頸源性心臟病”呢?首先,病史和症狀: 有慢性發作性頸部僵硬並伴有肩臂麻痛,困難,或有頭暈、頭昏、視霧、耳鳴、猝倒症,或有肢端發涼、紫紺,或有下肢麻沉、無力,行走時踩棉花感及震顫、癱瘓等。頸椎的活動、後伸、旋轉等會誘發或加重病症;頸椎本身有壓痛、活動障礙、感覺皮膚障礙、運動障礙、大小便障礙、四肢肌能力、腱反射及病理徵。其次,X線、CT或磁共振線檢查: 通過頸椎影像的檢查,可以瞭解有無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後突、椎體緣或鉤突骨贅形成、椎間隙狹窄,有無椎管狹窄、頸惟不穩、頸椎畸形及項韌帶鈣化等表現。CT,磁共振檢查可更清晰的觀察到頸椎的增生鈣化情況,對於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椎體後緣骨贅形成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

門診中經常有“頸源性心臟病”被誤診為冠心病。認真回顧病史,詢問症狀,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頸源性心臟病”與勞力負荷變大、情緒激動無關,服用硝酸甘油類抗心絞痛藥品無法緩解;而在高枕臥位,長時期維持過分仰頭、低頭的體姿,長時期頭頸轉向單側,脊背受寒、潮溼、扭傷、勞累等這些情況下,“頸源性心臟病”表現病情加重。提醒大家,要診斷頸源性心臟病,首先通過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方法排除真正的心臟病。千萬不可簡單的把心臟病當成頸椎病來對待。

“頸源性心臟病”的本質是頸椎病,所有如何緩解症狀,主要是要治療頸椎病。如適合高度的枕頭,避免頸椎過度勞累;注意頸部保暖,預防頸、背受寒,適當的頸部體操以活動頸部;局部進行理療,熱敷,頸椎牽引,推拿按摩,中藥等治療,可緩解或減輕“頸源性心臟病”的種種症狀。

歡迎關注@心臟博士 用心養心,真心護心,用您能聽懂的話講述醫學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