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表姐莉莉分享了一个自己的小故事。

刚生完孩子时体重130斤,整个人胖了好多,期间老公总是爱拿我身材说事,他说的是开玩笑,什么谁谁产后一个月就瘦下来了,还在哺乳期问我为什么不减肥,看电视中180斤的女人,说我和她有的一拼,问我见没不见过啤酒桶,我基本就是那个样子,精疲力竭的我往往一笑了之。

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昨晚他看到电视说都吃鱼肉有益于减少脂肪,直接甩我一句你就是鱼肉吃少了,我质问他为什么总是打击我,他说不打击我不会改变。

我辩解道:“可我并不是只是吃吃睡睡,晚上孩子两个小时一醒,刚开始还很积极,后来我困得站着都会打盹,早上起来准备好早餐又要给宝宝换尿布”。

他显得极为焦躁:“你不要说了,人家不都是这样吗?就你矫情”

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在他的认知里我就是吃吃睡睡陪孩子玩玩,一天很轻松。可谁又知道一个人带孩子的艰辛,白天抱了一天孩子,饭也吃不上,睡也睡不好,最痛苦的事就是上厕所,有时候真的特别想哭!但是为了宝宝,为了不给老公更大的压力选择隐忍,爆发的那一刻,眼泪便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话: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感同身受。

01

针扎在你身上,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

最近王源演唱《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时哽咽痛哭的事上了热搜,刚登台的他对观众说道:“你们看我很亮,我看你们很黑”。我不能说他很会写词,但他的每一首词,都很真诚。虽然世上没有感同身受,但那种无助迷茫的心情你我都曾有过,这种跨越千里的共鸣 ,只要传达出他的真意就足够了。

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很多人说,不就是唱歌,还能把自己唱哭了?矫情,作为局外人,我们谁都没有办法感同身受这位在舞台上散发着无限光芒的少年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娱乐圈长大的小孩,今年是他出道的第7年,从13岁到19岁,他没有私密的青春期。所以他经历的东西,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去谈理解。

舞台上哭的原因也许很简单,真的只是的触动到了内心最脆弱、最痛苦的点,然后根本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鼻子一酸然后就崩溃大哭了。哭也并不只是懦弱的表现,有时候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承受着与年少并不对等的重压,旁听着外界难听刺耳的评价,跌跌撞撞,满身伤痕。或许,每个人在十几岁时都会有这种感觉。

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与其说这首歌是他的孤独的流露,不如说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有句话叫:“我也很难和你共情,毕竟我生而不是你”,但愿我们能感同身受后彼此温暖,就这样不再孤独。

前段时间《复联4》上映,有的人大呼过瘾觉得圆了自己的青春梦,让人感动落泪;有的人却认为情节老套,很普通,看不懂情绪激动的人在想啥。同样的十七岁少年跳桥事件,有人表示理解这个孩子的痛苦和压抑,有的人则认为孩子的抗压能力不行,太脆弱;其实哪里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站的角度和所处的视角不同罢了。

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02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 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 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原来从不这样想,因为我会因为别人的悲伤愤慨而有同样的心情,在我悲伤的时候也可以倾诉,会有人懂。但是经历了一些事后,才发现世上的一切情感倾诉,其实都不叫感同身受,而是同病相怜。你看哭泣的人,刺激你想到自己的悲伤,一边安慰也会一边哭泣。因为怎样的悲伤都可以共通。

17年朴树在录制《送别》时真情流露,声音哽咽;他还是哪个干净纯粹的人,手捧话筒,紧闭双眼,姿势仿佛在祈祷。一曲终了,悲欣交集。很多人被这个平静如水的男子打动,喜欢他的真实,喜欢他的天真单纯,还有那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洒脱,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大家都是否忘记了,后面还有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这首歌对于朴树的意义,我们也许无人知晓,但是朴树很喜欢李叔同作词的《送别》。他曾说:“如果《送别》是我写的,我当场死那都可以。”

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哭,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人真的是很奇妙,会在某一个瞬间发现你所固有的印象都是假的,会被重新刷新。

如果一个人,没有站到你所处的高度,他是体会不到你的处境,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他是根本不能理解你的。就好比一座山代表你的经历,见识,想法,当你站在山顶,怀着无比冷冽的眼光俯瞰一切时,还攀在山中央的人是不能够体会到你已然远远经历过他们未来即将要经历的事的感悟的,也固然不会看到你面前所看到的一切环境,所以该是要原谅他们的,不能说他们不理解你,他们固然是要不理解你的。人总要慢慢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步骤,我们就静观其变吧

人生总有很多的误解,你想要的,总不会完全得到;你得到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如果没有感同身受,那就要学会自我接纳,学会自己飞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