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


房子,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

房子在当下的处境,我觉得以下两个字来概括非常形象,那就是:


尴尬!


今天市场上发生的三件跟房地产相关的事儿,是当下房地产市场尴尬的缩影。


事件1:央妈下调LPR利率,其中5年期以上LPR利率也下降了10BP,这意味着房贷利率会下降,这对房市构成利好;


事件2:四线城市湖北荆州下发文件,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为20%和30%,为史上最松,这是明显的救市(后续要看会不会撤回,毕竟之前驻马店类似的政策被撤回了,还被上级政府约谈);


事件3:深圳楼市爆火引央妈出手严查房抵经营贷,房住不炒依然保持高压,这是对房子财富故事的暴击。


以上事件1和事件2,是政策层在给房子托底,大白话就是害怕房子大跌;事件3,则是政策层对炒房保持高压,大白话就是害怕房子大涨。


既不能大涨上演财富故事,也不让大跌实现市场出清,进退两难,这就是当今房市的尴尬之处,体现在价格走势和政策意图两个方面。


第一,从价格的角度来看,房价大范围普遍性大涨已经绝迹,崩盘式大跌也没有出现。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大概说的是从获取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投资买房已经不划算了。


核心论点即是房价普遍性大涨乃至暴涨已经一去不复返,有兴趣的老铁可以回头看看那篇文章:


投资买房?别犯傻了!(三大逻辑告诉你为什么)


那篇文章发出来之后,有人非要跟我抬杠,说什么国家统计的房价数据不真实,个别城市依然出现了大涨、买房还有杠杆能放大收益等等。


对此,我想说的是:


1)国家统计的数据就算再不真实,那也只能是绝对价格上的出入,从时间序列上表现出来的趋势性走势是不会错的;


2)个别城市出现大涨,并不能代表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趋势性的投资机会,事实是绝大多数城市都没有怎么涨;


3)买房有杠杆没错,但当房价走势几乎没有什么斜率的时候,并且往往出现有价无市而难以出手的情况,那么杠杆只能是沉重的利息债务负担,而不是收益的放大器。


当然,房价也没有出现大范围大幅度的下跌,虽然少数地方出现了降价出售遭到前期业主围攻的负面事件,但整体来看房价的主基调还是稳。


第二,从政策的角度来看,不能把房子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又不能让房子崩盘。


中央对房子的政策基调大概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方面,房住不炒。现实的政策效果是彻底压制了房价暴涨的预期。


另一方面,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隐含的政策立场是国家不希望、也不会容忍房地产市场崩盘。


国家之所以不希望房价出现系统性大跌,主要是因为:


1)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依然非常重要。


虽然中国这么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尽力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但这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事实上,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依然很大,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GDP至少占到中国GDP的20%以上。


特别是在今年,房地产对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作用性更加凸显。


前几天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只下降了7.7%,而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了16.1%。

可见,今年中国要保住经济基本盘,必须得保住房子基本盘。


2)房地产在老百姓的财富配置中非常重要。


房子在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中占比高达80%左右,由此可见,房价系统性大跌,是国家和百姓不可承受之重。


3)房地产在保障金融安全方面非常重要。


房地产自带高杠杆,高杠杆其实就是高债务,对应着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信贷类资产,这个比重也是相当有分量。


保守估计,房地产信贷占银行信贷的比重在50%以上。


如果房价系统性大跌,居民还款意愿和能力都会大幅下降,银行体系就会发生系统性危机,而银行危机往往就是金融危机,对谁都不好。


房子尴尬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履维艰。


国家对房子的政策,基本就是强力压制房子的金融投机属性,回归其住宅和商务的消费属性。

虽然说投资买房已经并不明智,但刚需买房今年可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时间窗口,毕竟,今年LPR还将下调,房贷的利率总归是有那么一丢丢下降。


3月份全国首套房的平均房贷利率是5.45%,二套房的平均房贷利率是5.77%,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了,但再跌,能跌回四年前的5%以下吗?


我看够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