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具有魔性的书-----《幸福管理》后序

一本具有魔性的书-----《幸福管理》后序

后序

《幸福管理》写于2012年,俺参与上海科学院生物信息研究所的一个合资企业的组建,担当其高级管理顾问,时间很多。书籍成稿后,自己排版印刷了100多本,定名为《傻瓜笨蛋一箩筐》,那时很想创业一个少儿围棋道场,需要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希望具有闲置资源的人,能够给我提供一个教学的场地,这样就解决了自己资源不足的问题。不过,自己的所谋,没有能如愿,大约也因为这本书,俺还完全失去了过去合作伙伴与生计来源。

《傻瓜笨蛋一箩筐》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生命观或者是自我的一种价值观,这种生命观与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大约是这本书的魔性之处,造就了只要送给人一本这书,这人就开始把俺拉黑的结果。人之所以要去写一本书,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自我的研究与见解,结果是文化与思想的传承。表达自我容易,但这些东西对于后人是产生好的结果,让其少走弯路,还是最后导向其迷失,却是非常值得考量的,所以这本书一直没有公开发表。

中国传统的相命术,成体系与系统化发展于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政治,为了解释家国天下的合理性。宿命论的产生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其基本原理是判断一个人的格局与缘分运气。这些原理在俺为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中的学术论文与书籍中已经有所表达,它们都是一种顺序事件,而非真实的道理与因果。自古以来之所以有些时候言及宿命论,马上就被封杀,也是因为政治原因。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必要的,因为真正的玄学或者相命术,当我们判断出一个人的格局与缘分运气后,并不能真正确定一个人的宿命,因为人拥有天然的神性,对于阴阳的掌握与控制,一个人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他想成为的样子的。

人的神性一直都在退化,所以导致了人会产生路径的依赖,因为路径依赖,性格就变成了命运,也会导致认知不同的人最后的分道扬镳。人到底是应该顺应天命,还是应该反抗天命,是人类的一个哲学命题,所以不能简单的判别其对与错,应该还是不应该。它是一种选择,因为选择,世间之事物成就了五行。写《傻瓜笨蛋一箩筐》,是个人生命观与世界观慢慢成熟的过程,需要自我解答很多相关的哲学与宗教命题,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死亡。如果尊求完美,这本书就永不能发表了。

人的命运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代表你一定会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它们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并没有因果关系。什么是因果关系呢?当你看到具有某种特质的人,正好在合适的地方,那么如果是做官的话,他必定会做得很好,如果其是生意人,其事业一定容易做大做强。如果这是一个组织或者小社会,那么你就可以断定其一定在上升期。我们生活的世界常常具有外行管内行的地方,所以你一看就可以知道这个组织或者小社会一定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在下降通道之中的那些不合适的管理者,他们具有做官的命运吗?!当然有,不然他怎么目前正在做官呢。不过,你也可以很简单的就能够断定,他一定是不快乐的,没有幸福感,对于那些不合适的人他原本的本领根本不在此,于是除了追求唯我独尊更大的权利外,很难具有满足感罢了。

之所以改名为《幸福管理》,是因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与本质就是幸福管理。这是一个以小家庭的描述开始的故事。这个小家庭故事的背景,父亲是一个全职保姆,负责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斥候老婆孩子是他的主业,而其他的社会性工作反而变成了副业,一个完全阴阳颠倒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多的家庭成员之所以不能生活在一起,其原因主要是:婚姻关系绝对是一个很深的学问,但比较奇怪的是,现代人虽然在教育中强调科学,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两个学科,一个是婚姻关系学,一个是教育子女学。这两个类别绝对是一个非常有必要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这关系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人自身幸福与快乐。这是人最重要的知识,但人却把其忽略了,至少在中国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社会,是这样的,这个社会不追求幸福,仅仅追求利益,以为利益就是幸福。观察人类的历史与行为,人类的可笑与幼稚比比皆是。

笔者 2018年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