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里的聊城

传说里的聊城

传说里的聊城

传说,是封建时代人们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传颂祖先功绩的一种方式。所以三皇五帝的传说被写进《史记》,让后人了解了华夏文明从何而始;武王伐纣的封神演义,告诫着君王贵胄要敬畏天地爱护子民;六尺巷的美谈被争先恐后的歌颂,教育了后世子孙谦让是修身齐家的必要品德。

传说里的聊城

聊城,坐落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座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它在众多古代传说中频繁亮相。这些传说记录了它的建城、繁荣和人文等方方面面,让聊城凭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凤凰城的传说

传说里的聊城

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一对凤凰带领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东海的一条恶龙赶走凤凰,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后来地方官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一筹莫展。这时,凤凰的两个儿子王东和王昌毛遂自荐,凤凰也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参与筑城。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给建好的新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回来报仇,从东海引来一股洪水想摧毁新城。王东、王昌为了救凤凰城的百姓,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洪水的出口。人们为了感谢二人献身救人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改名叫东昌城。

光岳楼的传说

传说里的聊城

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指挥官陈镛要求:楼阁的基座要有十字通道,上部为四层全木结构,外加围廊,不准用一寸铁钉,限期一年完工。这让百余名能工巧匠一筹莫展。那么光岳楼是怎么简称的呢?在聊城,“鲁班显灵建造光岳楼”的说法盛行,传说当年建造这座楼阁的时候,鲁班曾三次显灵:一是工匠们拿不出建造方案,这时鲁班幻化成一位白发飘飘的老道来到这里,留下一座模型。工匠们“等量扩大”了100倍,便有了今天光岳楼的雏形;后来楼盖好了,楼上的木头老是活动,老道又来了,他砍了一堆木楔,用手一指,楔子就不多不少的全部飞进卯里,高楼瞬间稳固;最后,老道绕楼三圈,把他的锈斧头塞进了西北角的楼基条石下,调正了楼身。所以光岳楼建成后,人们把鲁班的塑像放在楼中供奉至今。

“迷魂阵”的传说

传说里的聊城

阳谷县城北6公里有一村庄,叫迷魂阵村。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相争不下。当时齐国的军师孙膑,发现这里是一座“无魂山”,于是在这摆了迷魂阵。在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中去掉一方,只剩七方。庞涓大军来到这里被围困住。孙膑又在西南开了口子,诱骗庞涓逃跑。到了马陵道口(今莘县境内),孙膑在那里又摆了个阵,把之前抽掉的一方加在那里,成了九方阵,庞涓刚走进去立刻失去了方位,俨然成了一个迷魂阵。庞涓再次被围,恼怒羞愤之下自杀身亡。如今,这个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迷魂阵里真稀奇,十人进村九人迷。”

石牛拉石车的传说

传说里的聊城

在阳谷县城中心广场博济桥的桥栏上,有“石牛拉石车”浮雕。它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阳谷县有一位名叫笪一顺的县丞,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传说他上任时是驾着一头母牛来的,后来母牛生了一牛犊。离任回乡时,笪一顺说牛犊是吃阳谷的草料长大的,所以坚持要把牛犊留在阳谷,还是让老牛拉车离开。结果笪一顺、仆人和老牛频频回头张望牛犊,牛犊也目不转视的看着他们,依依不舍的情景深深打动了阳谷县的百姓。后来当地的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刻在了石桥上,流传至今。

传说里的聊城

在聊城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成百上千的传说。勾勒着这片土地往昔的轮廓,有人说,传说都是假的何必要听。其实不然,在那个科学不足以解释万物的时代,在那个读书习文还不能普及的时代,人们借助传说的神奇力量解释未知安抚心灵,借助传说的平实语言表达最至真至诚的感情。故事的真假只有时空里的星辰知道,重要的是,我们要铭记那些祖先想要传承下去的文明符号。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 ◆ ◆ ◆

传说里的聊城

政策方向|资讯服务

来这里,找到做聊城人的全部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