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花,“飛出”雅安綻放全球(上)

鴿子花,“飛出”雅安綻放全球(上)

1888年出版的《戴維植物誌》中唯一張彩色插圖為珙桐

鸽子花,“飞出”雅安绽放全球(上)

珙桐花怒放

鸽子花,“飞出”雅安绽放全球(上)

珙桐林

眼下,又到珙桐花開時節,在珙桐盛花期暢行雅西高速滎經段,隨風搖曳的珙桐花就像一隻只雪白的鴿子,迎風輕輕舞動著翅膀,美麗而祥和。

珙桐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雅安等一些地區倖存下來,成為植物界的“活化石”,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而今珙桐已經走出西南山區、走出國門,遍佈世界各地。

這一切源於15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帶著眾多神秘物種走出雅安,讓世界為之震撼,其中除了大熊貓,還有珙桐。1888年出版的《戴維植物誌》中唯一張彩色插圖,是世界上最早的珙桐彩色像。

阿爾芒·戴維發現“植物界的大熊貓”

鴿子花樹又名珙桐樹,當地人稱水梨子、山梨兒,屬於落葉喬木,可生長到15至25米高,葉廣卵形,邊緣有鋸齒。珙桐科植物只有一屬兩種,兩個種相似,葉背面有毛的是珙桐,而光葉珙桐葉背面無毛或幼時葉脈上有稀疏的短柔毛或白霜,光葉珙桐為珙桐的變種。兩種植物常混生,一般人並不特意區分,均統稱它們為珙桐、鴿子花樹。

珙桐花朵奇特,由多數雄花與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宛如一個長著“眼睛”和“嘴巴”的鴿子腦袋,花序基部兩片大而潔白的苞片,則像是白鴿的一對翅膀。4至5月間,當珙桐花開時,一張張白色的苞片在綠葉中浮動,猶如千萬只白鴿棲息在樹梢枝頭,恢宏壯觀。在春末夏初之際,珙桐花從含苞到綻放再至凋零,色彩多變,一樹之花,可次第綻放,花期有時達一個月。

鴿子花綻放全球,其源頭在寶興縣。1869年5月,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ArmandDavid)在穆坪(今寶興縣)考察時,發現一種奇特的樹木正開著巨大的白色花朵,隨風搖曳,就像一隻只白鴿躲在枝頭,振翅高飛。戴維很驚訝,斷定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植物,取名為“手帕樹”,並將其標本寄給了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1871年,該館分類學家拜倫(H.Baillon)根據這份標本建立了單種新屬珙桐屬Davidia,其屬名就是為了紀念戴維。因此,寶興縣是珙桐的模式標本產地,被譽為“中國鴿子花的故鄉”。

由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編輯的《世界園林植物花卉百科全書》將珙桐選作“植物起源與名稱”的插圖,並說:“珙桐,這種可愛的樹木原產中國,以發現它的阿爾芒·戴維神父的名字命名,它的英文名稱的含義是鴿子樹(Dove tree)、鬼樹(Ghost tree)、手絹樹(Pocket hand-kerchief tree)”。

戴維發現熊貓、珙桐、川金絲猴等並公諸於世後的150多年間,中外生物學家和探險家慕名前往雅安各地探險考察,在寶興發現植物新種180餘種,其中以寶興(包括原地名“穆坪”)命名的有寶興百合、寶興杜鵑、寶興報春等40多種。

“植物獵人”威爾遜五次到雅“淘寶”

1878年,法國著名學者弗朗謝(A.Franchet)開始潛心研究阿爾芒·戴維從寶興等地採集的標本。弗朗謝的主要著作有《戴維植物誌》(Plantae Davidianae)。此書第二卷的副標題是“藏東植物”,於1888年出版,記載寶興植物402種,其中163種為新種。最近,筆者淘得這部書,發現此書附有1頁珙桐的手繪彩色解剖插圖、16頁單色印刷的手繪植物解剖插圖,累計有21種植物,他們都是阿爾芒·戴維當年在寶興採集到的植物,還有不少植物的模式標本產地就是寶興縣,如寶興杜鵑、腺果杜鵑、寶興報春等。

《戴維植物誌》中唯一珙桐的彩圖是最具有鴿子花特徵的縱剖圖,素描和彩色渲染讓花枝顯得栩栩如生,在誇張的苞片上,人們甚至可以看到細緻清晰的脈絡。此書中的珙桐彩色插圖打動了讀者,也引起園林商人的興趣。“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珙桐搖身一變,成為了西方園藝界的新寵,大家爭相想去遙遠的中國引種栽培這種美麗的植物、植物界的“熊貓”。為此,西方不少植物採集者都將珙桐樹作為來華的目標之一。英國著名花木公司維徹公司的老闆哈里·維徹爵士(HarryVeitch)希望公司能夠成為第一個引種珙桐成功的公司,於是派出年僅23歲的威爾遜(E.H.Wilson)前往中國,目標直指珙桐。

1899年至1911年,懷揣《戴維植物誌》《戴維日記》,尋著戴維的足跡,英國博物學家、世界著名的“植物獵人”威爾遜五次來到中國,先後收集了65000多份植物標本(共計4700種植物),並將1593份植物種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帶到了西方,將1500餘種原產於我國西部的園藝植物和花卉植物引種到歐美等地栽培。1913年,威爾遜出版《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此書於1929年再版時,更名為《中國——園林之母》),作出了“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的論斷,被西方人稱為“打開中國西部花園人”。

據考證,威爾遜先後五次到雅安考察,足跡遍佈寶興、漢源、滎經、雨城等,在雅安及周邊發現並將大量有觀賞價值的物種,如珙桐、報春花、杜鵑花、百合等引種到歐洲。1903年秋天,他從樂山出發經雅安城去了一趟寶興(當時叫穆坪),目的是專程到阿爾芒·戴維最早發現珙桐之地採集珙桐種子。在此之前,他在湖北宜昌西部採集到光葉珙桐的種子,而光葉珙桐是珙桐的變種。

1911年,威爾遜採回的珙桐種子育成的幼苗茁壯成長,綻放出第一朵鴿子花。其後的近一個多世紀裡,全世界廣泛引種,大量栽植,珙桐成為世界十大觀賞植物之一,被西方園林人士稱為“北半球最漂亮的樹木”。珙桐在一些著名植物園中紮下了根,很快成為歐美許多城市的行道樹,後來又陸續進入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聞名中外的園林觀賞樹之一。珙桐傳到法國,巴黎市政當局將其作為行道樹,廣植於皇宮、教堂、公園等重要場所。在瑞士日內瓦等城市的私人庭院中,甚至美國的白宮前,也種植這種樹冠開闊、滿樹遍開巨大白色花朵的風景樹。

珙桐在園林中的表現,使珙桐獲得了英國皇家園藝學會顯異獎。這是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給予植物的最高獎,授予在園藝觀賞或應用方面有突出優點的植物。

我國專家學者到寶興等地科學考察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我國早期的生物學研究機構,如中國西部科學院、中國科學社、靜生生物調查所等,多次組織研究人員,其中有著名的生物學家劉承釗、曲仲湘、鄭萬均、方文培等,深入寶興等地進行科學考察和標本採集,發現了不少新物種。

陳嶸(1888年至1971年)是我國著名林學家、林業教育家、樹木分類學家,中國近代林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3月12日植樹節的首位倡導人。1928年,陳嶸在南京擔任金陵大學森林系教授、系主任,講授中國樹木論和造林學相關課程。教學之餘,他深入寶興縣考察森林和採集標本,並採集到了珙桐種子。

1936年4月,我國著名植物學家、時任中國西部科學院生物研究植物部主任的曲仲湘,率調查隊赴天全縣進行植物採集和森林調查,在大河頭(地名)發現了正處於盛花期的珙桐。他們在《天全植物採集記》中說:“珙桐樹花色純白,時時逢盛開,且甚美麗,為觀賞植物最著名者。植物採集家威爾遜曾經在四川採得,並重價收買。”曲仲湘後來完成專著《四川之森林》,“青衣江流域天全寶興森林調查報告”就是代表作之一,並作為首篇。這些資料對四川森林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成為森林調查中最早的文獻資料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寶興縣穆坪鎮新民村還有村民從炳陽山採集珙桐種子,提供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用於科研和育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